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说:“大瑶山的瑶族是全国存在支系较多,民族表现最为典型的。目前世界人类研究的两个民族特点,其中之一就是瑶族。世界瑶族研究中心在中国,中国瑶族研究中心在金秀。”金秀瑶族因其源流、信仰、语言习俗、文化服饰各有不同而分为茶山瑶、花蓝瑶、山子瑶、坳瑶和盘瑶五大瑶族支系,各支系瑶族民俗风情五彩缤纷。  相似文献   

2.
遗爱大瑶山     
言君 《传承》2008,(11):12-15
大瑶山位于广西中部,因为大瑶山主体部分在金秀瑶族自治县境内,故又叫金秀大瑶山。境内居住着盘瑶、花篮瑶、山子瑶、坳瑶、茶山瑶5个瑶族支系,是我国瑶族支系最多的县份和瑶族主要聚居县。费孝通说:"世界研究瑶族在中国,中国研究瑶族在金秀。"费孝通是蜚声中外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  相似文献   

3.
在首都抗击“非典”的遭遇战中,有一位鲜为人知的瑶医大夫,以其神奇的医术治愈了一个又一个“非典”病人。他叫覃迅云,是一位民建会员,瑶族,现任北京德坤瑶医医院院长。他曾先后进入北京门头沟医院、北京冶金医院,为“非典”病人治疗。疫情当前,此时的医生就是战士年初,覃迅云获悉广东正在流行一种传染力极强的怪病:高热不退、浑身酸痛、干咳少痰、胸闷气促。隐约之间,他觉得像过去所说的痧瘴。医生的职责促使覃迅云翻阅了先人留下的医案,并依此为广西4位“非典”疑似的老乡邮寄了瑶药,他们服用后病情得到控制。尔后覃迅云煎制了大批预防药…  相似文献   

4.
瑶族称谓     
荔波县瑶山瑶族 ,自称“董家” (to 55 mo55) ,意思是 :“我们是这种人。”布依族称之为“尤”( ou2 1 ,意为“瑶人”。因瑶山瑶族男子身着白色五指绣花齐膝短裤 ,汉族称之为“白裤瑶”、“花裤瑶”。荔波县瑶麓瑶族 ,自称“努侯” (nu55hou33) ,意思为“着我们这种服装的人”。水族称之为“谬六” (miou35lo55)意为“苗六人”。荔波县瑶埃瑶族 ,自称“东蒙” (tu 33 mu 33) ,意思是“我们是这种人”。布依族称之为“尤”( ou2 1 ) ,意为“瑶人”。因瑶族男子身着灰色长衫 ,汉族称为“长衫瑶”。望谟县油迈瑶族 ,自称“满” (ma 55) ,意思…  相似文献   

5.
地区传真     
正金秀举办杜鹃花旅游节5月6日至8日,金秀瑶族自治县隆重举办以"仙境金秀景·神韵瑶都情"为主题的"中国金秀·2016年圣堂山杜鹃花旅游节",宣传推介金秀旅游,打造金秀旅游产业文化品牌。近年来,金秀依托深厚的瑶族文化底蕴、秀美的自然风光、优越的生态环境以及宜人的气候条件,重点打造"圣堂仙境""世界瑶都""养生长寿"三张牌,积极构建大旅游格局。2012年,金秀成功申报"中国长寿之乡",同年,成功创建广西优秀旅游县,成为全区重点打造的20个  相似文献   

6.
邱烜 《当代广西》2014,(1):F0002-F0002
正总有一种地方令我们心往神驰!它能让我们在熙熙攘攘中停下匆忙的脚步,静下心来看一页闲书,品一杯香茗。或者,枕着一溪流水,听着翠鸟唱和生活的悠闲。比如,金秀·莲花山洲际度假区。度假区地处距金秀县城8公里的柳州至金秀二级公路旁,山清水秀,风景旖旎,远离城市的喧嚣与纷扰,清新的空气为人们涤去碌碌俗世的心尘与烦躁。酣梦之后,开了一夜的花已经在等着,随手推窗,便会香气盈怀。素有"世界瑶都"之誉的金秀瑶族自治县,依托当地厚重的瑶族文化底蕴,以瑶族文化的开发作为文化旅游的开发主线,打造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7.
正总有一种地方令我们心往神驰!它能让我们在熙熙攘攘中停下匆忙的脚步,静下心来看一页闲书,品一杯香茗。或者,枕着一溪流水,听着翠鸟唱和生活的悠闲。比如,金秀·莲花山洲际度假区。度假区地处距金秀县城8公里的柳州至金秀二级公路旁,山清水秀,风光旖旎,远离城市的喧嚣与纷扰,清新的空气为人们涤去碌碌俗世的心尘与烦躁。酣梦之后,开了一夜的花已经在等着,随手推窗,便会香气盈怀。素有"世界瑶都"之誉的金秀瑶族自治县,依托当地厚重的瑶族文化底蕴,以瑶族文化的开发作为发展文化旅游的主线,打  相似文献   

