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从限制到废除:中国死刑制度的改革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方法,是凭借从肉体上消灭犯罪分子的手段来惩罚犯罪、保护社会安全的刑法手段。近些年来,国际上废除死刑的运动风起云涌,许多国家在法律上废除了死刑或在司法实践中已不执行死刑。我国法学界主张减少死刑甚至废除死刑的呼声也日益高涨。考虑到我国的国情及死刑所具有的特殊作用,目前我国应暂时继续保留死刑,但应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从而顺应国际死刑制度发展的趋势,通过限制死刑逐步废除死刑。  相似文献   

2.
王志亮 《学习论坛》2010,26(5):67-71
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最严厉的一种刑罚。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死刑的作用和存在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质疑。世界范围内废除死刑的运动风起云涌,废除死刑已成为今天文明世界的共同愿望,我国也不例外。关于死刑存废的问题,我国法学界给予了充分关注,由诸多因素所决定,我国还不具备废除死刑的条件。在保留死刑的前提下,我国应完善死刑制度。  相似文献   

3.
废除死刑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刑罚改革的潮流.死刑之后,替代死刑以面对最危险最恶劣犯罪的刑种是无期徒刑,因而,传统的无期徒刑也进入到刑罚改革的实践中.从国际社会考察情况来看,取消无期徒刑和保留无期徒刑是两种基本的实践做法,而在保留无期徒刑的做法中,又有绝对无期徒刑与相对无期徒刑两种类型.在废除死刑的背景下,相对保留无期徒刑应该是一个得当的选择.当然,如何设置合理的相对无期徒刑是我们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张秀玲 《唯实》2011,(8):141-146
废除死刑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刑罚改革的潮流。死刑之后,替代死刑以面对最危险最恶劣犯罪的刑种是无期徒刑,因而,传统的无期徒刑也进入到刑罚改革的实践中。从国际社会考察情况来看,取消无期徒刑和保留无期徒刑是两种基本的实践做法,而在保留无期徒刑的做法中,又有绝对无期徒刑与相对无期徒刑两种类型。在废除死刑的背景下,相对保留无期徒刑应...  相似文献   

5.
限制和废除死刑是我国当前刑法的发展趋势。对于职务犯罪来说,可以利用自由刑、财产刑、资格刑的设置以及量刑、自首与立功、追诉时效、死缓制度、刑罚执行等方式限制死刑的适用。  相似文献   

6.
死刑是剥夺犯罪人生命的刑罚。从总体上来看,我国死刑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条款太多,适用标准模糊等。因此,在目前我国不能完全废除死刑的前提下,必须改革和完善现行的死刑适用制度,如:对死刑罪名进行削减,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加大死缓的适用范围等。  相似文献   

7.
死刑又称生命刑,其特点是剥夺犯罪分子的生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刑罚,在被人类运用了几千年后,从1764年开始,死刑受到思想家的挑战。文章对死刑限制适用展开理论思考,探讨了死刑的价值、功能及其局限性,并提出改革我国死刑适用的若干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8.
死刑制度自古以来一直是刑法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死刑的存废以及死刑制度的取向一直都是理论上和立法上的热点。本文从从死刑的概念、基本特征方面论述了死刑的基础理论,并通过保留死刑、限制死刑、方面对我国死刑制度的现状予以介绍。进而,提出对我国现行死刑制度的一些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9.
王立军  赵静 《理论学刊》2014,(4):100-104
在我国,以死刑问题学术研究为代表的精英思维已达成了限制乃至废止死刑的基本共识,但它尚未实现与社会大众之间的观点互动,远未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因而对死刑决策实践影响有限。特别是它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区亟待澄清,较突出的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死刑国际潮流、政治领袖的个人意见与死刑决策的关系。不过,尽管死刑问题精英思维存在诸多弊端,但它毕竟代表着死刑发展方向,应将其作为引领我国死刑制度改革的路标。  相似文献   

