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和其他的国家职工、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利用职权或者工作便利,索取或接受贿赂的犯罪。受贿罪是当前重点打击的经济领域的犯罪之一。它严重地危害了社会主义经济的正常发展,损害了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正常的职能和信誉,败坏了社会风气,具有特殊严重的危害性,必须给予坚决有力的打击。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关于严惩严重破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传统的刑法理论上,一直把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作为受贿罪的客体。1982年春,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颁发后,一些同志提出受贿罪是经济犯罪,受贿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  相似文献   

3.
欧锦雄 《河北法学》2000,(3):147-149
离职国家工作人员的离职受贿行为并不符合受贿罪的构成特征,但是,从性质上看,它同受贿罪具有相近的社会危害性,为了打击严重的离职受贿行为,维护国家机关和其他国有单位的正常活动和信誉。有必要在《刑法>中增设“离职受贿罪”。本文详细地论述了增设离职受贿罪的必要性,并阐述了离职受贿罪的概念、构成特征及其刑事责任,此外,文章还剖析了离职受贿行为的罪与非罪以及此罪与他罪的界限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受贿罪的性质什么是受贿罪的性质,目前法学界仍在争论之中。一种观点认为:受贿罪是一种经济犯罪,主观上是以获取一定经济利益为目的,直接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管理秩序。从立法角度讲,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惩治贪污条例》将受贿罪作为贪污的一种形式。198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就包括受贿罪的内容。另一种观点认为,受贿罪是一种渎职罪,行为人侵犯的是国家机关正  相似文献   

5.
近两年来,在同经济领域的犯罪作斗争中,发现受贿罪在经济犯罪总数中占相当大的比重。为更有力地打击受贿罪,掌握其特点是极为重要的。受贿罪这种经济犯罪具有明显的权钱交换性质,经济领域里的贿赂犯罪是:商人有钱,官员有权,商人用钱买权,官员用权买钱,权钱交易,双方得利,损害的是国家、企业、公民的利益。这种权力商品化的犯罪,把党政机关的公务、企业之间的关系、人们之间的关系变成了金钱与权力的交换关系。严重玷污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破坏了党政机关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一种扩散力很强的腐蚀剂。受贿罪的蔓延,对社会风气具有很大的腐蚀作用,助长了腐败现象。经济领域里的受贿犯罪不仅使党和国家蒙受政治上的损失,而且直接损害  相似文献   

6.
当前,打击经济领域的严重犯罪活动,是司法机关的头等重要任务。其中,正确处理受贿案件,是打击这些经济犯罪的一个重要方面。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为依法惩办受贿罪提供了有力的武器。这个《决定》对刑法第一百八十五条第一款和第二款受贿罪修改  相似文献   

7.
应当重视并严惩行贿犯罪张年庚行贿罪是指行为人或单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以财物的行为。行贿罪作为受贿罪的“挛生兄弟”,同样是经济领域中的一种严重犯罪,从某种意义上说,其社会危害...  相似文献   

8.
受贿罪是一种波及面广、危害严重、影响恶劣的渎职犯罪。受贿犯罪分子利用职务之便利条件,进行权钱交易,不仅使国家、集体、公民个人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而且使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声誉受到严重损害,因而,它是当前重点打击的严重经济犯罪之一。为了更好地打击这种犯罪,本文试就惩治受贿罪中有不同看法的二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洪涛  田欢忠 《犯罪研究》2009,(3):49-54,62
受贿犯罪腐蚀了国家肌体,动摇了社会的根基,为人民群众深恶痛绝,也是反腐败斗争中重点打击的对象。然而,就目前而言,受贿犯罪仍呈现高发态势,其在贪污贿赂犯罪中的比例也居高不下,究其原因,除了受贿案件取证难外,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司法实践中对受贿罪证据标准的把握存在困难,以至在现实中,逐渐形成了惩处受贿犯罪“宁纵勿错”的思想,给了受贿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因此,探讨受贿罪证据标准问题,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受贿罪证据标准,从而加大对受贿犯罪的惩治力度。本文试从受贿罪证据标准的概念、含义,受贿罪证据标准的法律要求,受贿罪证据标准的现实基点以及受贿罪证据标准的构想四个方面,对受贿罪证据标准问题作一粗浅的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10.
受贿罪是中日两国刑法所打击的重点犯罪之一。两国在严密打击受贿罪的法网、增强打击受贿罪的力度方面是一致的。但是由于两国在经济、政治、法制等方面的差异,其各自的刑法在受贿罪的罪名设置、犯罪构成、量刑等方面又存在着不同之处。日本刑法的规定较为完善,可以作为我国刑法的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一、从受贿罪演变及立案标准5000元说起我国1952年颁布的《惩治贪污条例》把收受贿赂的犯罪定为贪污罪。把受贿罪作为一个独立罪名,则是197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1979年《刑法》第185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便利,收受贿赂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犯前款罪,致使国家或者公民利益遭受严重损失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1979年《刑法》对受贿罪数额,立案标准没有作出规定。受贿罪最高刑为15年有期徒刑。1982年3月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出《关于严惩严重破…  相似文献   