8.
正总有一种地方令我们心往神驰!它能让我们在熙熙攘攘中停下匆忙的脚步,静下心来看一页闲书,品一杯香茗。或者,枕着一溪流水,听着翠鸟唱和生活的悠闲。比如,金秀·莲花山洲际度假区。度假区地处距金秀县城8公里的柳州至金秀二级公路旁,山清水秀,风光旖旎,远离城市的喧嚣与纷扰,清新的空气为人们涤去碌碌俗世的心尘与烦躁。酣梦之后,开了一夜的花已经在等着,随手推窗,便会香气盈怀。素有"世界瑶都"之誉的金秀瑶族自治县,依托当地厚重的瑶族文化底蕴,以瑶族文化的开发作为发展文化旅游的主线,打  相似文献   

9.
这里有让人惊心动魄的上刀山、下火海、踩犁头绝技,有多姿多彩的瑶乡歌舞,有功效独特的瑶医瑶药,还有悠久独特的长寿养生文化,更有秀丽迷人的山水风光……地处我区中部偏东大瑶山里的金秀瑶族自治县,是全国最早成立的瑶族自治县,有盘瑶、茶山瑶、坳瑶、花蓝瑶和山子瑶5个支系,是世界瑶族支系最多的县份和瑶族主要聚居地之一,拥有瑰丽博大的民族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0.
我国南方有一个历史悠久和文化丰富独特的少数民族——瑶族。东起江西,西至云南勐腊,南达广西防城,北迄湖南辰溪,都有瑶族分布,故有“南岭无山不有瑶”之说。广西是我国瑶族的主要聚居区,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河池、贺州、柳州、桂林四市所辖县,其中恭城、富川、都安、金秀、巴马、大化6个自治县的瑶族人口最为集中,又以金秀瑶族自治县瑶族人口及支系最多。小聚居、大分散是瑶族的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1.
在黑龙江省大庆市,有一所大庆与台湾合资的民营医院——大庆德坤瑶医特色医院。从医院的名称就可以感觉到医院的技术特点,这就是带有民族特色的瑶医瑶药。 这座医院是由广西覃氏瑶医覃德坤、覃迅云等父子两代人历经十几年时间建立起来的,其间的努力过程就是瑶医瑶药不断传播,逐步被理解认识,进一步受到肯定依赖的过程。在大庆这块地  相似文献   

12.
莫金山 《思想战线》2005,31(5):127-131
费孝通教授一生五次上瑶山考察,1935的考察是为了研究瑶族的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1978年至1988年,他先后四上瑶山,其考察的重点已由原来单纯的学术研究转到为瑶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做贡献的轨道上.他倡议开展微型社会学调查,探讨瑶族地区打破封闭走向开放之路.他提出金秀瑶山的经济发展应走"木材 + 电力"和发展土特产的思路,他真知灼见地提出将金秀"瑶族五个支系"改为"瑶族五个集团".他为金秀瑶族自治县行政区域的合理调整和改变金秀贫困落后面貌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的瑶族山瑶支系,是清雍正年间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平果、田东、德保等地迁来,部分从越南迁入,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富宁山瑶又称“过山瑶”,自称“亚”,语言属汉藏语系苗语支,不能与瑶族靛瑶、板瑶两个支系互通语言,  相似文献   

14.
在广西的八桂大地上,居住着瑶族的各个支系,如河池市南丹县的白裤瑶,百色市凌云县的背篓瑶、蓝靛瑶,桂平市的盘瑶等等。而桂北地区龙胜各族自治县的“红瑶”,因穿以红色为主调的服装而得名。其服装上配有各种式样的图案,虽是由粗布自制而成,但图案及色彩都十分醒目抢眼。  相似文献   

