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巴西总统伊塔马尔·佛朗哥刘玉娥伊塔马尔·佛朗哥于1992年10月接替被弹劾下台的科洛尔就任总统以来,针对前任的失误和巴西的国情,在政治、经济上进行了治理、调整,取得了明显效果。经济在经历了连续三年衰退之后已出现增长势头,国内政局也基本上保持稳定。政治...  相似文献   

2.
1985年3月15日,巴西民主联盟的总统候选人、前米纳斯吉拉斯州长坦克雷多·内维斯当选巴西总统,结束了长达二十一年之久的军人统治,但是,这位众望所归的当选总统在就任之前因病逝世,未能完成变革社会的宏图大业。改革巴西政治、经济和社会的重担历史地落到了副总统若奥·萨尔内的肩上。人民期待着萨尔内新政府对巴西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做出符合人民利益的改革,从而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王鹏 《拉丁美洲研究》2021,43(3):86-103
巴西现行政治体制的核心安排是联盟总统制。再民主化以来,巴西碎片化政党格局导致总统所在的政党永远处于国会少数。历届巴西总统必须构建和维系一个多党执政联盟,才能在国会中取得多数支持,保障体制运转和政治稳定。就形成基础而言,执政联盟依赖于围绕一系列特殊"产品"形成的利益交换;就结构而言,执政联盟的主要特点是成员所属政党数量多、意识形态差异大和内部权力分配不均衡。执政联盟能否平稳运转,往往依赖于总统的个人协调能力和政府当前的表现。这种状况折射了联盟总统制的内在脆弱性。该国近年爆发的经济政治危机进一步凸显联盟总统制的局限性:浓厚的庇护色彩、易于滋生政治腐败和包含大量的政党"否决者"。巴西正面对这样一种政治困局:一方面,以修正和完善联盟总统制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改革势在必行;另一方面,长期存在的保守政治格局阻碍了上述改革的启动。这种困局无疑将使巴西的政治走向变得愈加不明朗。  相似文献   

4.
巴西总统卢拉·达希尔瓦(Lula Da Silva),工人领袖出身,是巴西实行共和政体以来第一位由选举产生的左派总统,也是巴西乃至拉美历史上第一位工人出身的国家元首。其贫穷的出身、平易近人的作风、坚忍不拔的意志、体现中下层民众意志的社会政策以及成为地区“领头羊”的大国梦想,都使其成为拉美最为耀眼的左派政治家。2006年10月的连任更使其成为未来四年决定巴西和拉美政治方向的最重要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5.
卡多佐总统谈拉美的经济、社会思想巴西现任总统、著名社会学家费尔南多·恩里克·卡多佐于1995年7月在委内瑞拉中央大学接受该校名誉博士称号。并在仪式上发表演讲,概述近40年间拉美的经济、社会思想。卡多佐认为,近40年间拉美的经济、社会思想经历了界限分明...  相似文献   

6.
1996年巴西政治经济形势简述张宝宇一市政选举是1996年巴西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关系到各党派对既得利益的重新分割,并将影响到1998年的总统、州长和议会选举结果。因此,各党派围绕这次选举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经过10月3日和11月15日两轮选举(第...  相似文献   

