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3 毫秒
1.
要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师必须加强学习研究,增强对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阐释能力;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其融入思政课教学全过程;把握时代要求,贴合学生实际,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艺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2.
在大力倡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高校思政课需要在供给环境、供给主体、供给内容、供给方式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高校思政课教学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在教师。教学供给侧改革视阈下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供给能力是指为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求,教师必须具备包括信仰、知识、教学与科研等多元供给能力。目前,思政课教师的信仰供给能力有待加固、知识供给能力有待拓展、教学供给能力有待扩建、科研供给能力有待筑牢。思政课教师亟需采取有力措施以优化四大供给能力,从而切实提高思政课的亲和力与大学生的获得感。  相似文献   

3.
齐玥 《世纪桥》2014,(5):30-31
高职高专院校思政课是中宣部和教育部规定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核心课程,是大学生的必修课。为了满足高职高专院校培养面向企业、面向基层,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的需要。高职高专思政课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切实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中面临的种种困惑、强化应用,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实践能力。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教学内容要体现实时效性、针对性,教学方法要体现多样性、参与性。  相似文献   

4.
思政课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定航器”。当前,部分师生角色职责感不强、教学内容相对理论化、教学手段和形式相对简单化、评估反馈机制相对单调等问题制约了高校思政课效力的发挥。要提升高校思政课效力,应遵循时代要求,锤炼教师本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密切联系实际,满足学生发展要求,提升教学内容质量;立足课程内容,因时因地具体分析,推动教学方法创新;增进协作共建意识,赢得社会各方支持,推动教学环境优化。  相似文献   

5.
陈玉江 《世纪桥》2013,(12):48-5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教材具有科学性、政治性、创新性、综合性和现实针对性。教材为了提高"基础"课教学效果需将教材优势向教学优势转化。国家必须切实采取措施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独立地位,实现思政课教师专职化和专业化;严把思政课教师准入关,确保那些专业素质好、教学能力强、富有爱岗敬业精神的教师进入思政课教师队伍;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和实践专题化教学模式,充分运用启发讨论式教学方法,灵活开展现实案例教学法。  相似文献   

6.
刘国辉 《世纪桥》2012,(5):115-117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无吸引力,能否产生预期效果,在各种制约因素中,最关键的还是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本文从分析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出发,认为提高教学艺术水平是改善目前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的重要途径,而在这一过程申,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基本素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在教育部的大力推动下,新工科建设正成为教育界和产业界关注的热点。适应新工科发展需要、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创新,是新时代地方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新要求。改革创新的具体举措有:适应新工科多方协同育人模式改革需要,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适应新工科课程体系重构的需要,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适应工程教育改革新需要,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适应新工科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体系建设需要,拓展思政课实践平台。新工科建设强调工程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地方高校可通过新工科专业思政课改革与创新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全校思政课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探索》2014,(3)
研究型教学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在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中,运用研究型教学的理念,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改革探索,能切实提高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在研究型教学过程中通过激励策略的实施搭建高效教学平台,并以可见方式对学生进行展示,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推进高校思政课教育改革和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转换能力是一个有机的体系,具体包括理论思维能力、科研能力、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四个方面的内容。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转换能力的培养,既需要教师个体的积极参与,更需要相关政策的支撑。二者相互配合、良性动性,必然会形成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转换能力培养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思政课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其中思政选修课是思政必修课的补充和拓展,是推动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途径,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精神风貌起着重要的引导和塑造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高校思政选修课改革创新需要在分析教学情境变化的基础上,把握教学内容、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和教学方法等各个要素间的关系,以实现教学路径的流程再造。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有机统一的整体。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建立在理论教学基础上、与理论教学紧密联系、寓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于实践之中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具有六方面的要素。高校应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对策研究,将思政课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予以实施,合理安排思政课课堂、校内、校外、网络的实践教学,统筹安排假期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规范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考核,有效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供给能力和水平,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在实处。  相似文献   