10.
沈安琪 《唯实》2008,(1):69-72
中国和美国至今仍然保留死刑。对比中关两国死刑制度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可以研究两国在保留死刑制度上的差异及原因。虽然在中国短期内尚不可能废除死刑,但在实际的定罪量刑过程中对死刑的适用越来越慎重。  相似文献   

11.
法理上将抢劫罪区分为基本类型的抢劫罪、结果加重类型的抢劫罪与情节加重类型的抢劫罪,这种划分符合我国刑法关于抢劫罪死刑设置的原意,且更有利于运用加重构成理论以及其未遂形态来限制死刑的适用。在司法实践中,适用死刑必须严格遵守死刑程序用尽原则。在对抢劫罪进行死刑司法控制时,应遵循罪刑法定原则,综合考虑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手段、犯罪动机、犯罪对象等,同时必须考虑其是否存在酌定量刑情节,通过刑事和解结案,不仅可以有效缓解社会矛盾,而且还可以起到限制死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具体的司法实践过程中,如何妥善处理民愤与量刑特别是死刑量刑之间的关系,将直接影响司法实践的社会认同度。科学把握民愤与酌定量刑情节以及法定量刑情节的关系,是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提高行政处罚效能关系到政府权威和公信力问题。当前我国行政处罚法律制度不完善,处罚效能较低;处罚模式以少罚多量为主,难以形成社会效益的良性循环;行政处罚执法人员素质较低,自由裁量权标准不一;行政处罚监督、救济制度不够健全,存在着"软"和"乱"的问题。实践中,应转变行政处罚理念,改进行政处罚模式,创新行政处罚类型,细化行政处罚程序,提高行政人员素质,严格违法处罚责任,切实提高行政处罚效能。  相似文献   

14.
我国劳动教养制度的存废和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教养制度作为我国特有的一项法律制度;自20世纪50年代正式建立以来,对于重大历史任务的完成和正常社会秩序的维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民主与法制的发展,劳动教养制度在适用程序、监督程序、人权保障等方面的问题日益暴露,导致劳动教养制度的存废之争愈演愈烈。为此,我们只有对劳动教养程序加以完善,才能使其保持与时俱进的活力.  相似文献   

15.
现行的死刑复核程序是法院主动启动、书面秘密审理的内部程序,未将被告人辩护权法定化。辩护律师在介入死刑复核程序时,没有法律依据,从而导致律师辩护权在行使和保障机制上的障碍。在死刑复核程序中的,应当明确和加强律师的会见权、阅卷权、调查取证权、组织听证权、发表辩护意见权等一些基础性权利。  相似文献   

16.
现行刑法中规定的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在立法上存有重大缺陷,导致司法实践处境尴尬。更为重要的是,其规定导致了刑法体系的不协调,制约了对腐败行为的打击力度。因此,有必要在立法上和制度上对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加以完善。在立法上,关键是要提高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法定刑。在制度上,应在完善国家工作人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同时,还应建立和健全金融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执政党的党风忧患意识,所表现的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其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感的理性自觉。其中,忧党的工作作风,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奠定执政兴邦之本;忧党的领导干部生活作风,坚持两个“务必”,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奠定执政强国之魂。这种忧患意识,其清醒性、厚重性在于:抓住了执政党全面建设的切入点,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与威信、国家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刑事和解制度始于被害人犯罪学的兴起、实践于理想化监狱模式的运行、建立在恢复性司法理念的基础之上,其终极价值就是为了犯罪人更好地复归社会,弥补刑事犯罪的创伤。而我国刑法的机能就是惩罚犯罪、保护人权,在一定程度上,刑事和解制度的价值与我国刑法的机能是一致的,不存在所谓的价值冲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以下简称《监狱法》)的颁布施行,标志着我国刑事法律体系的初步形成,为监狱的行刑活动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在我国法律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监狱法》中的一些规定已明显与司法实践的要求不相适应,甚至严重滞后。因此,修改完善《监狱法》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中华民族凝聚力问题,并把推进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发展,提高到中国革命能否取得胜利的战略高度来加以认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政治形式一直进行着与时俱进的变革,通过实行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实现了中国境内各民族联合起来,并最终以少数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根本政策、国家制度和政治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