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98年3月5日,周恩来诞生在一个青砖灰瓦的宅院中,这便是今天的周恩来故居。1910年周恩来离开淮安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但他把幼年、童年的12年留在了故乡,这些院落仍然回荡着周恩来人生的第一串足音,仍然印刻着周恩来人生的第一段身影。  相似文献   

2.
地灵人杰著名的京杭大运河与淮河汇合处,有一座人杰地灵的文化历史古城,这就是江苏省的淮安市。1898年3月5日(清光绪二十四年二月十三日)清晨,周恩来便诞生在这座城市驸马巷中段的一所宅院里。周恩来的祖籍原是浙江绍兴,绍兴周家是一个世代聚居的大家族。说起来很有趣,鲁迅(周树人)也是出身在这个大家族的。在  相似文献   

3.
公元1898年3月5日(清光绪戊戌年二月十三日),一代伟人周恩来诞生在当时的江苏省淮安府山阳县驸马巷周家院(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驸马巷7号)内,到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中国民俗中,对逢十的生日都比较看重,有的还办得格外隆重。那么,周恩来生命中的七个整十岁的生日是怎么度过的呢?  相似文献   

4.
1898年3月5日,一代伟人周恩来诞生在江苏淮阴古运河畔的驸马巷里。在这里,他度过了12个春秋;从这里,他走上了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走进了世界人民的心中。在周恩来同志103周年诞辰之际,故乡师范学院的莘莘学子情不自禁地把深情的目光投向驸马巷内的周恩来故居,无比虔诚地将思念汇聚到桃花垠的周恩来纪念馆。  相似文献   

5.
张秋兵 《湘潮》2011,(3):49-49
用恩来在家乡淮安生活了12年.对他童年教育起到主导作用的是他的三位母亲。 周恩来的父亲周贻能忠厚朴实.为养家糊口.常年飘泊在外。周恩来的两个伯父,四伯父周贻赓在东北谋差,基本不在淮安。  相似文献   

6.
孙云贵 《共产党人》2006,(10):49-52
“我的房子一定要处理掉,决不能同毛主席的旧居相比!”周总理故居坐落在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原淮安县)的驸马巷,由东西相连的两个小宅院组成。总理生前对旧居的处理所表现出的革命家的胸襟,深深地感动着故乡人民。新中国成立初期,淮安县委就对周总理旧居进行了初步修缮。这既表  相似文献   

7.
2007年的9月11日.南方夏季的暑热还未完全散尽,笔者陪同淮安周恩来童年读书处的刘臣林主任等一起驱车赶到扬州,会见了周恩来嫡亲表侄儿万竞成和嫡亲表侄女万文俊、万明珠、万端奎和万庆奎。万家五姐弟兄妹的父亲万叙生是周恩来嫡亲十三舅父万立铉的第三子。在万家众多的表兄弟姐妹中,童年的周恩来与表哥万叙生是玩得最亲密的一位。  相似文献   

8.
照片上的这只红色小柳斗,如今陈列在淮安周恩来纪念馆仿建的西花厅“立志强国”展室内 ,每天吸引着许多游人趋前现赏。这只普通的小柳斗与伟人周恩来有着密切的关系。   1898年的 3月 5日,周恩来诞生在江苏淮安府城驸马巷。 8个多月后,因小叔父周贻淦新婚不久即患上肺结核病,为了给病人以精神上的安慰,也为了让小婶母陈氏有个依靠,就按当地风俗,将年幼的恩来出嗣过继给小叔父为子。恩来过继不久,小叔父周贻淦离开人世 ,他便与小婶母相依为命。   陈氏出身书香门第,不仅通文墨,会诗词,又善针工女红,是位文静、贤淑而又多才…  相似文献   

9.
周秉宜 《党史博览》2008,(3):23-26,43
周光勋(周恩来的曾祖父)有没有去过淮安 周恩来的祖辈世居浙江绍兴,从他的祖父起,兄弟几人先后前往江苏淮安一带游幕做官,后在淮安驸马巷买房并定居下来。关于房子的产权,周家的后人认为:房子是由“老二房”周昂骏和“老四房”周攀龙合买。  相似文献   

10.
正人们对周恩来总理有着各种各样的敬称,包括"一代天骄"、"一代明相、万世楷模"、"一代伟人"等等,最通俗的称谓莫过于"全党楷模"。那么,"全党楷模"这个称谓是怎么来的呢?这个问题得从江苏淮安周恩来故居说起。1984年10月29日上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莅临江苏省淮安市驸马巷,瞻仰周恩来故居。瞻仰完后,在周恩来故居接待室,胡耀邦在留言簿上题写了"全党楷模"4个  相似文献   