12.
面对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国家意识形态教育与个人需要、理论抽象与经验支持、教与学等多重矛盾,基于协同理论,以大学生为本,合理优化教师、学生、教学方法、教材内容等要素,构建以学生为本的协同教学模式,并通过一定的协同路径,将各要素按一定的方式组成一个结构严密的协同教学系统,使它们相互配合,同步协调,产生协同教学效应。武汉理工大学的应用结果显示:协同教学模式契合了学生的教学方法偏好,增加了教学内容的血肉感,提高了课程本身的吸引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增加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2020年高校思政课研究成果总体质量有了较大提升,研究不断深入发展,新的理论增长点和热点不断涌现。学界以党中央关于教育的重要指示为根本遵循,深入课程建设与改革创新研究,大思政课建设问题成为新的理论增长点;教学方法研究更趋综合立体融通,线上教学成为研究热点;教学内容研究方面,疫情防控和讲好抗疫故事成为研究热点,但对其他思想理论热点回应的研究则相对不足;思政课教师基本素养问题仍是学界研究的重点,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后备人才培养等问题则成为学界的新晋关注点。未来思政课研究应进一步拓展研究视野,扩充研究内容,加强研究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与部分教师对课程的定位不准导致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偏离有较大关系。具体的教学改革实践中领导的认识、经济利益的纠结、教学制度改革的复杂也造成了思政课改革的困境。文章以西部某高校为例,探讨了以"实践环节课程化、实践指导网络化、实践内容多样化、实践形式模块化"为主线的一种较为成熟的思政实践课教学模式,以此来重新思考思政课本身以及对实践教学的定位,从而达到用实践强化理论观念的目的,并且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自信是思政课有效教学的前提。由于学生对思政课重视不够、思政课在学校被边缘化、部分思政课教师理论素养的欠缺以及思政课本身的理论难度等因素的限制,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自信受到了一定阻碍。思政课教师要想增强教学自信,除了要获得社会舆论、高校内部的制度性支持之外,还应该坚定理想信念和文化自信;坚持终身学习、丰富学识;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言传身教;与学生建立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共同体,实现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6.
祝爱芳 《世纪桥》2007,(4):140-140,146
思政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如何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是思政课改革的核心和关键问题,本文试从加强思政课人文内涵建设的角度,来探讨提高其实效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现代学徒制是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人才的新模式,也是改革我国高职教育的新途径,这种新模式具有招生和就业对接、"工学交替"、"双元"育人、"双重"身份、考核方式多元化等特征,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新挑战。作为思政课教师,正确理解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及特征,客观分析面临的各种挑战,通过整合思政课教学内容,以适应企业用人需求;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发挥校企合作优势;创新教学方法,探索"教学做一体化"改革;完善思政课考评体系,实现"知行合一"目标;不断增强职业提升能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等策略来应对挑战,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8.
2006年9月,高校“思政课”改革势在必行。改革对“思政课”教育教学也必然提出新的要求,“思政课”教学如果依然沿用原有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则难以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进一步加快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步伐,不仅是新形势下提高“思政课”教学整体质量和实际效果的需要,也是做好高校思想理论工作的必然要求。深化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务必要在提高课堂讲授效果,加强实践环节,引进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进考试方式,实现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方面下功夫。本文是作者关于提高新形式下“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9.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从理论、情感、价值、能力、行为等多维度把握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虽然学生对思政课的感知总体值得肯定,但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度、参与度、满意度和认同感还不够高,学生的思政课获得感亟待提升。要围绕提升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持续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手段、拓展教学空间,通过全方位改革、多点创新、学生参与、师生互动,探索形成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改革新路径,满足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相似文献   

20.
2006年9月,高校"思政课"改革势在必行.改革对"思政课"教育教学也必然提出新的要求,"思政课"教学如果依然沿用原有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则难以收到好和教学效果.因此,进一步加快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步伐,不仅是新形势下提高"思政课"教学整体质量和实际效果的需要,也是做好高校思想理论工作的必然要求.深化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务必要在提高课堂讲授效果,加强实践环节,引进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进考试方式,实现教学针实效性方面下功夫.本文是作者关于提高新形式下"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