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纪桥》1998,(4)
“同志”是一个古老的称呼,已有相当的历史。最早是志趣相同的意思。近代以后,“同志”开始与政治挂钩,在戊戌变法时期已相当普遍。袁世凯在1902年给盛宣怀的电报中就称对方为“同志”。后来,“同志”又跟着时代的脚步,变为革命者之间的称呼了。冯自由《革命逸史种说,刘冲山受日本报纸称其为“革命党首领”的启发,“吾党以后即称革命党”。“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中山先生的遗言,仿佛使我们倾听到辛亥革命时期此起彼伏的“同志”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党员之间也以“同志”相称,严格地说,“同志”成了共产党员之间的相…  相似文献   

2.
党的生活三题方世辰“同志”,你哪里去了?建国前后,相当一段时间社会上最流行最普遍的称呼是“同志”,不论熟识与否,均以“同志”称之。年少者称年长者为“老同志”,年长者称年少者为“小同志”。革命战争年代,当天各一方的战友重逢时,当两位素不相识的地下工作者...  相似文献   

3.
呼唤『同志』□王锦春现在很少听到人们之间互称“同志”了,这曾经是个十分神圣的称呼,一声“同志,我可找到你了”,是那样的让人动心、动情。不过,只要认真想一想,世间许多称呼中,唯有“同志”让人感到平等、亲切。感谢雷锋,一句“对同志春天般的温暖”,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一些同志在讲话或写文章时,常常为7省事,有意无意地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一语简化为“特色理论”、“中特理论”等,这是不允许的。中宣部领导同志已多次强调,“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完整的提法,不得随意简化。我们在讲话或写文章时,不得再使用“特色理论”、“中特理论”等不规范的提法。“特色理论”提法不妥  相似文献   

5.
凌河 《学习导报》2012,(21):46-46
这是28年前的一件往事——1984年4月,武汉一位工人,因为亲身受到的冤屈而给小平同志写了一封信。信中不称“军委邓主席”,也不称“中顾委邓主任”,而是恳切地写道:“小平同志。我这样的称呼,似乎不太礼貌,若有不妥之处,请给予责备。”小平同志看了这封“称同志”的信,  相似文献   

6.
广大干部群众对于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都是比较明确和深刻的,但也有些同志还存在以下一些心理障碍:1、情感障目。有些同志出于朴素的阶级感情,把毛泽东同志视为心中偶像,总觉得邓小平同志“拨乱反正”、“实事求是”等一系列思想、理论、路线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否定,在感情上无法接受。这实际上是“左”的思想意识的反映。事实上,毛泽东同志一贯强调要实事求是,邓小平同志拨乱反正,正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2、情绪障碍。主要表现是“恋旧”、“非今”。有的同志以个人好恶及求全责备的…  相似文献   

7.
论实干精神     
实干精神是共产党人的实践品质和先进本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马克思曾经讲过,“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毛主席大力倡导“实事求是,力戒空谈”: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江泽民同志警示全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胡锦涛同志反复强调,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  相似文献   

8.
试析邓小平“一国两制”与江泽民“八项主张”周一生本文试就邓小平同志的“一国两制”科学构想,江泽民同志的“八项主张”加以论述。伟大构想贵在拓创“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同志的伟大创造。他不仅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也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伟大构想的创造者...  相似文献   

9.
《支部生活》2010,(4):40-40
春秋时期的《国语·晋语四》说:“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后汉书·刘陶传》曰:“所与交友.必也同志。”《礼记》云:“同窗为朋,同志为友。”孙中山也在其著名的《总理遗嘱》中呼吁:“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相似文献   

10.
吴明录 《新湘评论》2013,(22):64-64
不知从何时起,互称“同志”的人越来越少,甚至一些脱胎于江湖绿林,裹挟着浓厚封建陋习的“老板”“总管”“大哥”等庸俗化的称呼,在某些部门或单位已渗透到党内。称谓折射作风,称谓关乎作风,这种“社会病”的滋生与蔓延,直接导致人们对“同志”这一称谓的冷落与“同志”观念的消减。称谓日渐染上“江湖气”。党内互称“同志”既是规矩又是传统,为何很多人越来越喊不出口?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职务低的或者资历浅的,担心这样称呼有对上级领导不尊重之嫌:二是职务高的或者资历深的人,为避免下属对自己的误解。古人云:“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  相似文献   