7.
在2006年巴西大选中,为争夺总统职位而进行的政治较量不仅使各党派的主张得以展示,国家的形势也因此更加明朗:政党政策趋同现象明显,劳工党左派特点并不凸显;巴西的反贫工作虽然取得了重大成果,但与此同时中产阶级的经济地位却在下降。卢拉第二任政府的政策走向是:在经济方面将致力于经济快速增长,但对其制约条件难以克服;在对外关系方面将执行既定政策,强调发展同第三世界的关系,树立其发展中国家领袖的形象;中国与巴西关系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8.
徐国庆 《西亚非洲》2012,(6):135-152
巴西与非洲建立联系的时间较早。从16世纪到20世纪末,巴西对非关系的态度在重视与疏远之间徘徊。2003年卢拉执掌巴西政权后,巴西出于重视国内非洲裔人的平等权益、扩大经济发展空间和追求独立外交等因素的考虑,日趋重视对非关系,并大幅调整对非政策。此举不但巩固了巴西与非洲关系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基础,而且扩大了巴西的国际影响力。卢拉政府的对非政策被其继任者罗塞夫总统所继承。巴西对非关系在长期演变中主要体现了三大特点,即对非关系受国际体系、国内经济社会状况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葡语非洲国家在巴西对非关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巴西在对非合作的领域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9.
巴西新总统卡多佐今年1月1日就职后,对内在坚持雷亚尔计划基本原则的同时,继续进行新的经济调整和改革,力求保持政治和社会稳定,把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相结合;对外开展进取性外交,并强调外交政策为经济发展战略服务。目前,巴西经济持续发展,政局相对稳定。但依然存在阻碍经济发展和影响政治社会安定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萨尔内政府是在巴西经历21年军人统治之后建立的第一任文人政府。由于当选总统坦克雷多·内维斯突然病逝,依照巴西宪法,副总统萨尔内继任总统。萨尔内总统是在巴西政局处于“微妙而又艰难的时刻”上台执政的。按他自己的说法,是“不可捉摸的命运把他推上这个最高职位”。萨尔内接任的“新共和国”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在政治上,军人独裁统治刚刚结束,民主的大门刚刚启开,一方面,各派政治力量重新组合,权力之争激烈;另一方面,群众渴求民主,从各个方面向政府施加压力。在经济方面,政府面临的问题更加严重,国家积欠外  相似文献   

11.
1998年拉美地区虽存在许多社会问题,但民主政治体制仍得以维系;外交多元化取得较大进展。 (一)许多国家进行了大选,民主政体得以维系。智利在皮诺切特交出军权转为终身参议员后,政治生活开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哥斯达黎加、伯利兹、厄瓜多尔、巴拉圭、古巴、哥伦比亚、巴西和委内瑞拉8国先后举行了总统或政府换届选举,当选总统多是以许诺振兴经济和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及建立全国和谐政府迎合了选民的心理。在当选总统中既有传统政党人士,也有  相似文献   

12.
巴西多西河谷公司 ( Companhia Vale do RioDoce,CVRD)又译淡水河谷公司 ,曾是最大的国营采矿业垄断公司 ,有着巴西国有企业“皇冠上的宝石”的美誉。私有化改制后 ,CVRD已成为世界矿业巨头之一和巴西参与全球企业集团竞争的成功典范。一CVRD成立于 1 942年 6月 1日 ,前身为英属伊塔比拉铁矿 ( Itabira)和维多利亚—米纳斯铁路公司 ( Vitoria- Minas Railroad) ,经英国政府国有化后交给巴西政府 ,隶属巴西联邦政府矿业动力部。 CVRD拥有伊塔比拉矿山和卡拉雅斯矿区的开采权 ,铁矿石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 80 % ,主要矿产可开采近 40 …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第二次总统选举经过1996年6月16日和7月3日两轮投票,叶利钦最终战胜主要竞争对手人民爱国力量联盟候选人、俄共领导人久加诺夫,竞选连任总统成功。此次总统选举充分展示了俄罗斯选民的政治心态和政治愿望。一、政治倾向与经济利益紧密相联决定政治进程的社会政治因素除  相似文献   

14.
巴西目前的形势与走向尚德良1995年,巴西经济持续增长,经受住了墨西哥金融危机的冲击。政局基本稳定,影响社会安定的因素正在逐步减弱。国际影响和对外经贸关系不断扩大。卡多佐总统12月中旬成功地访问了中国,进一步推动了两国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1996...  相似文献   

