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的发展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新形态的创造有其深刻的理论、文化、历史、实践和价值逻辑。就理论逻辑而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思想是人类文明新形态形成的深厚理论基础;就文化逻辑而言,光辉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外先进文化成果构成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内蕴的丰富文化资源;就历史逻辑而言,人类文明新形态生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就实践逻辑而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人类文明新形态植根的最为生动鲜活的实践源头;就价值逻辑而言,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对中华文明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和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苗文玉 《探索》2022,(6):14-25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出场源自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的浸润、中国共产党对新文明的自觉追求、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滋养和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成就的升华,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的有机统一。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一种以厚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前提、以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为根本、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核心、以不断推动中华文明繁荣发展为基础、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关键、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建构合作共赢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方向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丰富内涵的新形态文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积极开启和成功实践,证明“西方中心论”“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单向发展论”“国强必霸论”等基于西方现代化经验与文明认知的理论是错误的。这些西方错误理论并不适合当今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时代主题,也不能解释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成就和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使命追求。这种生成逻辑、运行逻辑、价值逻辑相统一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重要的世界历史意义,为人类文明建设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与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3.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世界现代化发展一般规律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从文明意蕴的角度研究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具体而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内生出“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通过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探索,“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时代价值得以彰显。从人类文明未来发展来讲,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使得中华文明重新焕发出强大生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为人类文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人类文明观是在认识与把握人类文明进步规律基础上,结合世情国情党情实际、针对人类文明现状进行的理论阐释与实践探索,是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最新理论成果。从习近平文明观的内在逻辑考察发现,尊重人类文明的多样性是其根本逻辑、倡导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是其交互逻辑、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是其实践逻辑、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其超越逻辑、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是其价值逻辑。全面审视习近平人类文明观的内在逻辑,有助于把握习近平人类文明观的科学性,拓宽现代性文明发展路径多样化。  相似文献   

5.
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标识性话语,在语境、语义、语用层面蕴含丰富的生成逻辑。在语境上,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接续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发展的历史语境和回答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问的时代语境的统一,是创新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语境和自主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语境的统一;在语义上,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以人类文明为立足点的中华文明的当代形态,是富含新意的人类文明的崭新形态,是具有独立形态的现代文明的中国形态;在语用上,人类文明新形态宣告了中国式现代化文明形态的历史性生成,彰显了坚定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自觉和自信,标示了引领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世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历史分期理论是在唯物史观视域下理解人类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的学说,为探析人类文明形态的理论内涵、主要特征和价值旨趣提供了新视角。在理论层面,中国式现代化社会形态为马克思历史分期理论提供了研究范式。独具中国特色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马克思历史分期理论的时代表达。就现实层面而言,人类文明新形态对马克思历史分期理论进行了创造性发展,如物质生产实践是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石,人民群众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主体要素,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价值旨归。从价值层面看,“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擘画了人类文明发展新图景,破除了“文明冲突论”带来的文明危机,体现出文明共生互鉴的辩证的文明观,开创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崭新境界。  相似文献   

7.
吴凯 《探索》2022,(4):13-26
人类文明新形态不同于西方现代文明和资本主义文明,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在于它将中国道路、中国治理、中国价值内嵌于社会主义性质的文明形态的创造过程,并以文明形态的适应问题、实现问题、发展问题为切入点,深刻回答人类文明新形态“新”在何处。人类文明新形态蕴含“社会主义”的文明性、展现“现代化”的中国优势、凸显中国“文明”的主体性,具有丰富且深刻的内涵特质。以理念观照为立足点,中国道路的文明逻辑开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时代密码,中国治理的文明场景开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格局,中国价值的文明内核开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未来选择。从表达路径把握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叙事来看,需要用世界图景映现中国故事以丰富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叙事的理论蕴含,用国家形象传播中国故事以增进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叙事的国际认同,用学术话语讲好中国故事以提升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叙事的作品质量。在讲好具有世界意义的社会主义文明故事的同时,为人类文明未来发展提供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新选择,谱写中华文明与人类文明的和谐篇章。  相似文献   

8.
杨增岽 《前线》2023,(11):4-8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大历史观视野下的理论结晶。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内涵与精神实质是资本主义文明所不具备的,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华文明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体现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方向和进程的深刻转变。中国共产党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根本所在。人类文明新形态是21世纪中国共产党人的文明观,是用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看待人类社会发展所得出的科学结论,科学回答了在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人类文明向何处去、中国应当如何作为的时代之问。  相似文献   

