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卷有益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无论是搞革命还是搞建设,要想取得成功,都必须有强大的精神支柱.叶剑英同志和所有已故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精神和崇高风范,是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动力.全党同志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榜样,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加强党风和廉政建设,坚决抵  相似文献   

2.
杨晓英 《党史文苑》2012,(14):61-62
辛亥革命是一场伟大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它推翻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制度深入人心。辛亥革命精神是一大批辛亥志士浴血奋斗的精神支柱,它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新世纪新阶段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弘扬辛亥革命精神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湘潮》1990,(6)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肆意歪曲、攻击、否定毛泽东思想,其目的是妄图挖掉我们的理论基础,动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精神支柱,让资产阶级思想占领意识形态领域,实现资本主义。旗帜鲜明地同资产阶级思潮进行坚决斗争,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维护其指导地位,这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在有些山区农村出现了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如杭交粮税、殴打干部,大搞封建迷信活动等等。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原因是多方面的,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这个曾经是山区农民的十分强大的精神支柱有所削弱是主要的原因。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精神支柱,没有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高昂精神,就会颓落下去。”农村要振兴,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农民队伍,而要高素质的队伍,山区农民就必须有强大的精神支柱。因此,必须认真分析和切实解决强化山区农民精神支柱问题,这对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  相似文献   

5.
十五大指出:“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 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支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探索、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是凝聚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共同纲领而艰苦奋斗的基石。没有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就没有凝聚力,就没有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邓小平说:“现在中国提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其中我们最强调的,是有理想。”他还说:“我们搞社会主义,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们过去几十年的艰苦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生产力(一九八○年四月──五月)邓小平一革命是要搞阶级斗争,但革命不只是搞阶级斗争。生产力方面的革命也是革命,而且是很重要的革命,从历史的发展来讲是最根本的革命。(一九八○年四月一日同中央负责同志的谈话)二中国建国三十年来,不论农业...  相似文献   

7.
言论集萃     
《先锋队》2005,(19)
魅力延安延安是个了不起的地方。这是党中央、毛主席指挥抗战的中心,是抗战胜利的希望,是全国人民向往的地方。延安的魅力在于有马克思主义真理,在于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在于有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于有万众一心的力量凝聚。指引中国革命胜利航程的,是延安窑洞放射的理想之光;滋润这96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是延安窑洞孕育的革命精神。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精神支柱,就没有灵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革命精神,官兵一致、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是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是我们战胜敌人、夺取胜利的力量之源和精神支柱。(向贤彪)…  相似文献   

8.
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也是中国革命能够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当前.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的问题十分突出.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9.
<正>(一九八○年四月——五月)一革命是要搞阶级斗争,但革命不只是搞阶级斗争。生产力方面的革命也是革命,而且是很重要的革命,从历史的发展来讲是最根本的革命。(一九八○年四月一日同中央负责同志的谈话)二中国建国三十年来,不论农业方面、工业方面,还是其他方面,都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初步基础。但一个根本的问题是,我们耽误了时间,生产力的发展太慢。任何革命都是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相似文献   

10.
一、社会革命中内含着生产力意义上的社会革命 1980年4月,在同中央负责同志的谈话中,邓小平指出:"革命是要搞阶级斗争,但革命不只是搞阶级斗争.生产力方面的革命也是革命."[1](P311)在这里,邓小平指明了两种意义上的革命:一种是阶级斗争意义上的革命;一种是生产力意义上的革命.前一种革命就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经常所讲的社会革命,这种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然后依靠政权力量变革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实行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以便将社会生产力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1.
从我们村来看,搞生产,条件有,为什么搞不上去?是革命不革命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说别的,不管多好听,都是假的,没用。在这次市里召开的贫农下中农代表大会上,我突出地就是学到了这一条。革命就是斗争。毛主席这句话说得最实在。在这次会上,不管大会,还是小会,不管会上,还是会下,大伙儿讲的都是革命、都是斗争。十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还需要有精神支柱,有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随着信息化、经济一体化和社会文明的进步,西方文化不断涌入中国,这是不可遏止的时代潮流。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大压力和影响,决不能搞"指导思想多元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必须  相似文献   

13.
一个正直的人需要坚韧的精神支柱。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 ,更应该具备并不断地坚固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 ,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就是共产主义思想体系 ,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我们党从一开始 ,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思想基础 ,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全世界工人阶级的最正确、最革命的科学思想的结晶。马克思主义在继承人类思想文化优秀遗产基础上 ,在总结工人运动的历史经验和指导工人运动的实践中 ,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揭示了由于社会物质生产方式的发展变化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制度必然取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14.
正一、红色旅游是保护、传承与发展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红色文化,是指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其所蕴含的丰富革命精神和厚重历史内涵,成为中华民族自尊、自立、自强的强大精神支柱,成为新时期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力量源泉。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  相似文献   

15.
《世纪桥》2017,(3)
井冈山精神高度概括为"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创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它已经成为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和精神支柱,是整个中华民族之魂。本文从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确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锻造敢闯新路的革命胆略;坚持依靠群众的工作路线,树立勇于胜利的拼搏精神三个方面,结合井冈山历史阐述了井冈山精神的由来,解释了为什么井冈山精神是被称为党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6.
正是在井冈山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开始实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井冈山斗争时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并对此后的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井冈山精神不仅是当年井冈山军民克敌制胜的强大精神支柱,而且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革命者前赴后继,成为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的重要源头。  相似文献   

17.
《求实》1996,(2)
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孕育成长于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过程之中的革命优良传统,在战争年代和建设时期都是我们的传家宝,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也仍然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民族之魂。当前正在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更应当发扬革命传统,使它流芳下去,代代相传。  相似文献   

18.
刘琦 《四川党史》2003,(3):20-22
无论搞革命还是搞建设,都应联合尽可能多的同盟者,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理各阶级、阶层之间的关系,才会减少阻力,加快革命和建设的进程,这是一条经过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实践所证明了的真理。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是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动力之一,正如毛泽东同志在总结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经验时所指出的那样,“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道路,是在这样同中国资产阶级的复杂关连中走过来的。这是一个历史的特点,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过程中的特点。”本文试作简要论述。一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特点从1840年…  相似文献   

19.
正是在井冈山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开始实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井冈山斗争时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并对此后的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井冈山精神不仅是当年井冈山军民克敌制胜的强大精神支柱,而且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革命者前赴后继,成为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的重要源头.  相似文献   

20.
“大跃进”的历史教训.根本的一条.就是把和平时期的经济建设当作了阶级斗争(用毛泽东的话说,“我们是搞发动群众.搞阶级斗争”。《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的讲话》)“大跃进”的发动,是作为“反右派”斗争这场“社会主义革命”接下来的又“一个革命”而搞起来的(用毛泽东的话说.“我们的革命是一个接一个的”。《工作方法六十条》)。见过“反右派”斗争的阵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