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南亚》1990,(2)
1989年,在拉·甘地执政5年后,印度举行了第九届人民院选举。为了赢得选举胜利,执政的国大党(英)和反对党作了周密的筹划和安排,展开了你死我活的角逐。结果,国大党(英)竞选失利下台,引起了国内政局的重大变化,成为印度现代政治生活中的大事。 一、国大党(英)的竞选活动 从1989年初开始,国大党(英)便积极为大选作准备。它利用执政党的有利地位,采取下列各项措施,以增强声势,扩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印度政府反贫困的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政府反贫困的政策杨文武一、反贫困的战略思想早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国大党及其它著名的爱国人士就提出要求改善穷人的生活状况。曾经三次担任过国大党主席的达达巴伊·瑙罗吉,他在所著的《印度的贫困和非英国统治》中第一次计算出印度人年收人才26卢比,认为印度...  相似文献   

3.
印度国大党是印度最早的资产阶级政治组织,至今已有一百年的历史。印度独立之前,它一直是印度民族运动的领导力量;印度独立之后,它长期处于执政党的地位。如何看待国大党的性质和作用,如何正确处理同国大党的关系,是具有六十多年历史的印度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它的纲领、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部印度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印度国共两党的历史,离开与国大党的关系和政策,也就谈不  相似文献   

4.
2004年4月至5月举行的印度第14届人民院选举使印度政治舞台上演了一出情节曲折的三幕话剧。第一幕是选前各方普遍看好的印度人民党及其盟友失败,国大党及其盟友获胜;第二幕是国大党主席索尼娅在被推选为国大党议会党团领袖后出任总理的前夕,突然宣布拒绝出任总理,并推举曼莫汉·辛格为总理候选人;第三幕是曼莫汉·辛格与各方进行紧张的磋商后,匆匆忙忙组成了新政府并宣誓就职。现在人们普遍关心的是:曼莫汉·辛格政府能否长期执政,对印度的内政和外交政策会进行一些什么调整。  相似文献   

5.
印度锡克教徒建立语言邦的曲折历程庄万友独立初期,由印巴分治和迁徙引起的印度教徒与穆斯林之间的空前仇杀和动荡刚刚平息,印度社会又起风云。独立前夕曾与民族资产阶级政党国大党同舟共济的一些地方领导人在新局势面前,提出了要国大党兑现按语言建邦的诺言的要求。一...  相似文献   

6.
以拉·甘地为首的国大党在1989年印度第九次大选中失利,国大党继1977年之后,第二次成为在野党。拉·甘地何以会失败?除了政治方面的原因,恐怕也少不了经济方面的问题。本文拟将拉·甘地执政五年内的经济政策的调整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作一概述,供深入研究印度第九次大选参考。一、拉·甘地执政时期的经济政策调整拉·甘地一上台就加快了经济政策调整的伐步,五年来,其经济政策调整可大致归纳如下: (一)放松对私营部门的限制,鼓励私人经济的发展独立后,印度政府对私营经济仍采  相似文献   

7.
印度国大党成立于1885年。它是在英国殖民政策助产下,作为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论坛和维护殖民统治、扼制人民反英情绪发展的预定武器诞生的。国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进行着自上而下的改良活动。直到1920年前后,国大党的政策才开始有所变化。本文拟就影响这次变化的主要因素和变化的主要标志等作些初步的探讨。一、变化的根本原因国大党既然是民族资产阶级的政党,它的政策当然是反映这个阶级的利益的。我们在谈  相似文献   

8.
印度第九届下院大选已揭晓,原执政的国大党(英,以下略)遭到了自1977年以来的又一次惨败,在525个议会席位中只获得193席,还不及上届大选所获席位(415席)的一半。由于未获下院席位的半数,该党失去了单独组阁的资格,却又不愿与反对党联合执政,只得下野。此次大选与上次只相隔五年,国大党却经历了一上一下,一荣一辱的坎坷命运。客观地讲,拉·甘地国大党执政的五年是印度经济发展较快、政局相对稳定、外交上有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9.
印度拉奥政府自1991年6月上台至今快两年了。1992年12月6日发生的印度教徒捣毁阿瑜陀(今译阿约提亚)巴布尔清真寺事件,是印度政局由稳定走向动汤的一个转折点。在此之前,拉奥政府调整内外政策,致力经济改革,取得一些成效,政局保持相对稳定。毁寺事件犹如一条导火索,使得印度社会最为根深蒂固的矛盾之一——教派矛盾恶性爆发,教派冲突和骚乱遍及印度,大部分地区政党间关系变得更加紧张,政局急骤转向动荡不安。一、国大党的执政地位变得不稳固国大党在1991年5月的大选中未获得过半多数,靠一些盟友的支持执政。为改变其少数地位,国大党在执政的头一年里注意恢复党内民主,努力抑制派系斗争,维系团结。选举了近20年未改选的各级党组织机构,在此基础上召开了全国代表大会,基本上确立了政  相似文献   

10.
1991年5月26日,印度南部小镇的一声炸响结束了年轻有为的印度政治家拉吉夫·甘地的生命,从而给尼赫鲁家族对印度40年的统治划上了一个句号。在党派斗争激烈的政治危机中,作为国大党折衷领导人的纳拉辛哈·拉奥继任了印度总理。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新政府打破了尼赫鲁经济发展模式的思想禁锢,抛弃了这一模式束缚手脚的教条,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经济自由化的改革,外贸体制改革便是自由化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外贸体制改革的举措 (一)适应新形势,改变旧观念,培养新型的国际贸易人才印度独立后所执行的内向型外贸政策,保护主义甚为严重,其目的是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由于国内市场受到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高墙的严格保护,工业生产技术日趋落后,效  相似文献   

