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青木 《政府法制》2012,(17):28-29
据我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显示,在婚姻生活中曾遭受过配偶不同形式家庭暴力的女性占24.7%。其实。家庭暴力现已成为全球问题,德国也深受其扰,不过通过近十年的努力,其家庭暴力发生率在欧洲已经属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家庭暴力损伤的特点及其有关的法医学鉴定问题。方法 对1998年4月~1999年12月间来诊的159例家庭暴力损伤鉴定案件进行回顾研究。结果 家庭暴力的受害者绝大多数为妇女(占93.1%),主要发生在配偶间(85.5%),其次为虐儿(5%)。家庭暴力一般发生在家中,以晚上为发生高峰。致伤方式以拳脚为主,其次为随手可得的钝器或锐器。损伤多为软组织损伤;有40%的受害人投诉前未去医院就诊;损伤  相似文献   

3.
家庭暴力受虐妇女庇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家庭暴力受虐妇女庇护所救助家庭暴力受虐妇女是国际上通用的防止家庭暴力对妇女造成和继续造成伤害最直接且有效的方法.受虐妇女庇护所的正常运行需要立法、司法、社会意识、理论制度、运作机制等良好社会环境作为其有效支撑.我国家庭暴力受虐妇女庇护所现状令人堪优,只有为家庭暴力受虐妇女庇护所构建其正常运行所需平台,才能发挥其应有功效.  相似文献   

4.
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在社会的健康,文明发展中,减少或消除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是十分迫切的。本文在介绍针对妇女遭受家庭暴力的特点和突出危害的基础上,对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从女性主义的相关理论与社会工作专业的对策介入的关系进行了尝试分析,提出了社会工作在反对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方面的介入对策。  相似文献   

5.
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在社会的健康,文明发展中,减少或消除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是十分迫切的.本文在介绍针对妇女遭受家庭暴力的特点和突出危害的基础上,对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从女性主义的相关理论与社会工作专业的对策介入的关系进行了尝试分析,提出了社会工作在反对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方面的介入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反对家庭暴力领域 ,法律改革和司法保障是应对家庭暴力、为受虐妇女提供保护和预防措施的必要且重要的战略。发展迅猛的各种民事“救助” ,如保护令和禁止令 ,在法院得到广泛利用。美国一些州甚至将保护令的适用范围扩大到骚扰、跟踪、精神暴力、恐吓以及控制等行为。这一重大举措不仅符合有关国际条约和条约机构对于家庭暴力的定义和阐释 ,而且为受暴妇女提供了有效及时的救济和保护。而刑事司法在家庭暴力领域的积极干预则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威慑作用 ,它所传递的信息是殴打妻子或亲密伙伴是犯罪行为 ,社会对此不容忍 ,施暴人为其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7.
据全国妇联不久前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中国2.7亿个家庭中大约有30%存在家庭暴力,在被调查者中有16%的女性承认被配偶打过,14.4%的男性承认打过自己的配偶,  相似文献   

8.
马晓琳 《法制与经济》2010,(10):15-15,17
家庭暴力已是一个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全国妇联的一项最新抽样调查表明,有16%的女性承认被配偶打过,14.4%的男性承认打过自己的配偶。在我国家庭暴力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各地区对家庭暴力问题的具体规制措施也在很大空间和程度上得到了提高和改善,但是在繁琐复杂的现实面前,这些进步尚远远不足,而且我国在家庭暴力问题上的立法缺陷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我国目前家庭暴力问题现状出发,探析我国制定《反家庭暴力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女权主义理论在美国的反家庭暴力立法过程中一直发挥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第一次女权主义运动揭露了妇女保护的不足,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后,美国通过消除立法歧视,加强公权力干预和民事权利救济,以及拓展社会服务,建立起一套相对成熟的防治家庭暴力的理论和制度。但随着立法的发展以及后现代女权主义对现有制度的质疑,反家庭暴力立法存在的问题也渐渐凸显。只有坚持反家庭暴力的国际人权标准,消除性别歧视以达致社会性别结构的平等,才能拔除家庭暴力的根源。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妇女遭受家庭暴力的情况仍然非常严重,这一社会现象非但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还严重影响社会风气。目前我国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问题已经采取了不少措施,然而收效甚微。因此,本文以为对于这一社会现象需要从整体上进行剖析。本文首先对于家庭暴力的概念予以廓清,接着全面论述了对妇女采用家庭暴力的各种原因,最后提出了采用各种不同的措施对家庭暴力予以遏制。  相似文献   

