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从辨析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概念的实质内涵切入,指出互联网普及后信息资源极大丰富、社会信息共享环境大为改善,但信息化的效益机会正密集地向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环保等智能应用方向转移,未来信息化建设的热点将是智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智能服务系统;阐述了智能资源概念的产生和演变,以及人类智慧与计算机智能、计算机与自动化革命等相关问题;论述了智能资源与智能城市的内涵、关系及其建设规划的重点,从智能资源开发利用的机会与局限、智能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益机制和智能城市生态环境的规划等方面论述了智能资源与智能城市的关系和内涵;最后,指出了智能城市建设规划的重点在于培育其生态环境成长,以形成城市智能应用良性循环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智能城市建设已拉开序幕4月20日,北京召开中国智能城市论坛,标志着全国智能城市建设已经全面展开。智能城市的到来预示着智能电网、无线物联网专网、智能家庭网络等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将在近期高速发展。预计智能城市建设的资金投入规模有望达到1000亿元左右。智能城市包括智能交通、智能家庭、智能电网、智能医疗等一系列的模块的搭建,  相似文献   

3.
城市是人类的聚居地,是区域发展的核心。目前,已有超过一半的人居住在城市里。据联合国预测,到2030年,世界城市人口将比2005年增加20亿。这种转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并且这种趋势会一直延续到未来几十年[1]。城市人口的扩张使得城市不堪重负,一方面,尽管城市占不到百分之二的陆地面积,却消耗了四分之三的世界自然资源。另一方面,人口的增加造成了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人口密度过高、住房紧张、空气污染,医疗资源分配不均,交通拥堵及恶化等问题[2];还有更严重且越来越受关注的社会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4.
基于数字化转型和界面治理理论,提出一个分析城市大脑、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城市治理的数字界面治理分析框架,认为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实质是建构基于城市大脑的数字界面,核心是实现智能城市治理。基于数字界面治理理论,结合城市大脑治理的外部环境、数字界面、内部结构、智能治理目标等要素,提出了城市大脑和智能城市治理的八大设计原理,即可能性原理、交互性原理、形态性原理、结构性原理、路径性原理、协同性原理、演化性原理和评价性原理。研究者可以围绕着这些原理开展研究,提出具体的假设和命题,并进行实证检验,以形成城市大脑和智能城市治理的知识积累。  相似文献   

5.
《天津政协公报》2003,(2):37-41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长,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目前全世界有1/2人口生活在城市中,预计到2025年世界上将会有2/3的人口居住在城市。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围家.目前正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的阶  相似文献   

6.
中国智慧城市战略规划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文献研究对智慧城市的定义和内容进行了梳理界定,并将其与数字城市、智能城市、泛在城市等相关概念作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技术与人本两个视角对上海、宁波、佛山、深圳、台北等五个城市的智慧城市战略规划文件做了内容分析,探讨了大陆各城市之间以及海峡两岸在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和内容上的异同;最后就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面对区域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流动、城市化的进程,人口的数量和质量是区域人地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量,把握人口的变化特点与经济社会相互之间的关系,对制订城市发展战略意义重大,也有利于城市之间的比较和借鉴。以巴黎、东京、纽约城市发展过程为重点案例,分析自十九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城市人口增长和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方兴未艾,从理念、技术、标准等方面实现了对"城市安全"的全面提升,成为新时代中国城市发展的战略新选择。在城市公交安全方面,面对城市公交暴力升级、冲突频发、犯因复杂、防范困难等问题,智慧城市为解决系列难题提供了新思路:既要眼光向内强质效,加快公交运营智能化,实现"智能公交"与"公交都市"战略的同步推进,大力推动辅助驾驶系统的智能升级、安全防范设施的智能改造和便民服务系统的智能推广;又要共建共享寻合作,构建安全保障共同体,寻求"智能公交"与"智慧警务"的协同创新,促进二者在安防技术联网互通、安全数据实时共享和安全协同合作平台等方面的联合革新。  相似文献   

9.
王磊 《警察技术》2015,(4):55-57
随着高清和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城市治安监控建设进行着快速更新换代。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应用也在视频监控领域快速发展,未来将快速走向成熟。做好顶层设计,采用前瞻性的技术架构,不仅为平滑演进到下一代智能安全城市提供了可行的技术路线,也更好保护了前期投资。  相似文献   