11.
文安 《河北党风》2003,(1):45-45
眼下,在党政机关内的同志之间兴起了一股“称兄道弟”风,见面不称同志却称兄道弟,不称老张老李称张哥李兄。同志间“称兄道弟”大有危害:  相似文献   

12.
萨苏 《党建文汇》2011,(3):39-39
那是1949年的4月,少奇同志视察解放后的天津——那时没有迎来送往,也没有前呼后拥,但吃一顿饭,还是要的。于是,时任天津市长的黄敬同志,便在起士林餐厅做东,请少奇同志小酌一番。彼时的“起士林”,没有什么“贵宾包房”,市长的便饭,就摆在大堂,少奇同志这位执政的共产党的“二把手”,  相似文献   

13.
论实干精神     
实干精神是共产党人的实践品质和先进本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马克思曾经讲过,“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毛主席大力倡导“实事求是,力戒空谈”: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江泽民同志警示全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胡锦涛同志反复强调,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  相似文献   

14.
《理论与实践》2001,(8):17-17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贯穿始终的灵魂和主题,是“三个代表”。总结过去,立足当前,面向未来,江泽民同志不仅进一步强调了坚持“三个代表”的重大意义,而且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认真学习和领会江泽民同志《讲话》精神,必须紧紧抓住“三个代表”这个根本的要求,深刻领会其内涵,进一步提高贯彻“三个代表”的自觉性,一和坚定性,用“三个代表”思想指导和推进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江泽民同志“向孔繁森同志学习”题词发表6周年。6年来,广大党员干部响应江泽民同志的号召,学习孔繁森精神,自觉实践“三个代表”,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新的世纪,我们党肩负着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重任,各级领导干部要更加自觉地学习领会“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像孔繁森同志那样,勇于创新、善于实践、甘于奉献,不断提高领导水平,把工作做得更好。一、实践“三个代表”,就要像孔繁森同志那样勇于创新20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充分证明,不断创新是进一步深化改革,把“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足现实,紧跟时代,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紧密结合新的实际进行理论创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出了创造性的发展。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三个代表”思想正是与时俱进的产物。正确认识“三个代表”思想与马克思主义老祖宗的关系,对于我们正确领会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精神,提高贯彻“三个代表”的自觉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三个代表”思想深刻揭示了党的先进性的实质和内涵 马克思主义政党,…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10,(6):88-88
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刘少奇的题词是:“学习雷锋同志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周恩来的题词是:“向雷锋同志学习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相似文献   

18.
怀念鲁光     
王广军 《奋斗》2001,(12):53-53
鲁光同志逝世1周年了,今天我们大家都在悼念这位尊敬的老领导、老同志和老朋友。我同鲁光同志相识40多年,并先后两次一起共事十余年。我是在“大跃进”和遭受严重自然灾害之后,调整国民经济的困难时期调到黑龙江省委工交部工作的,鲁光同志是我们的部长,一直到“文革”。“文革”期间,中央决定将大企业下放到地方之后,我们又走到一起组建省机械局,鲁光同志是我们的局长、党委书记。两次共事,鲁光同志都是我们领导班子的“班长”。  相似文献   

19.
关于当今时代主题,现在通行的说法是“和平”与“发展”。但是,应该如何理解“主题”的含义,以及如何估计这两个主题解决的现状,却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出正确回答的。特别是对后者,相当一部分理论界人士乃至领导人,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高估”以至过于乐观之嫌。笔者最近再次认真阅读和探讨了邓小平同志有关论述,获得不少的新认识。在此不妨略举数例,以向理论界同仁求教。一、“主题”就是指“主要问题”关于当今时代主题之说,源于邓小平同志。首先有必要指出,邓小平同志从未直接使用时代“主题”的说法。邓小平同志最有代表性的相关…  相似文献   

20.
我们党历来提倡并身体力行的大公无私的革命精神,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竟然一度受到少数人的质疑和“批判”。有的人质问道:“世界上哪有大公无私的人?”毛泽东同志当年似乎预见到会有这种责难,他举例说,列宁就是一个只讲工作、不计报酬的大公无私的人。其实,除了无产阶级革命领袖之外,无数革命先烈、大批英雄模范,也是大公无私的人。毛泽东同志推崇张思德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周恩来同志推崇雷锋同志“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这些先进人物的崇高思想和品德,教育和影响了我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