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认为,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应更加突出实体经济的发展。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真正根基。第一,支持实体经济创新。建议中央财政进一步扩大技术改造资金规模,重点支持实体经济企业开发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完善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所得税前加计扣除政策,支持实体经济企业技术创新。鼓励有条件的  相似文献   

2.
张为付 《群众》2020,(3):18-18
2019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实现2020年预期目标,我国宏观经济基调要坚持“稳”字当头,统筹推进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综观当前我国经济与金融发展实际,稳金融需要着力做好稳金融服务、稳金融秩序、稳金融体系、稳金融开放四项工作。稳金融服务,支撑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稳金融要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满足实体经济多样化金融需求,推动实体经济和金融发展共生共荣。首先,要有效疏通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着力畅通“宽货币”向实体经济“宽信用”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打通金融资源配置到实体经济的“最后一公里”。  相似文献   

3.
实体经济是社会财富和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也是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保障。历史和实践表明,实体强,则经济强;实体兴,则百姓富。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正是靠实业富民、靠实业强省、靠实业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之基的理念,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特别是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切实把发展实体经济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努力提升浙江实体经济的发展层次和水平,不断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推动我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可以释放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有助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表现、效应、机制与实践路径而言,深度融合表现为数字经济加速产业资本循环、产业资本循环迫使数字经济迭代创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三个方面。深度融合具有创造新的价值创造体系、新的价值分配体系、新的价值流通体系和新的使用价值消费体系四个方面的效应。数字经济深度融入实体经济的机制包括以数字技术创新提高实体经济劳动生产率、以海量数据科学指导实体经济分配比例、以平台化组织方式提高实体经济交换效率、以算法技术精准满足实体经济个性化消费等;实体经济深度融入数字经济的机制包括以数字化转型扩大数字经济的作用范围、以工业互联网促进数字经济的网络协同效应、以智能制造倒逼数字经济的技术体系创新等。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路径可具体化为基础支撑、动力支撑、组织支撑和技术支撑四个层面。  相似文献   

5.
金融危机的发生是在于相对脱离实体经济的金融经济发生了重大的问题,并牵延影响到实体经济。在中国中西部,人们能比较显著地感觉到经济危机的水平没那么严重,因为它们经济的资本化与外向型水平低;同样,当目前人们感受经济的所谓“企稳回暖”的时候,它们也没有感觉到当前经济的多大暖意,原因在于目前的经济回暖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资本经济的作用,而非实体经济本质的复苏。  相似文献   

6.
陈建清 《群众》2013,(2):36-37
实体经济涵盖农业、工业、建筑业以及服务业中的绝大部分产业,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核心。江苏实体经济基础雄厚,占GDP80%以上。当前,大力推进实体经济科学发展,不仅是应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变化,保持稳中求进的迫切需要,也是促进民生幸福、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7.
曹丽华  杨敏 《群众》2013,(2):56-57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但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持续恶化,发展的步伐开始放缓,如何重振实体经济已成为党和政府密切关注的问题。围内少数企业大胆尝试,坚持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科技创新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8.
刘志彪 《群众》2012,(1):19-21
在“稳中求进”的2012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下,我国经济政策首次将扩大内需提到战略基点的高度,首次提出要提高中等收入者的比重,特别是.首次将发展实体经济放到极其重要的位置,强调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2011年,通过对15个省、市、自治区的几百个做实体的企业进行调研,我总结认为,当前要高度重视实体经济的空一心化问题。实体经济空心化有几大表现:一是大量的民间资本逃离实体经济。二是一些表象上虽是实体的企业,实际上已转为做金融、做投资的平台。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由实体经济“贫血”造成的产业空心化逐步成为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潜在风险。巩固实体经济是避免经济“硬着陆”的关键,要高度重视如何巩固实体经济的坚实基础,营造实业致富的市场环境,防范产业“空心化”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已成为金融业的重要任务。本文以2010-2021年中国商业银行为样本,选取规模、资源配置和基础设施三个维度对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进行了定义和测度,并分析了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研究得出,中国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从2010年到2021年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银行对实体经济的有力支持从2018年开始尤为突出。银行业集中度和成本管控能力是影响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因素。进一步研究发现,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改善能够抑制银行的破产风险,银行数字化转型和金融创新扭转了银行竞争对服务实体经济的削弱作用,能够促进银行的良性竞争。据此,应在把控银行准入节奏的基础上推进银行数字化转型和金融创新,持续增强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张晓山 《中国人大》2013,(15):36-36
上半年我国GDP增速还在预期之内,但是今年下半年经济下行的压力仍较大。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一个最大难题就是产能过剩。今年以来,受生产综合成本上升和产品出厂价格下降的双重挤压,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增大。产能过剩问题将在一定时期内困扰实体经济的发展,目前产能过剩问题呈现出行业面广、绝对过剩程度高、持续时间长等特点。产业过度或重复投资  相似文献   

13.
刘永刚 《当代思潮》2012,(11):11-14
实体经济的兴衰,是关乎国家兴衰的大事。而中国实体经济的境况,似乎从未像今年这样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14.
《今日浙江》2013,(3):1-1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乡镇担负着发展一方经济、服务一方群众、稳定一方社会的重要职能。尤其浙江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县域经济和乡镇块状经济比较发达,社会矛盾也早发先发,群众维权意识比较强,乡镇任务十分繁重、工作十分重要。乡镇在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亚 《政策瞭望》2012,(3):55-56
201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了金融服务实体、资金投向实体的要求,并强调坚决抑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以钱炒钱,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中小企业生存压力、产业“空心化”以及温州老板跑路等议题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致富、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强调,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防止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如何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对中国经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实体经济的发展过程.本身就是培育核心竞争力的过程。同时,实体经济可以为核心竞争力提供资源、资金、技术、市场、制度支持。因此,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18.
魏仁杰 《人民论坛》2012,(26):78-79
实体经济是是社会财富的真正载体、有效供给的真正来源、勤劳致富的真正路径。做强实体经济是稳定经济增长的坚实基础、有力保证和有效途径。要稳定经济增长,必须做强实体经济。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政府可以采取降低企业税负、良好的制度安排等方式支持实体经济,企业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群众》2014,(1):19-19
改革创新扬风帆,稳中求进开新局。刚刚到来的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我省“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冲刺之年。总的来看,江苏经济社会发展仍然是希望与困难并存、机遇和风险同在,既要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开局,又要抓好规划目标实现的“倒计时”,任务重大而艰巨。做好今年经济工作,全省上下要...  相似文献   

20.
《今日上海》2008,(12):54-55
金融风暴袭来,长三角地区的企业受其牵累艰难“过冬”,在充满寒意的气候下实体经济经受严峻考验,改革开放30载的经济成果正面临被侵蚀的局面。在外向经济主导、民营企业发达、中小企业云集的长三角,实体经济遭遇困难,理所当然成为各地政府迅疾施援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