11.
周恩来曾说:"生于斯,长于斯,渐习为淮人;耳所闻,目所见,亦无非淮事。"1898年3月5日,周恩来出生于江苏省淮安府山阳县(1914年改名淮安县,今为淮安市楚州区)城内的驸马巷。儿童的成长离不开  相似文献   

12.
周恩来的亲生父亲周贻能,字懋臣,后更名劭纲,系云门公次子,在周家同辈兄弟中大排行七。他于清同治十三年五月二十八日(1874年7月11日)生于江苏淮安府山阳县驸马巷周家。据他的堂兄周嵩尧的中举资料记载,他是“国学生”、“主事衔”。“国学生”是清政府规定的最高学位.“主事”则是官阶,正六品。但周贻能却只有学位、官阶而没有任到相应的职务。  相似文献   

13.
周恩来出生于淮安城驸马巷7号,自幼就耳濡目染了淮剧艺术。不幸的是,他9岁生母去逝,10岁过继母又去世,11岁时,他的堂房三伯父周贻廉将他带去东北铁岭,与父亲周贻能团聚,从此离开了故乡,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他才再次欣赏到淮剧艺术。据淮剧老艺人回忆,在担任政务院、国务院总理的26年间,在日理万机的工作之余,周恩来先后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看过13次淮剧,淮剧是他看得最多的地方戏之一。  相似文献   

14.
正1898年,周恩来出生于江苏淮安一个书香门第。据《周氏家训》记载,周家规定男孩"五岁入家塾,习颜体",即周家5岁男童要被送进家塾馆读书,并学习写颜体。周恩来12岁离家前,曾先后在淮安驸马巷周家塾馆、清河十里长街以北的万家塾馆、十里长街南侧陈家花园塾馆以及宝应水巷口陈家、淮安东岳庙龚家五个地方读书。教学有方的周家塾馆周家世居浙江绍兴,直到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周恩来的曾祖父周光勳、叔曾祖父周光焘以260两白银在淮安府山阳县  相似文献   

15.
周嵩尧谱名贻良,后更名嵩尧,字峋芝,号薰士,晚年改号芝叟.清同治十二年闰六月十八曰(公元1873年7月17日)生于淮安城里的驸马巷,是周恩来二伯祖父周骏昂的第三子,在周家同辈人中排行第六,所以周恩来一直亲切地喊他六伯父.1897年(清光绪23年),周嵩尧25岁时考中了光绪丁酉科的第35名举人.  相似文献   

16.
周恩来童年丧母,10岁时在淮安亲手安葬嗣母陈氏;1942年7月中旬在重庆,周恩来痛哭亡父,为其树冢立碑;1939年3月29日,周恩来回祖籍地绍兴祭祖扫坟。解放后。他又坚决平掉淮安、重庆、绍兴的3处祖坟。从周恩来敬祖与平坟的矛盾冲突中,  相似文献   

17.
正1952年秋天,周恩来到上海视察,会见了他的表姐、童年挚友、时任华东机关幼儿园保育员的龚志如。龚志如在向表弟讲述她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的快乐时,突然收住了话头,对坐在身旁的周恩来邓颖超夫妇说:"可惜你们俩没有个孩子。"周恩来一听哈哈大笑起来,说:"谁说我们没有孩子?我们一共有10个。"说着,周恩来还伸出右手,上下翻了一下,表示10个的意思。就在龚志如十分惊讶和茫然不解时,周恩来又严肃地说:"这10个孩子的父母为革命牺牲了,我们就  相似文献   

18.
一代伟人周恩来诞生的年代,恰是中国遭到强分割,中华民族存亡危急之秋。国仇家难,伴随着他的幼年、童年。周恩来自来到人世间,命运便极其坎坷,在他12岁以前,先后有过3位母亲。所幸的是,3位母亲都把人间最珍贵的母爱给  相似文献   

19.
李海文 《党史博览》2012,(10):18-22
博古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因飞机失事遇难。在21年的革命生涯中,有10年的时间是和周恩来共事。博古和周恩来的关系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周恩来是博古的领导。第二阶段,博古是周恩来的领导。第三阶段.周恩来与博古是并肩作战的战友。第四阶段.周恩来是博古的领导。  相似文献   

20.
周恩来与共产国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周恩来生平研究中,周恩来与共产国际的关系问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众所周知,自周恩来1924年回国至1943年共产国际解散,在几乎有关中国革命的所有重大问题上,他都与共产国际有过较为密切的接触。因而,周恩来在这一时期的功过是非都与共产国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探讨周恩来与共产国际的关系,正确认识周恩来处理中国革命与共产国际关系的策略原则,实为研究周恩来生平不可或缺的内容。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周恩来与共产国际关系发展变化的特点,本文分四个阶段试加论述。一、初步的独立思考与组织上的服从(1924.9—1927.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