15.
在云南西南部与越南交界的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境内,世居着瑶族支系的一支。她们穿的是五彩斑斓的花花裤,戴的是类似“小红旗”的尖尖帽,城里人根据她们最显眼的红尖尖,称她们为“尖尖红头瑶”。据《后汉书》记载,瑶族先民早就有“好五色衣裤,衣斑嫡布”的服饰。至今尖尖红头瑶仍保留着其美丽独特的风格。尖尖红头瑶居住的地方多在交通不便的大山里。这里山有多高,林有多秀,水有多清,原生的自然生态资源是他处无可比拟的。长期生活在大山里,她们的服饰美也与大山紧紧相联系,她们常常从山上采集野棉花织成土布,从山里抬来青石头烧制石灰;…  相似文献   

16.
早在五十年代,中国科学院语言调查工作队对国内瑶语进行了调查,由于瑶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调查的重点是放在广西。多年来,贵州本身对贵州的瑶语没有进行过调查,因此对瑶语的具体情况了解很少。近几年在民族识别中,省人民政府文件提出要对荔波的“长袍瑶”和望谟的“油迈”瑶进行识别,这也牵涉到对他们的语言必须进行了解。1983年贵州社会科学院、省民族研究所和贵州民族学院等单位组织对贵州月亮山民族地区进行综合考察,这里又是瑶族较聚居的地区,在考察瑶族的经济、历史、文化教育的同时,也同样要考察瑶族的语言状况。从民族语言科学研究的角度来看,我们更需要积累这方面的语言资料。由于以上原因,我们参加了月亮山地区的综合考察。实践证明,这次对贵州瑶族的语言作全面的调查是非常及时的,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散居在黔桂交界月亮山地区西部的贵州瑶族,以其古拙朴素的生产生活方式、绚丽多姿的风土民情,吸引着一批批采风者、民俗学研究者。贵州瑶族,计有他称白裤瑶、青瑶、长衫瑶三支,呈大分散小聚居格局主要分布在贵州省荔波县瑶山、瑶麓、茂兰一带。从保留民族传统文化较多来看,则以喀斯特地貌为其生活背景的瑶山白裤瑶最有特色。瑶山,这块神奇、晖润的民族文化瑰宝,在方圆7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处都散发着浓郁的古文化气息。本文仅就瑶山的禾仓论述,即谈谈禾仓的防火、防鼠、防潮功能等所展示的瑶族文化特征,并透过禾仓的命名、别具特色的外形去发掘它所孕含更深层次的古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8.
关于苗族和瑶族的历史渊源关系问题,许多专家学者从各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研究,尽管目前在不少问题上认识尚不能达到一致,但是,苗族和瑶族在历史上有渊源关系,同源于一个古苗瑶部落则已为汉文献所记载,为这两个民族语言的同源词、语法以及风俗习惯、历史传说、图腾崇拜等大量的共同性所证明,也为大多数历史、民族和语言学家所公认。正因为这两个民族在各方面存在着大量的相似点,因此在解放前不少人认为苗与瑶就是一个民族,“瑶人裔出于苗”。常把苗当作瑶,把瑶当作苗;有的人认为苗族因为避免反动统治的徭役而退居山地成为“无徭人”,瑶族因此而得名,也有人认为苗族迁徙入湘黔的为苗,入湘南、桂、粤的则为瑶等等。虽然这些看法不一定正确,但它却反映了苗族与瑶族的密切关系。由于苗族与瑶族的渊源关系已经明朗,本文就不准备在这个问题上进行无谓的复述,在此专就苗族与瑶族的历史分化问题即古代苗瑶部落集团何时分化这一问题,从现代  相似文献   

19.
贵州南部的白裤瑶曾庆南白裤瑶是瑶族的一支,因男子皆着白裤而闻名。整个瑶族共213万人,分散居住在中国南方的湖南、贵州、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的毗连地带。瑶族的其他称呼达300余种,或以服饰颜色得名,或因头饰、胸饰、发型特点而得名,也有的因居住地域不同...  相似文献   

20.
一、瑶族婚规碑的内容: 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瑶族聚居的瑶麓有三块石碑。虽然这三块石碑有的叫“瑶族乡规碑”,有的称“瑶族婚姻改革碑”或“瑶族婚姻议榔碑”,但因它是瑶族父老为改革瑶族婚俗而立的,故从《黔南人物志稿》(一)统称之为“瑶族婚规碑”。 现存于瑶麓民族小学前大门外侧的有二块,其中一块碑上刻有“同治二年三月”字样,可知为公元1863年所立。因该碑石质较差,经多年风雨剥蚀,碑面已有缺损,字迹不清,内容隐约可辨者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