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0 毫秒
1.
执政安全是指政党所具备的防范、抵御和化解风险,稳固党执政地位的能力。党的先进性是指政党顺应时代潮流、走在时代前列、驾驭发展规律、引领社会前进的特质。党的先进性建设包括先进的理论建设、先进的党群关系建设和先进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三大要素构成了维护党执政安全的前提、基础和核心。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九年、执政六十余年、领导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防范和化解执政风险的宝贵经验。认真总结和深人研究这些经验,对于全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理论研究,准确把握党的执政规律,努力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与执政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努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揭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内在联系,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党的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本文拟对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共产党执政半个多世纪后,在世界上一些多年执政的大党老党纷纷丧失执政地位的背景下,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已经提到了格外重要的高度.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不仅体现了党在自身建设上坚持与时俱进的决心与睿智,同时也拓展了党的建设理论研究的领域.党的执政能力,从根本上说,是党长期执政所必须具备的党自身的基本素质及基本条件.党的执政能力源于何处呢?一般来讲,固然源于党的执政实践,包括执政知识的学习和执政经验的积累.但认识止于此是远远不够的.像前苏联共产党、墨西哥革命制度党等不仅具有相当长时间的执政实践,自身还有一套执政理论和丰富经验,但却相继失去了执政地位.尽管这些大党情况各异,教训有别,但一个共同之点就在于党在日益变化的形势面前不能做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政策创新、工作创新,党失去了应有的创造力,党的执政能力之源枯竭了,就难以支撑局面.总之,创造力是党的执政能力的源泉,是执政能力的根本和保障.党的创造力建设理应贯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始终.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命题,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深化,是对中国共产党近70年执政党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新时代党防范化解重大执政风险的科学决策,从价值维度、制度维度、组织维度和技术维度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对标这些要求,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方向,以健全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为基础,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为抓手,以提升党建工作的"集约化"水平为支撑。  相似文献   

6.
夏文星 《湖湘论坛》2004,17(5):27-30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一中全会上指出 :“我们党是执政党 ,党的各方面建设 ,最终都应该体现到党的执政能力上来 ,体现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上来。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 ,持之以恒地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自身建设特别是执政能力建设上与时俱进的决心和睿智 ,拓展了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新视野、新领域。按照这一要求 ,全党必须根据变化着的实践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用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来指导执政实践 ,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此 ,本文试从…  相似文献   

7.
从十六大到十八大,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新的执政环境下,党的执政风险也在不断增加。面对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中国共产党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阶段性特点出发,为防御各种风险、维护执政安全进行了艰辛探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执政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基本经验对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深刻阐述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纲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党的组织制度建设与维护党的执政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芝华 《湖湘论坛》2005,18(5):31-32
执政安全是指政党执政不存在危险或受到内外执政风险影响下能保持执政地位,它包括积极主动的竞争力和相对被动的抗风险能力。我们应该从维护党的执政安全的高度,全面加强党的组织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0.
在世界范围内民族主义第三次浪潮兴起的时代背景下,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文化现象在我国具有重大的现实和理论意义。中国国内民族主义高涨有其历史和现实原因,存在着许多问题,对党的执政方略和执政能力提出了挑战。加快民族现代化理论建设,弘扬民族精神和提高驾驭民族问题的能力是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体现党的执政水平,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和民族复兴大业。  相似文献   

11.
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建设一个重大课题 ,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稳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本文主要论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意义 ,分析了当前党在执政能力建设方面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就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出了六条措施。  相似文献   

12.
党内民主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长庚 《党建研究》2005,(3):26-27,49
我们党是执政党,党的各方面建设,最终都要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上来,体现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上来。由此可见,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很重要的一条,是发展党内民主。一、党内民主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党内民主是指全体党员在平等的基础上享有直接或间接地决定党内各项事务的权利,它既是一个政治原则,又是一种工作制度和工作作风,其实质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党的执政能力,是指党在领导、管理国家、经济社会事务中所表现出来的本领和能力,是党的理论水平、…  相似文献   

13.
冯文光 《前沿》2005,(12):14-16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这对于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涵义及提出的时代背景,分析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意义以及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张冬冬 《传承》2008,(10):20-21
执政理念在执政理论中处于核心地位,它反映了执政党执政的宗旨和执政的整体行为取向。加强对处于执政核心地位的执政理念的研究有利于确保我们党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过程中始终有一个正确的执政行为取向。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对执政理念实现了三次突破。党的执政理念在实践的基础之上不断得到升华,增强了党的执政能力,丰富了党的执政理论。  相似文献   

15.
执政理念在执政理论中处于核心地位,它反映了执政党执政的宗旨和执政的整体行为取向.加强对处于执政核心地位的执政理念的研究有利于确保我们党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过程中始终有一个正确的执政行为取向.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对执政理念实现了三次突破.党的执政理念在实践的基础之上不断得到升华,增强了党的执政能力,丰富了党的执政理论.  相似文献   

16.
崔利国 《前沿》2006,(7):18-20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是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举措,也是理论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理论界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研究的内容涉及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执政能力的科学内涵、执政能力理论建设、如何提高执政能力以及从政治学、历史学角度研究执政能力等。  相似文献   

17.
<决定>指出:"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这是一个重要的新论断,突出强调了执政能力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反映出我们党对执政规律和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8.
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共产党面临着重大战略机遇,但也面临诸多执政风险。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科学防范经济退化的风险、政权异化的风险、意识形态淡化的风险、社会矛盾激化的风险,提高党的科学发展能力、利益整合能力、思想引领能力、危机处置能力和组织革新能力,对于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巩固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执政能力关系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稳固,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建党实践中积累了诸多宝贵经验。我们必须全面总结建党百年党在执政能力建设方面的实践经验,为提升党的长期执政能力提供重要借鉴。一、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探索和积累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在局部执政条件下执政能力建设进入探索期。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从我们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向全党提出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这一带全局性、根本性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对执政能力建设的科学内涵、重点任务等作了全面深刻的阐述,为我们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指明了方向.做好民政工作对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