10.
徐振强 《群众》2017,(16):52-54
城市的发展、演进与社会生产力水平高度适应。当前,正处在信息社会,并将进入智能社会阶段,智慧城市战略已成为世界多数国家城市建设的主导方向和核心策略。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制造、“互联网+”、无人驾驶、共享单车和“智慧+”等为代表的智慧科技,迅猛发展。如何运用好它们使之服务于智慧城市的建构,甚至带来加速度效应呢?我们需要解决好理论支撑、体制保障、机制创新、技术应用跨界、顶层设计与规划革新、政策法规培育、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投融资等八大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今日浙江》2011,(17):64-65
作为信息化建设中的领军企业,中国电信浙江公司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行业客户、设备制造商、技术服务提供商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助推"智慧浙江"建设,包括智能城市、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金融、智能  相似文献   

12.
罗马为意大利首都,是意大利最大的城市,也是欧洲人口最多的城市。位列世界都会之一。罗马是世界文化之都,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其独特的城市风貌,优美的自然风光,灿烂的历史和文化,一直是旅行者们心醉不已的梦想之地。1980年,罗马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王英伟 《电子政务》2023,(4):106-116
政企合作是当前城市智能治理平台建构的普遍形式,然而在政企互动的内在结构上却存在较大差异。理解城市智能治理平台建构过程中的政企互动关系,是诠释地方政府在推进数字政府建设中差异化决策思路的关键所在。从技术权力与政企依赖维度出发,对目前较为成熟的杭州与海淀城市大脑平台建构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技术权力主要表现为核心技术占有者所具备的对其他组织的控制力或约束力,主要在对技术依赖性较高的领域发挥权力效力。技术权力具备资源控制性、制度干预性、网络渗透性及弱变化性四重特征。技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两者的耦合,构成了政府智能平台中政企依赖关系建构的底层逻辑,而政企互动中不同主体资源占有类型差异与依赖关系的非均衡性,共同促成了政企合作机制异质性,并由此塑造了差异化的平台建构模式。研究结论对于深入认识技术权力要素在城市智能治理平台建构中的运作逻辑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对于地方政府在城市智能治理平台建构过程中规避技术权力风险、提升政企协同效力、构建相对均衡的政企合作机制具备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世纪之初.无论对于世界还是对于我国.都是城市化发展的转折点。从这一时期.世界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在全球范围城市人口首次超过了农村人口。也是从这一时期.我国脱离了城市化历史进程的初级阶段,进人中级阶段。城市化具有加速性。据世界银行统计.当发展中国家人均GDP达1000美元.城市化率达到30%时,城市化将进入快速发展期.我国目前正处于这样的一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5.
卷首语     
《电子政务》2011,(6):6
近10年来,移动通信技术以超乎想象的速度迅猛发展,全球移动用户数量不断上升,智能移动终端功能日益强大,移动通信与互联网产业不断融合.移动通信业务以其覆盖面广、操作简便、携带方便、移动性强等优势,为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各级政府机构面向公众和企业提供"随时随地"的公共服务创造了有利条件.移动政务的发展可以提升城市管理能力,提...  相似文献   

16.
城市暂住人口的出现、发展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城市暂住人口既促进了城市建设和发展 ,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在法制建设过程中 ,城市暂住人口的管理工作主要应抓三个方面 :一是依法管理 ,二是进行社会公德和法制教育 ,三是搞好城市暂住人口服务。  相似文献   

17.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今天,世界上城市所占土地面积不到陆地面积的1%,人口却占到世界总人口的一半,国民财富集中的程度还要远大于此。近100年来,城市出现了集团化发展的趋势。这同区域经济集团化一样,是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以大  相似文献   

18.
宣城市城管执法局围绕市容管理社会化探索出的一整套实践模式给我们三点启示:第一,要把城市管理放到战略的高度来看待。大约在距今7000年到8000年,人类最早的城市出现在今日伊拉克境内的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两河领域。300多年前,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脚步,人类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率超过50%的国家是荷兰。在1750年前后,其城市人口超过了农村人口,比中国整整  相似文献   

19.
距今115年前,全球人口中仅有13%居住在城市。时至2008年,世界一半人口为城市居民。据人口学专家预测,到2025年全球将有七成人口以城市作为生存的根基。在迅速的城市化过程,特大型城市的增多为人瞩目。按照国际通则,人口超过1000万的城市为特大型城市。在1975年之际,全球的特大型城市包括东京(2660万人)、纽约市(1590万人)、上海(1140万人)、墨西哥城(1070万人),数量屈指可数。[1]而目前,全球4.5亿多人居住在28个特大型城市,占全世界城市人口12%;在特大型城市中,16个在亚洲,4个在拉丁美洲,3个在非  相似文献   

20.
城市是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政策实验室。向低碳城市转型已经成为世界城市发展的大趋势。一座城市能否在未来几十年里走到发展的前列,开放、宜居、宜业并具有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在低碳经济时代来临时的应对调整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