11.
印度国民大会党是亚洲国家中历史最久、规模最大、最有影响的政党之一,在一个世纪的历程中,它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一个欧化的知识分子的小团体发展为囊括社会各阶级、阶层、种姓、教派和民族的超级大党。独立前它成功地存在了六十多年,独立后的近四十年中,除1977—80年的两年多外,印度的政权一直操在它之手。虽然几经分裂,力量遭到严重削弱,但是,时至今日,它仍然是一个无竞争对手的执政党。本文试图对“国大党一党为主”局面形成的原因作简要分析,并着重对国大党的社会基础作一历史探讨,最后对国大党的前途作一初步估计。  相似文献   

12.
印度独立后经历了从政治廉洁向政治腐败的重大变迁。学术界对印度政治腐败兴起原因的探讨侧重于经济和文化方面,强调不合理的经济制度和印度教的文化传统对印度腐败的作用。实际上,印度独立后政治腐败的兴起还与政党制度特别是建国初期的"国大党体制"紧密相关。在"国大党体制"下,惠顾型的权力结构,反对党"有效制约"的不足,报刊媒体和政策制定被国大党政府垄断,家族政治和个人集权等因素都是印度政治腐败兴起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印度第十五次全国大选以印共(马)为首的左翼力量败北,国大党大获全胜。这一结果与这次大选的金融危机背景有很大关联。对这次金融危机,左翼政党与国大党的最大分歧是对危机的根源认识不同;在金融危机对印度的影响方面,双方分歧主要是在统计数据及关注的侧重点不同;在对付危机的政策措施方面,双方在国内政策措施层面有一定差异,但在对外政策方面则截然不同。印度左翼政党和国大党的分歧主要是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造成的。可以说,国大党政府对待危机的政策态度及采取的措施更符合印度的客观现实及选民的需要,且国大党政府极有可能利用这次金融危机机会在全球成功地打响“印度牌”。  相似文献   

14.
以前瞻的眼光推动中印经贸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5月20日大选后,国大党领导的联合进步联盟重新支配印度政治舞台,即开始确立新的发展道路。7月8日,国大党政府公布新预算,其政策重点是扶贫、农业和教育,放慢私有化进程。国际社会对预算显示的政策微调反应低调,但对印度的经济前景普遍乐观。2004/05财政年度,印度人民党政府曾希望获得7%-8%的经济增长,印度储备银行(央行)则坚信是6.5%。国大党政府掌权后,一直到8月份还维持7%-8%的增长预期,然而进入9  相似文献   

15.
1947年8月15日,印度宣告独立,从此结束了英国殖民主义治统印度近二百年的历史,印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新的历史时期,印共与国大党的关系,印共对国大党的评价和策略,与独立运动时期相比,有以下一些特点:第一,独立前英国殖民主义者是印度最主要敌人,争取民族独立、赶走英国帝国主义是国共两党共同的奋斗目标,因此,两党彼此互为盟友彼此虽有许多矛盾但属于同一营垒内的非敌我性质矛盾。它们的矛盾不在于谁打倒谁,而在于谁是印度独立运动的旗手和领导者。由于共产党本身力量弱小和路线政策上的偏  相似文献   

16.
2004年5月20日印度大选笃定之际,国大党领导的联合进步联盟重新支配国家政治舞台,即开始确立新的发展道路。7月8日,国大党政府公布新预算,其政策重点是扶贫、农业和教育,放慢私有化进程。国际社会对预算显示的政策微调反应低调,但对印度的经济前景普遍乐观。从2002年12月到2004年9月,连续22个月,印度各项经济指标持续向好。  相似文献   

17.
印度自2 0世纪90年代以来,其政局进入了多变动荡期,第十四次大选虽由国大党联盟执掌印度政局,但它却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严峻的挑战。国大党联盟政府为稳固自己的执政地位,制定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印度政党格局呈现印人党强势反弹、地方政党借机崛起、国大党加速式微的新变化。新的政党格局由日益盛行的右翼思潮、有利于特定政党的疫情选举规则以及国大党糟糕的政治表现等原因共同导致,其中疫情是关键影响因素。在疫情影响逐渐消散的情况下,印人党或将进一步扩大在中央和地方的政治影响,而国大党的反对派领导者地位将遭遇崛起政党的强力冲击。与此同时,印人党引领的右翼思潮将继续作为主导性意识形态,对印度政局产生持久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今年5月,印度举行了第14届人民院(议会下院)选举。自以为稳操胜券,又被国内外舆论普遍看好的印度人民党遭遇滑铁卢,痛失江山。而在野8年、被认为日渐衰败的国大党东山再起,重掌朝纲。这对印度的内政外交将产生重要影响。一、印度人民党大选失败的教训 根据印度选举法,人民院选举每隔五年进行一次。第14届人民院选举原本应在今年10月印度人  相似文献   

20.
正确认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加强政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印度政坛在最近十年经历的一系列大的变动,执政党的更迭,国大党的沉浮,从一个侧面深刻揭示了效率与公平和民心向背之间的关系,对我国执政党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