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同时也是德治经济。对市场经济进行道德调控不仅是必要的 ,也是可行的。应从改善道德调节机制 ,建立政府宏观调控系统 ;制定市场经济道德规范 ,确立道德调控标准 ;培育市场经济道德主体 ,奠定道德调控根基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营造道德调控的环境条件等四个方面着手来进行市场经济的道德调控。  相似文献   

2.
钱颖萍 《探索》2015,(1):155-159
法治文化建设有赖于道德的支撑作用,因为法治文化的生成需要理性与道德的契合,而法治治理中的局限性也需要道德治理加以弥补。道德对于法治文化的基础培养以及法治文化的认同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道德对我国法治文化建设的支撑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通过道德法律化,培育民众对于法治文化的情感基础;其次是通过提升法律适用者的道德素养,提升民众对于法治文化的认同;第三则是通过道德的宣传提升民众的守法意识来推动法治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余青 《学习论坛》2002,(11):47-48
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使传统的道德体系面临巨大的挑战,信用危机引起世人关注。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要重塑信用经济,就必须依靠法律手段,而不仅仅是借助于道德手段来调整。目前,我国法律已经和正在建立起诚信的保障机制。相信通过法律规范的调整,诚实信用的法治环境一定会建立起来,并推动社会的进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姜剑萍 《求实》2003,(Z1):59-60
德治与法治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关系,由于道德和法律分属不同的社会规范,因此,两者的功能是互补的。纵观古今中外,没有一个国家是单靠道德或法律治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社会主义国家尤其是从计划经济转化市场经济的我国,就更需要注重威信并行、德法相济。过去,我们虽然强调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但没有上升到以德治国方略的地位,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一手软、一手硬”的状况。现在在市场经济的形势下,仍有一些人提出“是以德治国,还是以法治国”,将德治与法治二者对立起来,实际上这都是没有辩证理解德治与法治的关系,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的历史时期,摆正德治与法治二者位置,进一步强化德治与法治的作用,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市场经济下的德治与法治功能互补、相辅相成、不可分离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严格的法治经济。所谓法治经济,就是按照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规律,体现人民意愿的法律来运作的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所以是法治经济,这是由以下客观因素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宏大的系统工程。与此相适应,需要采取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道德的多种手段,综合地进行建设。本文从道德方面,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确立的遭德原则。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道德建设,其实质是运用正确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来调节人们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利益关系。这种道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本质上对以德治国方略具有促进作用,但并非是完全积极的,其正面因素需要我们通过教育、宣传等多种手段进行挖掘、利用和推动;对其负面因素则要坚持德治和法治双管齐下,进而逐步形成建立在社会道德基础上的较为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8.
对“建设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这个提法可以有两种理解:第一种理解是我们过去没有市场经济,所以也没有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这部分道德,现在要填补这个领域的道德空白,建设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第二种理解是现在已进入市场经济体制,我们要把全社会的道德改造成或者建设得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也就是说以市场经济为尺度来构造全社会的道德体系。 我认为第一种理解是合理的。市场经济的秩序既需要法律来规范,也需要道德来规范。市场经济的道德规范应该有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特点。第二种理解就值得斟酌,是不是全社会的道德都要与市…  相似文献   

9.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需要,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为加强检察职业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努力推进依法治国的同时,切实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以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10.
任何一个国家法治大厦的出现,都只能构建于现实社会,它必须有一定的客观基础。在我国,实现法治化,也应有其客观基础,实行市场经济是法治的经济基础;发展民主政治是法治的政治基础;注重道德的辅佐力量,德法并治是法治的道德基础;现行的法律应该是符合多数人利益、体现社会公正的“善法”是法治的法律基础;实现人治观向法治观的转变是法治的观念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正>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法治与德治在功能上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善治,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1]。这是我们党总结古今中外治国理政历史经验得出的科学论断,也是基于中国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作出的科学决策,是推进国  相似文献   

12.
索向兴 《求实》2002,(4):42-43
道德建设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规范的道德体系可以满足市场经济具有责任心、充满积极性、高质量人才的需要 ;道德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 ,从而直接和间接地创造社会财富 ;道德教育的成本往往低于非道德的治理成本 ,道德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表现为巨大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3.
经过十多年改革,中国经济及经济体制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中,一方面,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价值观念、道德伦理思想体系远未得到最终的确立,观念的转变、道德伦理制度的建设,落后于市场经济实践的需要;另一方面,某些从市场经济土壤中生长出来的价值观念、道德意识却又冲击和扰乱了人们原有的社会生活秩序.有的认为,时下是人心不古、金钱至上,是非混乱,善恶颠倒,道德严重沦丧,并把这种恶现象归结于市场经济观念意识,由此得出经济上可以搞市场经济,但在道德精神层面上应无情地毫无保留地批判市场经济基础上的道德观念、思想意识.有的认为,应以市场经济观念、意识横扫一切传统价值观念和道德思想,来一个彻底的“思想改造”.人们的议论颇多,产生了经济发展和道德建设能否兼容的局促和困惑.基于此,本文试从市场经济的伦理性、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道德建设的多层次性作一简要论述,以寻求经济与道德的价值同构,进而促进经济与道德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法治和行政力量的调控作用,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和积极发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力量的调节作用。要大力培养和弘扬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主要原则、以共产主义理想为导向的社会主义道德精神,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道德力量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调节作用是客观存在的。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最终是通过人去实现的。人是社会的人,道德不仅对人的言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调节作用,而且对社会经济生活也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特别是在市场、法律、行政等手  相似文献   

15.
马珂 《世纪桥》2007,(11):65-66
法治与德治具有互动的内在机理,表现在:一是法律在功能上对道德的维系性;二是道德在制裁力上对法律的互补性;三是法治与德治在核心价值追求上的一致性。同时,法治与德治还具有内在统一的社会诉求:首先,法治与德治的统一是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其次,法治与德治是推动政治发展的现实之路;另外,法治与德治是塑造现代公民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道德建设跨上一个新的台阶。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并举的思想,为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不仅是法制经济而且是法治经济郭道晖最近指出,现在有的学者认为“市场经济的本质是自由经济而不是法制经济”。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但这里所说的“自由”是相对于政府的经济垄断而言,而不是绝对的自由,市场经济需要法律来保持。因此,自由经济与法制经济并不...  相似文献   

18.
正道德社会是法治社会的充分必要条件,所以,我们建设法治社会,必须要始终把道德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如何建设道德社会,需要注重从多个维度进行推荐。首先,道德建设离不开经济建设维度。经济水平会影响道德水平,主要体现是经济为道德提供物质基础,经济水平高,总体会为道德建设提供一个更好的物质基础。其次,道德建设离不开制度建设维度。人类对公平的偏好是天然的。抓住公平,就抓住了制度建设的"牛鼻  相似文献   

19.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法治的运行由道德提供强有力支撑,法治对于德治具有规范和促进作用。在全面推进新世纪各项事业发展的新形势下,坚持德法并举,必须致力于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体系和道德体系;必须不断提高干部群众的法律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遵循商品交换的最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唤醒了人们的主体意识,激发了人们开拓进取、自主选择、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是法治经济、道德经济,人们在自由竞争、自主选择、自我发展中如何遵循社会主义的法律规范、道德准则,这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