11.
美国社会的家庭暴力及其法律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义贵 《法学评论》2005,23(4):118-122
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长期以来,家庭暴力极大地困扰着美国社会,业已引起美国民众的广泛关注。本文拟从家庭暴力的根源入手,侧重探讨家庭暴力在美国的主要表现形态、成因以及美国社会对其采取的相关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12.
是谁在施暴     
李滢 《检察风云》2014,(23):46-47
1999年,联合国确定每年的11月25日为“国际消除对妇女的暴力日”。但时至今日,联合国的数据显示,全世界每18秒就有一名妇女受到虐待;据统计,中国2.7亿个家庭中大约有30%存在家庭暴力,全国每年约有40万个家庭解体,其中四分之一缘于家庭暴力;近两来年,全国妇联接到的家庭暴力投诉量近5万件,年均增速为70%。  相似文献   

13.
家庭暴力——一个古老而丑恶的现象一直存在于我们的家庭生活中。特别是在贫穷落后的农村,家庭中的妇女成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其遭受的家庭暴力更为严重,更为突出。但由于缺少相应的法律制裁措施和受害者的软弱、顾虑而被掩盖在了厚重的家庭生活内幕之后,本文主要针对中国农村妇女遭受的家庭暴力的原因及特点,提出几点看法,有望能对农村的受家庭暴力的妇女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4.
张华月 《法制与社会》2012,(33):170+172
2001年新婚姻法出台,增加了关于家庭暴力的禁止性规定,从此家庭暴力从过去被人们认为的"家事"走向社会干预层面,显示了社会的一大进步。但近年来,我国家庭暴力现象却依然逐年增多,且由隐蔽型向社会公开型的转变速度令人震惊。近日来,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的家庭暴力案,更是引发了公众的广大关注和讨论。如何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寻求制止、遏制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现象的对策已是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5.
家庭暴力虐待妇女的法医学鉴定近年来在临床检案中较常见,但国内法医文献报道甚少。家庭暴力不仅严重损害了妇女的身体,而且给其心理、精神上造成创伤,这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从法医学角度看,加强对受虐妇女的检验、调查、取证工作与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收集1993年1月至1995年12月的69件案例进行分析,并对有关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家庭暴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一、杨述[1,2]本世纪60年代始人们开始讨论对妇女的暴力问题。70年代初,暴力的重点仍在妇女被陌生人或熟人攻击、强奸上,然而妇女遭受攻击的最大危险来自与之有密切关密的人,家庭中的暴力还没有被认为是社会性的问题。人们认为家庭中很少发生暴力,即便有,也是与个人心理病理性因素有关。到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出现了家庭暴力的统计数据,并在有关家暴的倡议、医疗、精神卫生、刑事审判及学术交流等方面都有了对这一问题的探讨。i、家庭暴力的概念(Family/DomesticViolence,间写FV/DV)[”]什么是家庭暴力?目前尚无统一…  相似文献   

17.
家庭暴力:从国际到国内的应对(上)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家庭是社会的自然和基本单元。无论社会处于何种动荡和暴力之中 ,人们都愿意相信家庭是远离暴力的安全港湾 ,一个充满亲情的相互扶助和呵护的温馨之地。然而 ,现实并非如此。在国际和国家层面近 3 0年来不懈的研究证明 ,妇女和儿童在家中往往更易于遭受暴力虐待。例如 ,据美国官方统计和调查数据显示 ,较之交通事故、强奸和行凶抢劫的共同后果而言 ,家庭殴打是伤害妇女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英国被害妇女中几乎半数是遭其配偶或情人杀害的。在丹麦 ,2 5 %的妇女将暴力列为离婚的原因。 1 987年 ,加拿大被谋杀妇女中有 6 2 %是死于亲属或亲密…  相似文献   

18.
家庭暴力逐年上升,它由隐蔽性转向公开性的程度令人震惊。培育健康的社会细胞,逐渐消除家庭暴力切实保障妇女权益在我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本文针对夫妻间的显性暴力行为,从家庭暴力中妇女受虐的成因、社会有现状及立法不足等方面进行剖析,继而对家庭暴力中受害者权益的保护从法律与社会两个方面提出一些建议与看法。  相似文献   

19.
魏小军 《法治研究》2012,(12):67-72
对配偶沉默的原因主要包括省事、防御和控制等。单纯的对配偶沉默不会直接造成伤害,其后果取决于被沉默对待者的解读。当事人的自我图式、与配偶关系的特别图式和心境等是这一解读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对配偶沉默与实施家庭暴力虽有某种相似之处,但差别更为根本,不具有同质性。不宜将前者作为后者的类型之一加以规定。  相似文献   

20.
从审判实践看家庭暴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普遍存在的世界性问题,家庭暴力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抑制家庭暴力行为的蔓延和增多趋势,对切实维护人权特别是妇女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审判实践来看,当前打击家庭暴力的力度尚不容乐观。其主要原因在于禁止家庭暴力的法律机制尚存在缺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