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根据邓小平理论,就社会发展的根本道路、根本制度来说,必须区分姓"社"姓"资";在经济运行的具体机制、发展经济的具体做法、改革开放的具体措施等问题上,没有姓"资"姓"社"的区别.改革成败的标准有两个层次:一是从政治方向来说,要看实现共同富裕还是导致两极分化,是不是产生新的资产阶级;二是改革开放具体措施的成败的标准,即"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在反对错误倾向的问题上,必须既反"左"又反右.不搞争论是就改革开放的具体措施而言的,但在涉及社会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上,必须分清是非,旗帜鲜明地批判错误思潮.在两制关系问题上,一方面,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基本制度上是对立的,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警惕和防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另一方面,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发展同资本主义的经贸往来,学习和借鉴对我国有用的东西.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其迅速崛起的姿态以及对世界历史进程发挥的重大影响成为国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国外学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知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资本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不姓"资"也不姓"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直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3.
“含金量”最高的讲话 正是在“左”倾思潮四处泛滥,人们心头充满了疑云的关键时刻,1992年1月至2月,邓小平以88岁的高龄,毅然南巡,发表重要谈话,高屋建瓴,冲破姓“社”姓“资”的阴霾,推动改革开放的车轮重新启动,隆隆前进。 南方谈话还没有正式发表和传达,就已经不胫而走。春节,邓小平南方谈话成了人们拜年时最热门的话题。  相似文献   

4.
关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动力机制,人们以往关注较多的是生产力与交往及其互动关系和马克思的资本批判理论,而对资本的积极作用却关注不够。事实上,如果没有资本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就没有世界历史的形成。如果说资本曾经促进了世界历史的形成,那么,在当代,资本仍将促进世界历史的深化。资本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并不存在姓"资"姓"社"的问题。我们应通过制度创新,解放资本,利用资本,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5.
长治,这里是当年传说中神农氏尝百草的地方,也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总部驻所,是解放战争第一役“上党战役”所在地,古语云:“得上党者得中原”。我们希望,吕日周和长治市委能在上党再打响第二次“解放战争”——把贫穷和官僚主义从长治彻底赶出。  相似文献   

6.
在行将逝去的20世纪里,无论中国还是世界,无论经济还是政治,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发生了以往一切世纪所没有过的巨大变化。就社会发展而言,20世纪唱主角的无疑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它们之间关系的阴晴圆缺是整个世界跌宕起伏的走向的主旋律,20世纪交响乐就是围绕着它逐步展开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主义”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  相似文献   

7.
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因素,包括经济制度、经济关系、上层建筑等等。解放生产力,就是要清除这些方面存在的体制性障碍。“清除体制性障碍”将成为“十六大”之后创新的主流。  相似文献   

8.
考茨基把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整体发展和一般趋势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特征与未来趋势,得出社会主义在经济运行方式上可以利用市场机制的结论,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理论建构,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利用市场机制恢复和提高社会主义生产力;借鉴资本主义先进的管理方式建设社会主义;市场机制是解决计划机制弊端的有效手段;承认分配差异具有一定合理性;社会主义经济运行需要发挥货币与金融的作用。考茨基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可以视为社会主义利用市场机制最初的理论环节。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宣武区总工会主席宋大中: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实践主体,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本质就是工人阶级的荣辱观。“八荣八耻”看得见、摸得着、可对照、可实践,有很强的操作性。工会组织要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吃透精神,领会实质,让“知荣辱、树新风”成为亿万职工和广大工会干部的实际行动。要结合工会工作和各单位实际,深入开展“树立正确荣辱观,增强主人翁责任感”主题教育活动。以“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一五’、和谐奔小康”活动为载体,全面提高职工素质,并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是微不足道的,运动就是一切",这个著名的"修正主义公式"出自于伯恩施坦《崩溃论和殖民政策》一文。该公式的提出意味着伯恩施坦正式公开了他的修正意图,并转向修正主义。而这一公式则是伯恩施坦在同英国社会主义者巴克斯的争论中直接提出的,两人的争论涉及有关资本主义三方面的问题,即资本主义是文明的还是邪恶的;资本主义是否会迅速崩溃;社会主义的实现能否通过资本主义文明的整体演进。在这一争论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伯恩施坦转向修正主义的起点是对教条革命者的批判,也正是以此批判为基础,伯恩施坦逐渐远离了马克思主义,彻底转向修正主义。  相似文献   

