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9 毫秒
1.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的逻辑结构比较复杂,人们在韦伯对其中的许多基本概念也没有清楚界定.时至今日,人们在韦伯是如何看待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这一问题上仍然莫衷一是.本文通过分析梳理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全书的论证逻辑,指出,在韦伯看来,两者之间既不是因果关系也不是相关关系.就像幼蝉破蛹而出成为蝉的过程一样,新教伦理是广义资本主义精神的早期阶段,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它抛掉宗教的外衣,转化为富兰克林式的狭义的资本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2.
顾朝曦 《创造》2007,(10):22-23
二十世纪初韦伯曾经用基督教文化里的价值观来解释为什么许多西方国家会发展出资本主义的经济繁荣.以韦伯的理论为基础,普特南、哈瑞森、亨廷顿等研究现代化的学者都不断提出论证,认为文化在形塑一个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行为上是一个关键元素.  相似文献   

3.
论文主要分析了西方和中国资本主义的起源以及东亚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评述了韦伯的资本主义发生命题和他的社会历史观,并对中国学者对韦伯理论的回应作了剖析.认为在传统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会自发产生资本主义.在文章的最后,论述了与东亚资本主义起源有关的东亚资本主义道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柯仲甲 《前沿》2014,(15):79-81
马克思·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从文化的角度阐释了西方资本主义的起源与发展,这种解释维度对传统的“经济决定论”发起了挑战。韦伯在书中对资本主义精神、新教伦理等概念及其历史过程进行了精到的解读。同时韦伯还表达了对“理性的吊诡”的深切忧虑。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勾勒了韦伯对近代资本主义动力机制的社会学分析,澄清了国内学界对韦伯理论的若干误解,讨论了韦伯对资本主义动力机制的社会学分析的价值与局限。  相似文献   

6.
现代性之下的正当性——基于韦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马克斯.韦伯的观点,西方社会的现代性包括社会理性化和价值多元化两个层面的内涵。社会的理性化,指的是工具理性化或形式理性化,包括经济理性化、行政理性化、法律理性化、文化理性化和个人理性化等。正是社会的理性化造成了人们价值的多元化,而这两者的结合又使得正当性向着合法性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7.
韦伯伦理学说是当代"韦伯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贯穿于韦伯伦理文本中的"诸神之争"、"世界诸宗教之经济伦理"以及伦理理性化与现代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成为对韦伯伦理学关注的焦点.对"伦理是一种生活方式"命题的发掘,则为韦伯道德哲学的建构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8.
马克斯·韦伯关于资本主义伦理起源的观点是20世纪资本主义研究史上的一个重要范式,这一范式从近代西方宗教改革导致的伦理观念变迁方面揭示了新教的理性禁欲主义与早期资本主义形成之间的亲合关系。但是,韦伯在其研究中避开了资本主义形成过程中资本的原始积累和劳动力的形成这样重要的历史问题,因此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形成的科学研究相比,具有严重的理论局限。同时,韦伯的这一研究极大地推动了19世纪中期以来德国思想界非理性主义的发展,因而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帝国主义兴起的过程中产生了重大的政治后果。这一点却往往很容易为研究韦伯的人们所忽视。  相似文献   

9.
"变相资本主义论"是海外学者关于邓小平理论实质的一种判断.本文首次系统梳理了"变相资本主义论"的主要观点,分析了它产生的认识论根源.在此基础上,作者分析了邓小平对待资本主义的方法论.一句话,"变相资本主义论"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10.
"救赎"是韦伯探讨宗教与现代性等问题时使用的重要概念,韦伯认为人的救赎需求、救赎的形态和方式取决于其眼中的"世界图景".救赎宗教的有意义的世界图景设定了一种有秩序、有目的的理想世界,解释了世界中苦难与无意义等问题,为超越性的价值提供了支撑,明确了"救赎"的需求和路径,并影响了人格的发展、人的社会行为和社会组织.但在理性化的过程中,宗教性的世界图景为了保持自身的首尾一贯性而逐渐脱离现世,最终在自行其是的现世价值领域的冲击下和支配现世的工具理性的"铁笼"中丧失了统一人格与提供救赎的功能.韦伯不认可回到宗教性世界图景之中寻求救赎的退路,而是要求人从各个理性化的价值领域中寻找自己的现世救赎.在韦伯的人学预设的基础上,这是意义导向的"人"在现代破碎的世界图景中生活的唯一权宜之计.  相似文献   

