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翔 《行政法制》2003,(2):20-20
市场经济与法律是密不可分的。法律是上层建筑,植根于经济基础,法律必须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如果法律与市场不相适应,就会束缚和阻碍市场经济的发展,这是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规律所决定的。我国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广大公民必须强化法律意识,学会用法律手段来保护和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作为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就是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服务,为保护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服务,以及为保障和促进与这种经济基础相适应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一句话,社会主义法制,一定要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服务。当然,进行“两个文明”的建设,不能仅仅依靠法律,更重要的是要依靠党的领导,依靠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  相似文献   

3.
一、加强经济立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随着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向前发展,国家领导、组织、管理经济和文化教育的职能,越来越提到了重要的位置。作为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法律,特别是直接反映社会经济基础的经济法规,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是国家领导、组织和管理经济的重要工具。经济法规对保护、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保证国民经济计划的实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管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人民法院依法、及时、公正地审判著作权纠纷案件,是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重要环节。它对于保护作者的著作权及与著作权有关的合法权益,充分调动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对于促进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发展我国的对外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交流,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人民法院在审理著作权纠纷案件中,在诉讼程序和实体方面,都遇到了不少理论上和实践中需要研究、解决的情况和问题。在不断深入掌握著作权司法保护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积极总结审判经验,是当前人民法院提高著作权司法…  相似文献   

5.
《中国律师》2007,(3):91-93
推动律师事业全面发展——写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成立20周年之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律师使命;谱写律师事业发展新篇章;全国律协开展“2006CCTV消费维权法律服务月”;全国律协荣膺“2006十大法治人物”。  相似文献   

6.
加强知识产权审判促进科技文化事业发展福建省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为了适应厦门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保护中外知识产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根据最高法院和福建省高级法院的决定,我院于1994年成立了知识产权审判...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生产经营者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在正当的公平竞争促进了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不正当竞争现象时下已成为一大公害。作为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的审判机关,如何适应经济建设中变化了的新形势、新情况,运用审判职能保护公平竞争,制裁不当竞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指出,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代表和全国大法官、大检察官座谈会上指出,政法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而发展;政法战线的全体同志,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捍卫者,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提出,表明了我们党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在实践进路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实现了从二位一体、三位一体到四住一体的深刻转变;在战略谋划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局的相辅相承;在推进路径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0.
我院讲师刘海同志参加全国首届法制系统工程讨论会,并提交了论文:《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和我国社会主义法制与法治系统工程研究》,文章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与法制系统工程的基本特点是;(一)建立在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之上,旨在巩固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经济制度以及宪法和法律所允许的其它经济成份的合法利益,保护人民权利,维护社会主义秩序。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二)积极维护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法律和道义上的日趋接近与和谐统一,并积极维护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1.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善我国专利法律保护制度的指导原则吴践志,夏丽云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转变给我国的法制建设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根据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定的经济基础必然要求建立与其性质、水平相适应的上...  相似文献   

12.
商标法作为上层建筑,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我国商标法的作用,最主要的是要保护商标的专用权,维护生产者的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发展。我国过去的商标立法没有关于保护商标专用权的规定,只强调企业使用商标应当注册,而不提企业获准商标注册后所取得专用商标的权利。这样不但使一些企业对商标专  相似文献   

13.
“三个代表”思想是我国一切工作的指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思想基础。要开创监狱工作的新局面,必须更新观念。在改革与创新的思路上,要努力做到:发展思路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完善;着重解决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弥补薄弱环节;充分利用优势,努力扬长避短;理论联系实际,用现代科技促进监狱工作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简而言之就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根本任务和目的,就是要充分保证劳动人民的民主权利,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其主人翁精神。这一目的,和保护、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和保证、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是完全一致的。或者说,充分保证劳动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充分发挥其当家作主的主人翁精神,是符合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需要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的,两者之间并不矛盾,而是互相服务、互相促进的关系。因此,以高度民主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目标之一,是不会引起异议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过程及其一些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 历史唯物主义阐明,法律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并随着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但是,有些法学理论著作这样描述:“社会主义公有制不可能在旧社会里自发地形成”,“社会主义法并不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已经存在的条件下产生的,因此,当社会主义法出现后,首要的任务即摧毁旧经济,建立发展社会主义新经济,为自己创立坚实的经济基础。”(见《法学基础理论》67页、183页)这样说来,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时,不是上层建筑随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而是先有了社会主义的国家和法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才  相似文献   

16.
民法是仅次于宪法的二级大法之一。人类社会的发展史表明:民法与经济基础有着特殊的联系,经济基础决定着民法的性质和发展,民法又积极地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因此,古往今来,各剥削阶级国家一般都重视制定自己的民法,以稳定和调整有利于自己统治的经济关系。社会主义国家当然也不能例外。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曾亲自领导制定了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民法。在我国,放后不久即着手起草民法。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下简称《保险法》)起草于上世纪90年代上半期,1995年6月30日八届人大十四次会议通过,同年10月1日起施行,是建国以来的第一部保险法。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范保险经营活动,保护保险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董德刚在2007年10月8日的《北京日报》上著文《当代中国的十大观念变革》说,长期以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健康发展的主要思想理论障碍,主要是关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公有制和私有制、阶级和阶层特别是对待马克恩主义的许多简单、片面、似是而非的观念。这些观念,有的已经改变;有的正在悄然改变;有的正在引起人们注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也需要我们在这些观念上实现根本变革。  相似文献   

19.
《法学》1986,(7)
为了胜利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根本任务,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搞“四化”一定要有两手,即“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搞社会主义建设,如果没有社会主义法制作保障,就会受到干扰、破坏,甚至走到邪路上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能动地作用于经济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一方面,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另一方面,上层建筑并非只是消极地反映经济基础,它不仅作用于经济基础,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对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起巨大的作用,特别是上层建筑中的法律更是这样。与上层建筑的其他部分相比,法律更能影响经济基础。这是社会的客观规律。当人们认识和利用这种客观规律。制订出反映经济发展要求的法律,就能够促进经济关系的发展。当前,在我国的改革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正在被新体制所代替。这种新旧体制的交替是在社会主义社会内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说到底是一场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革命。既然是一场革命,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新思想和旧传统、旧习惯的矛盾和斗争,因而它不是一个早上、一纸命令就能完成的,而是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渐变的过程,要经过我们艰苦工作去完成的。经济、法制协调发展,是完成这一任务的必经道路、必要步骤。它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保障经济体制改革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实践证明,在经济体制改革中,不仅要采取行政手段,而且还必须运用法律手段来调整改革中的种种矛盾,以促进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再从我国所有制结构上看,虽然仍然是以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二种社会主义公有制  相似文献   

20.
李海滨 《中国监察》2009,(24):32-35
60年共和国历史,也是一部国有经济发展史。60年前,中国硝烟方定、一穷二白;60年后,中国初步建立现代化工业体系,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前列。国有企业与祖国休戚与共、风雨同舟,已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党执政的重要经济基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增强了我国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改革开放道路的正确性。60年来,随着国有经济发展壮大和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工作从无到有、由浅入深逐步发展,在促进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国有企业贯彻落实、提高国有企业效率和效益、完善企业管理和制度建设、防治腐败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整体推进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