15.
2003年1月1日,巴西当选总统卢拉·达席尔瓦在国会大厦举行的隆重仪式上,庄严地从卸任总统卡多佐手中接过代表巴西国旗的红、黄、绿三色总统绶带,正式成为巴西联邦共和国第40任总统。卢拉受命于危难之际,希图短期内在内政、外交上有所建树,重塑巴西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16.
巴西学者谈巴西外交战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9年7月,巴西利亚大学国际政治研究所所长、法律系主任瓦米伦·夏贡·德阿布克尔应中国国际战略学会的邀请来华访问,期间于7月15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作了题为“与其他拉美国家关系相比,巴西在拉美及南大西洋地缘政治中的作用”的报告,主要论述了巴西在南美洲地缘政治中的作用、巴西与美国和欧盟在建立自由贸易区问题上的矛盾、巴西与中国的关系等问题,并回答了与会者提出的问题。德阿布克尔教授首先阐述了巴西在南美洲政治经济中的作用。他认为巴西的政治和经济空间在南美洲而不是整个拉美。其原因在于:南美洲…  相似文献   

17.
葛汉文 《拉丁美洲研究》2012,34(1):29-38,80
二战结束后巴西地缘政治研究的重点是巴西的地缘政治形态、国内治理、国际关系、对外战略等问题,实现国家的"安全与发展"是巴西地缘政治研究的目标和口号。这种研究通过鼓吹加强领土控制、促进国内治理、主导地区形势来实现大国抱负,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巴西地缘政治研究的思想基础源自经典地缘政治的观点与逻辑,具有强烈的进攻性和强权政治色彩,但巴西学者对缩小国内的地区差异、促进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有其独到之处。在建设一个"强大的经济和稳定的国家"的口号下,巴西地缘政治学者高度关注巴西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巴西的重在意义。戈尔贝里把使本国经济现代化和完成巴西的地缘政治目标视为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地缘政治思想对二战结束后至20世纪80年代巴西的内外政策产生了广泛影响,并成为1964年军政权上台后巴西国家意识形态的支柱之一,在巴西国家大战略的制订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巴西地缘政治思想提供的诸多政策手段不仅没有取得预期效果,而且加剧了地区的紧张形势。  相似文献   

18.
科洛尔当选巴西新任总统后,对邻国阿根廷、乌拉圭和巴拉圭进行了1天闪电式访问,接着又不顾旅途疲劳,出访美国、日本、苏联、联邦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葡萄牙和西班牙9国,展开了一场新的外交攻势。科洛尔出访西方发达国家的目的在于重新树立巴西的形象,改变西方对巴西的偏见,表明巴西将积极发展同西方发达同家政治、经济、贸易关系的决心,希望得到发达国家谅解和支持。巴西新政府的外交政策正在发生某些微妙的转变,即由前政府的与西方发达国家保持  相似文献   

19.
董经胜 《拉丁美洲研究》2020,42(1):85-110,157
20世纪初,巴西城市化和工业化迅猛发展,引起社会结构的变革,为以佩德罗·埃内斯托·巴普蒂斯塔、若泽·阿梅里科、阿德马尔·德巴罗斯、卡洛斯·拉瑟达、莱昂内尔·布里佐拉等地方政治领袖为代表的民粹主义改革者的出现提供了条件。热图利奥·瓦加斯、儒塞利诺·库比契克、雅尼奥·夸德罗斯、若昂·古拉特等巴西总统也体现出明显的民粹主义政治风格。他们虽然在意识相态、政治立场等方面大相径庭,但都以个人魅力、社会改革的纲领和实践动员无组织的底层民众,赢得大量支持并上台执政。20世纪中期巴西经典民粹主义的实践对于推动政治参与的扩大、促使精英政治向大众政治的转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推动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改善收入分配方面也有所作为,但是,在推动民主体制的制度化建设、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等方面收效甚微,由此引发的政治和经济危机导致20世纪60年代中期民粹主义政治被军人建立的官僚威权主义所取代。  相似文献   

20.
2008年3月2日,俄罗斯的选民将投票选出新的总统。按俄罗斯宪法规定,普京的两届任期即将结束。普京总统将以高民意支持率卸任。尽管普京将经济、政治权力不断集中到总统手中,并且几乎扼杀了俄罗斯脆弱的竞争性经济和政治,但是普京最近几年仍然享有高达70%到75%的民意支持率。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叶利钦时代与普京时代的比较,可以看出这种自相矛盾的非自由民主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