9.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自身的特色。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领导人民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这一进程可分为萌芽、探索、发展和创新四个历史阶段。中国式现代化为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作出了原创贡献,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创造力;宣告了“历史终结论”的破产,谱写了科学社会主义新篇章;超越了资本主导的西方现代化模式,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0.
人类文明新形态在本质上有七重维度。从主体看,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创造的现代化新文明。从文脉看,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以中华文明为根源的现代化新文明。从内涵看,人类文明新形态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等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新文明。从外延看,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人民美好追求与全人类共同价值相统一的现代化新文明。从性质看,人类文明新形态是超越资本逻辑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现代化新文明。从变局看,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在西方现代化文明危机深重中迅速崛起的现代化新文明。从指向看,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现代化新文明。  相似文献   

11.
民主是全人类追求的共同价值,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实现民主的道路上百折不挠、踔厉奋发,创造了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民主政治新形态。深刻理解和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从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出发,在理论、历史与实践三重逻辑下系统认识新时代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科学合理性、历史必然性和极端重要性。从理论逻辑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有机统一;从历史逻辑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党百年来争取民主、探索民主、发展民主和创新民主赓续演进的历史成果;从实践逻辑来看,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培育全民民主意识、强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安排、参与实现全人类共同价值,是新时代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和完成人类民主事业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发展的探索史。从三重逻辑考量党的理论创新,就理论逻辑而言,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有机统一;就历史逻辑而言,坚持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把握历史主动的基本前提;就实践逻辑而言,“两个结合”是党的理论创新的根本路径。在新征程中,要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把握发展规律、坚持人民至上、坚持问题导向、坚定理论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理论遵循与精神指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党团结带领人民历经百余年奋斗创造的重大成果,不仅蕴含着深厚的历史逻辑和深刻的理论逻辑,而且具有合乎规律性的实践逻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筹推进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要深入把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逻辑理路、特色意蕴及实践路径,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4.
邢国忠  屈靓雅 《前线》2023,(11):22-25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有机结合,其历史逻辑萌芽于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史,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建设史中发展,在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中成熟;其理论逻辑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来源于不断吸收和借鉴人类先进文化成果;其实践逻辑则是加强顶层设计,将文化自信纳入“四个自信”,制定文化强国战略。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在逻辑,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相似文献   

15.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对伟大事业的全新概括,实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是二者的有机统一体。从合规律性来看,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出场表征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契合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关涉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从合目的性来看,人类文明新形态以人民至上为价值立场,以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为价值取向,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价值旨归。在两个大局的时代背景下,要在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统一中坚定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社会主义基本属性,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核心内核、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以此解析好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价值意涵,从而推进人类文明新形态取得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结晶,独创性地回答了新世纪人类到底应该向何处去的世纪难题。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的伟大成就,是深深根植于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之中、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肥沃土壤上形成的新文明。作为超越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新文明,始终把以人为本作为自己的使命,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彰显了人民性。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性激活和丰富了中华文明的优秀底蕴,给中华文明的新发展增添新活力,推动社会主义文明实现新跃升,也为世界文明的演变提供了新路径、新选择。作为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要成果,人类文明新形态诠释了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追求,极力推进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同时彰显了共同富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特定的历史方位,其从中华文明的沃土中长出,又归向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继承中创造中华文明“新的历史形态”,是具有高度文化主体性的中华民族对中华文明的新创制,是中华文明传统在当代推陈出新的文明结果。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礼敬人类文明中创造,在中华民族上升为世界历史民族中生成,蕴含深刻的人类社会立场,彰显破解人类现代化之问的时代智慧,具有转化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志气、骨气、底气。在继承与礼敬之间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基本进路,坚持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原则是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韩振峰 《前线》2023,(10):8-12
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和社会文明观科学揭示了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形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新中国的成立为建设崭新的社会主义文明形态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新时代的文明观为人类文明新形态融入了崭新的时代内涵和精神特质;五千年中华文明史和丰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是人类文明新形态形成和发展的坚实根基。  相似文献   

19.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知事之本、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大兴调查研究在哲学界域、历史视域、时代场域、价值意域这四重向度下实现了周延与自洽。就哲学界域而言,大兴调查研究内蕴着丰富的哲学智慧,是深邃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与社会实践高度契合的逻辑使然。就历史视域而言,大兴调查研究在百余年航程中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是助力我们党创造历史伟业的逻辑实然。就时代场域而言,大兴调查研究作为我们党洞察时代风云、把握时代脉搏的伟大工具,是破解时代难题、求索未来路向的逻辑应然。就价值意域而言,大兴调查研究在初心使命的价值导向驱动下,实现了人民、政党、国家的三维融通,是回应人民之需、破解大党之难、推进国家之治的逻辑必然。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是继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新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分析二者相结合的语义逻辑,认识结合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能性,探究其未来进路,能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同中华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共融共进、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理论与实践镜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