11.
作为命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带有明显的法律方法论属性。从方法论的角度解题,需要对命题之中的"融入"进行恰当的理解。"融入"不是硬性推行,而是要找到符合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要求的进入方式。这就需要借鉴中外历史上已有的法律思维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找到适合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具体方法。立法是最为简单的融入方法,可以直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到法律规定中;但立法也是一种必须审慎使用的方法,而且也无法解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常态化问题。因此,通过司法、执法的方法,也就是通过法律解释、法律论证和法律修辞的方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才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作为肯定辩证法的社会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1世纪之初,我们需要重估20世纪社会主义遗产的价值,从而来衡量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的可能性和机会。这是我们这次国际研讨会的目的。与之相关的另外一个议题就是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西方盛行的观点是,社会主义已经和苏维埃“共产主义”一道失败了,它除了产生无数受害者,什么也没有留下。与之相对,资本主义已经显示了它明  相似文献   

13.
陈晨 《法制博览》2015,(4):132-133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1领导干部树立法治意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落实和实现这个总目标的关键之一,简言之,就是要着力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用法治凝聚改革共识、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作为"资本主义后"的社会主义,其建设所遵循的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是破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矛盾运动的必然要求,然而现实的社会主义更多的是在世界历史背景下合力作用的结果,是"资本主义前"的社会主义,两者有必然联系又有关键区别;前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实践进程中出现的挫折与失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用经典社会主义的三大特征来指导现实社会主义的建设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厘清了两种社会主义建设路径的异同,开创了一条建设现实社会主义的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这一路径解读对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走出“唯国情论”的迷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意识形态先后实现了三次自我超越:第一次是破除个人迷信,重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第二次是破除体制迷信,剪除“姓社姓资”的争论,主张“三个有利于”为是非标准;第三次是冲破所有制迷信,为非国有制经济发展“正本清源”。这三次思想解放在中国改革事业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但在21世纪即将来临、中国改革开放步入新阶段之时,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认识。  相似文献   

16.
很多人都说广州的个体户只对赚钱感兴趣,对政治不“感冒”,而“街边仔”自己讲起这个问题的时候也都一副当然“姓钱”的神态。殊不知与他们直接相关的政治和政策问题,却没有谁比他们更敏感。龙年初春,“街边仔”们就在沸沸扬扬地反复讨论着几条重要的信息: ——中共中央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建议修改宪法的个别条款,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存在发展; ——国家工商行政局局长说我国私营企业发展方兴未艾,要积极鼓励引导和加强立法管理; ——省工商行政部门决定进一步放宽私营企业政策,允许私人办独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从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中产生的。后者的解体使前者的要素得到解放。”①这一普遍规律也适用于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阶段。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中的“新社会因素”?为什么当代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会不断形成这些因素?这些“新社会因素”是否改变了当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性质?它们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中央党校科社教研部主任、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严书翰教授。下面是他与本刊记者的谈话。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总书记5·31”讲话,是指导我们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当前,全党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认真学习这个讲  相似文献   

19.
“贫穷是一种痛苦,它让人觉得像是患了某种疾病,同时从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摧残人。它侵蚀一个人的尊严。使他陷入彻底的绝望。” ——摩尔多瓦 “就像瞎子看不见东西一样,他们也看不见我们穷人。” ——巴基斯坦 “当局似乎没有注意到穷人。当局鄙视与穷人有关的一切,其中首要的是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移动终端、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运用,有观点认为资本主义已进入与技术发展高度叠合的技术资本主义阶段。在技术资本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正经历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深刻变化。一方面,信息时代、数字时代和智能时代带来的生活方式与交往方式的现代性转向、全球流动性与市场竞争性的重塑,为技术资本主义生产出新的"修复—增长"秩序;另一方面,新兴技术的涌现无法真正消解技术资本主义的制度危机和抗争政治所带来的不稳定状态。尽管技术资本主义这个概念本身就值得商榷,它也并未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关系和劳动剥削发生质变,但它对现今技术变革的分析范式甚至社会主义的创新发展不乏启示。我们需要以审慎的态度批判和借鉴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