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减灾》2004,(4):32
自2000年以来,在民政部的大力扶持下,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通过实施防灾减灾工程项目,建立了以"种草养畜"为主导的生态减灾模式,这种模式有望为生态灾害频发的农业地区开创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为了大力研究、总结这种模式的经验,有关部门和有关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调研、考察,并予以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2.
减灾动态     
减灾动态中国城市发展与减灾研讨会在京召开为配合1996年国际减灾日主题“城市化与灾害”,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于9月25日~26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城市发展与减灾研讨会”。来自部分城市及中央有关部委的领导、减灾管理人员和专家参加了会议。会议就我国城市...  相似文献   

3.
金磊 《中国减灾》2013,(2):38-40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强化公共安全体系的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事故灾害等,是确保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尤应关注的是,“十八大”报告中开辟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专章,对生态文明建设内涵的深度和广度都进行了意义深远的拓展,它进一步联系了人口、资源、环境、安全的可持续发展的主线。因此,可以说,包括防灾减灾思想在内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4.
“全国社会减灾团体减灾十年总结会议”于 2 0 0 0年 3月 1日至 3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等 17个减灾社团共同发起主办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和北京减灾协会承办。会议得到中国地震局、中国气象局、国家环保总局、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国家经贸委安全生产局、科技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及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办公室的支持。来自全国的减灾社团代表参加了会议 ,中央有关部门的代表出席了会议给以指导。3月 1日为“中国减灾与经济发展部长论坛”。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蒋承菘、国家海洋局局长王曙光、中国地震局局长陈章立、中国气象局局…  相似文献   

5.
正为贯彻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等灾害防御能力","把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的全过程"等重大部署,为全面调动基层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全市综合减灾水平,青岛市以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为抓手,大力推进全市的防灾减灾工作,有效地维护全体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泰州市民政局勇于创新、独树一帜,运用“四新”、“四明”、“四性”、“四抓”的“四四”模式倾力打造泰州的社区减灾,为全国的社区减灾工作开辟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美国减灾考察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培军 《中国减灾》1993,3(3):49-53
本人作为“中国科协美国减灾考察团”成员于1992年10月24日—11月16日对美国减灾进行了短期考察,且重点考察了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防洪减灾工程、紧急事务管理、美国减灾研究。现结合回国后阅读有关资料,把考察收获扼要报告如下,不妥之处,请指正。  相似文献   

8.
今年5月12日是第三个国家“防灾减灾日”,主题是“防灾减灾从我做起”,5月9日至15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设立国家“防灾减灾日”的背景是什么?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第三个国家“防灾减灾日”期间,全国范围内将部署开展哪些活动?……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民政部有关负责人。  相似文献   

9.
积极响应“世界减灾大会”号召大力推进国际减灾十年活动本刊评论员由联合国召开的“世界减灾大会”,经过五天紧张的工作,在通过《横滨声明》和《横滨战略和行动计划》后,于1994年5月27日在日本横滨闭幕。我们热烈祝贺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会成功。我们愿意并...  相似文献   

10.
吴弢  李伟 《中国减灾》2012,(6):54-55
20i2年5月I2日是第四个国家“防灾减灾日”,主题为“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按照国家减灾委的统一部署,湖北省各地、各有关部门围绕主题,加强领导,创新方式,扎实推进防灾减灾日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有力促进了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的提高,打造了具有湖北特色的防灾减灾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1.
在“国际减灾十年”活动的推动下 ,在国家和省、市各有关部门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 ,宝鸡发展与综合减灾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993年 3月宝鸡市被国家科委批准为“全国发展与综合减灾示范区”。 1998年 4月 2 9日 ,国务院以国发 [1998]13号文发出了《关于批转〈中华人民共和国减灾规划 (1998- 2 0 10年 )〉的通知》,将“陕西省宝鸡市综合减灾示范区建设”项目正式列为国家跨世纪的备选减灾项目 (项目编号为 4- N- 10 ) ,属区域减灾非工程领域 ,由中国减灾委和国家计委组织陕西省宝鸡市人民政府实施。 1998年 4月 14日中国减灾委向宝鸡市减…  相似文献   

