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由于受社会治安、公共卫生以及学校管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发生频率逐步增加,不断呈现主体活跃性、社会敏感性和影响深远性等特点,其原因涉及到社会环境、学校和学生个人等层面。要有效应对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应该建立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监控预防机制,建立典型事件应急演习和应对措施学习制度,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在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过程中,要有效发挥统一战线在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中的积极作用,我们就必须明确突发事件预防处置中统战工作的可行性、基本原则及其具体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3.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制定学生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和组织演练,有利于提高学校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掌控其主动权,增强学生的防范应对意识。制定处置预案包括构成要件及制作要求,演练要求充分准备、认真策划,明确目标、注重过程,合理布景、增强效果,抓住主线、设置悬念。  相似文献   

4.
公安机关如何预防、处置突发事件、治安事故,这是日常工作的重要课题。为了做好预防处置突发事件、治安事故,公安机关有关部门必须做好预案。  相似文献   

5.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国家、地区、组织或个人对突发事件规律、应对与处置的认识,是应急管理的前置工作。发达国家探索和积累的贯穿应急预防与准备、监测与预警、处置与救援、恢复与重建四个阶段,涉及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制和预案的系列应急管理理念,推动了这些国家应急管理经验的形成和突发事件的有效应对与处置,是应急管理"智慧"及应对突发事件的灵魂与指导思想。面对日益严峻的公共安全新形势,我国需要借鉴和学习发达国家应急管理理念,深化"一案三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打造应急管理升级版[1]。  相似文献   

6.
我国在中小学幼儿园校园突发事件的应对过程中存在应急管理相关立法滞后、安全管理机制和应急预案不完善、师生防灾意识不强及社会协调联动能力弱等问题。强化中小学幼儿园校园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应从完善校园安全立法、推进校园突发事件"一案三制"建设、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应对危机的处置能力、强化校园安全社会网的构筑,同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等方面,从学生、学校、政府和社会各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校园安全。  相似文献   

7.
公安应急先期处置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前期,支援警力和特定领域专业应急处置力量到达突发事件现场开展应急处置之前,现场公安民警采取应急处置措施的应急管理过程。装备对于公安应急先期处置工作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公安应急先期处置装备应具备集成性、移动性、简便性的特点。公安应急先期处置工作的任务可以概括为识别、控制、防护、救助、信息六个方面,通过科学配置和使用装备,能够有效提升公安先期处置能力,更好地完成各项任务。  相似文献   

8.
高校突发事件以其独特的政治敏感度和社会危害性,成为当前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预防和处置高校突发事件,成为学校党政工作的重中之重。统战工作在高校突发事件的应对中具备独特的群众优势、能力优势、资源优势以及政治优势.可以通过相应的思想政治建设、制度建设、人才队伍以及方法技术建设等策略.来构建安全高效、快速反应的高校突发事件应对体系。  相似文献   

9.
应急事件处置是一项多警种、多部门联合反应的工作,公安机关必须依靠应急事件处置协调系统建立应急事件处置机制.构建应急处置协调系统就是公安机关建立一整套对应急突发事件实施监测、预防和快速反应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0.
突发事件的应对是一个系统性的宏大工程,需要充分发挥不同阶层、地域、民族、党派以及宗教信仰人士的力量:因此,在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必须有效地发挥统一战线在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依循这一思路,本文就突发事件预防处置中统战工作的可行性、基本原则及其具体运行机制进行了具体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