11.
詹姆逊晚期资本主义观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詹姆逊,创造性地构建了以晚期资本主义为研究对象的"晚期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理论,吸收了阿尔都塞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生产方式"范畴,把资本主义理解为一种"生产方式",视"资本"为资本主义社会最大的总体化力量;在承认资本主义制度的"弹性"并深入分析20世纪中期以来资本主义新特征的基础上,强调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并未过时;在"国家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晚期资本主义"的资本主义历史分期论视野中,把当代资本主义定位为"晚期资本主义",晚期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最纯粹的形式,后现代则是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主导".  相似文献   

12.
列宁在实践中提出了"资本主义前"社会主义形态理论。封建宗法的小农社会是"资本主义前"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前身。"资本主义前"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模式,是在商品(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发展国家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前"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模式,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主客体因素的统一,包括以民主文化民主训练塑造社会主义新型公民和以民主集中基础上的权力制衡。劳动群众的自主联合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将来形态。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时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阶段,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取得抗战胜利必然选择.在抗战时期,毛泽东第一次把中国的资本主义区分为官僚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两部分,政治上采取"团结--斗争--团结"的方式利用资本主义,经济上采取"利用、限制"的政策利用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4.
田文强 《人民论坛》2012,(11):190-191
欧美的金融危机表明,资本在全球空间虽然得到了发展,但矛盾的产生仍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孕育着文化冲突;资本凭借虚拟的方式实现空间上扩张的同时,风险也急剧增加。"空间批判理论"作为马克思唯物史观,以回溯和前进的方法为我们展现了资本主义空间上的特征,探索出一种超越资本主义的新型空间,为我们认识资本主义的金融危机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断断续续有过热烈的讨论落后的东方国家能否超越资本主义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前后有过三种"超越"论.三种"超越"论的不同,在于所要"超越"的对象不同俄国民粹派要"超越"的是资本主义的一切发展阶段,马克思要"超越"的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列宁不主张阻止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所要"超越"的仅仅是"资本主义的发达阶段"(即欧美式发达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剖析了马克斯.韦伯经济伦理思想的缺陷,进而对其进行了批判。批判韦伯论述的研究视角单一性、"欧洲中心主义"的片面性、对东方宗教伦理认识的粗浅性、忽视资本主义的贪婪攫取性、以宗教伦理解决资本主义困境方式的局限性、经济伦理思想体系的矛盾性。借鉴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认为要解决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只能以对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改造为前提。  相似文献   

17.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纬  曹荣光 《思想战线》2001,27(6):34-39
任何一种社会经济体制的存在必须以其特有的文化土壤为根基.市场经济的兴起是一个社会物质和精神文化诸因素交互作用的过程,它所引起的社会生活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总体上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但是,这种进步并非单一经济因素所使然.马克思·韦伯关于新教伦理的论述,被视为西方精神文化与经济关系的经典,当中国选择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革故鼎新的道路时,它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要充分重视精神文化的巨大作用,重视这种作用的具体历史性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关于“卡夫丁峡谷“的三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茹 《理论月刊》2009,(6):49-52
马克思晚年在<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初稿)>中结合东方落后国家俄国的条件,指出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然而当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随着苏联巨变、东欧解体,学术界就开始燃起了对落后民族跨越"卡夫丁峡谷"的争论.本文要探讨的是如何理解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的含义,同时就赵家祥先生的关于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否跨越了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并进一步针对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实践提出虽然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可以跨越,但是社会生产力的"卡夫丁峡谷"是无法跨越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张继平 《长白学刊》2006,(6):100-103
韦伯实质上是从文化、社会结构以及政治制度等方面揭示理性的资本主义何以在西欧产生,而与中国失之交臂的。因此,借助于“韦伯命题”,我们可以从文化、社会结构以及政治制度等方面分析社会转型时期中国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状况及特点,指出东北经济发展滞后的韦伯式原因,开展东北文化研究和文化批判,努力构建具有时代特色、适应市场经济的新东北文化,构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经济社会结构与秩序,同时,加快政治体制改革,努力塑造公正高效的公共行政,彻底解决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官本位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等关于学习和消灭资本主义的理论,是1949年至1956年党对私人资本主义政策的理论依据.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利用资本主义和"和平赎买"的思想,提出了"新型资本主义"理论.这一理论是合乎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的,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对私人资本主义的政策也具有指导作用.但是,这一思想在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就发生了急剧变化,1955年10月,毛泽东又提出"让资本主义绝种"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