12.
徐娜 《中国减灾》2012,(5):14-18
2012年5月12日,我国将迎来第四个国家“防灾减灾日”。这个特别的日子,蕴藉着华夏儿女对汶川地震遇难者的深切追思,昭示着中华民族前事不忘、共御天灾的坚定决心。今年的主题是“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期望公众能传承我国传统的防灾减灾文化精髓,大力弘扬近年来在应对汶川、玉树地震中凝聚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全民参与防灾减灾的良好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3.
所谓“社区减灾”,顾名思义就是在社区范围内进行的减灾工作或者在社区层面上开展的减灾活动。所谓“减灾示范社区”就是对特定范围内的社区减灾工作有示范和表率作用的社区,这种示范和表率作用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减灾进社区活动具有科学的理念和明确的宗旨与要求;二是减灾进社区工作整合了行政管理、科学技术、教育培训等方面的资源,在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三是各项与减灾进社区活动有关的“软件”和“硬件”建设得到加强,能够保障社区减灾工作的有效开展;四是社区群众对社区减灾工作的满意率达到一定指标,取得了上级部门的认可。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国际淡水年”。“国际减灾战略”今年的活动将围绕与水有关的灾害进行。由于人类活动导致易损性增加和生态自然平衡的改变,气象成因的灾害(包括洪水、干旱、滑坡、热带气旋、飓风和台风等)比以往明显增加,也影响了更多的地区。因此,减灾工作只有有效地融入可持续发展这一宏伟目标中,才能建设灾后有自我恢复能力的社区。灾害所造成的影响(包括致死人数和经济、社会财产损失),其数据令人警醒而深思,但至今很少有人为保护我们免遭灾难而对此采取实际措施。今年的减灾日活动一直延续至明年的“世界水日”(2004年3月22日)。国际减灾日(20…  相似文献   

15.
杨华庭 《中国减灾》1993,3(3):46-48,45
1992年5月,美国总统办公厅科学技术政策办公室公布了题为《减轻自然灾害影响:一项美国国家战略》的报告。报告要求联合与减灾有关的部门、行业和国际的计划,达到减轻自然灾害冲击和影响的目的。提出的减灾战略强调改变减灾工作的被动后行模式为主动先行模式,强调自然灾害防御、准备和减轻行动应在国家和地方各级同时采取,强调减少生命财  相似文献   

16.
为配合“国际减灾十年”活动,宣传我国的减灾、救灾成绩、经验及有关知识,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办公室、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红十字总会共同举办的“国际减灾知识竞赛”活动,历时二个多月,到去年12月底,共收到来自十个国家30382份答卷,近日评奖已经揭晓,竞赛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这次“国际减灾知识竞赛”活动是从1992年10月14日“国际减灾日”这天开始的,主办  相似文献   

17.
《中国减灾》2011,(11):59-59
2011年10月12日,为了迎接第二十二个“国际减灾日”,黑龙江省各级减灾委及民政等有关部门,以城镇社区为主体,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 10月12日上午10时,黑龙江省减灾委、民政厅、地震局等部门在哈尔滨市香坊区家乐福门前广场联合举行了“国际减灾日”宣传活动。活动现场设立彩虹门、宣传标语、宣传板和咨询台进行减灾知识宣传,  相似文献   

18.
《中国减灾》2012,(10):12-13
社区是政府管理的最基层单元,也是防灾减灾与风险防范工作的根基,做好社区综合减灾工作是提高区域和国家综合风险防范能力的核心,也是完善“自上而下”与“白下而上”综合风险防范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体上,我国社区减灾工作正有序推进,社区综合减灾工作组织与管理机制逐步建立,社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社区灾害风险调查与评估起步并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减灾》2004,(9):8-8
9月3日,中国国际减灾委办公室、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政厅、中卫市政府联合举办的“宁夏国际减灾研讨会”在宁夏中卫市举行。会议研讨了宁夏“种草养畜”减灾模式的经验,探索了减灾工作的实践途径。民政部副部长杨衍银、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张来武、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王振耀、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政厅厅长李志仁出席会议并分别作了讲话。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关文彬作了专题报告,来自减灾工作一线的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也纷纷发言,畅谈对宁夏“种草养畜”减灾工作的看法。来自民政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等部委和宁夏、陕西、…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全球频发的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自然灾害成为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是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造成损失大。伴随者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的资源、环境和生态压力加剧,自然灾害防范应对形势更加严峻复杂。中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把减灾纳入经济和社会定展规划,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中国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领域的法制和体制、机制建设,努力推进减灾各项能力建设,大力倡导减灾的社会参与,积极开展减灾领域的国际合作,不断推进减灾事止发展。中国政府一贯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为全面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