12.
试论新刑法中经济受贿罪的构成及其遏制措施蒋颂平我国修订后的新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罪论处。”依此规定,在经济往来活动中,暗中收受回扣,或违反国家的有关规...  相似文献   

13.
受贿罪主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贿罪主体是受贿罪构成的核心要件,是划分受贿罪与非罪的重要标志,在当前的新形势下,研究受贿罪的主体构成,对于正确认定受贿罪,把屋“双反”斗争的锋芒、促进廉政建设、服务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此,我们试图通过比较研究,正确界定我国刑法受贿  相似文献   

14.
《法学》1986,(10)
对刑法185条受贿罪,一九八二年三月八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下面简称《决定》)中修改规定比照刑法155条贪污罪论处。其条文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贿、收受贿赂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数额巨大、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根据构成受贿罪不可缺少的条件,如果国家工作人员只为某人谋取私利,  相似文献   

15.
受贿罪是职务犯罪的一种,其侵犯的客体主要是国家廉政建设制度,并由此产生权钱交易,破坏了社会发展的公平性、有序性。正由于此,世界各国对受贿罪的构成及处罚的规定都是较为严厉的。如在受贿罪的构成上,有的国家规定,国家公务员只要接受他人财物即构成受贿罪。在我国刑法对受贿罪构成要件的规定中,除行为人收受他人财物外,还规定以行为人为他人谋利益为构成要件。在量刑上,受贿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对受贿罪从重打击,就我国国情而言毋庸置疑是正确的。但是,由于刑法规定的“收受他人财…  相似文献   

16.
受贿犯罪是一种典型的职务犯罪,不仅严重败坏社会风气,而且动摇执政根基,为国内外统治阶级所重视。截止《刑法修正案(七)》中对利用影响力受贿内容的增加,我国受贿罪的主体范围在不断扩大,并逐渐与国际接轨。本文拟对受贿罪主体界定存在的问题,制约受贿罪主体范围的因素进行深入剖析,并对《刑法修正案(七)》第十三条的进步与不足进行评析,以期对我国受贿罪主体的理论研究、立法与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商业受贿罪客体与主体研究贺晓清,周世锋商业受贿罪与公务受贿罪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其中最明显的区别表现在主体和客体方面。科学划定商业受贿罪的主体和客体对于正确定罪量刑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一、商业受贿罪客体。商业受贿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当竞...  相似文献   

18.
司法     
《江淮法治》2008,(9):4-5
陈良宇一审被判18年 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员、中共上海市委原书记陈良宇4月11日下午被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罪、滥用职权罪判处有期徒刑18年,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30万元。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认为,陈良宇犯受贿罪,数额特别巨大;犯滥用职权罪,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情节特别严重。  相似文献   

19.
受贿罪在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出现了许多新的变种,这些新的变种的受贿罪在司法认定中存在着诸多争议和疑难之处,本文以受贿罪中常见的三种特殊情况为研究对象,对如何认定和处理这些特殊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梳理。  相似文献   

20.
修订刑法在表述受贿罪时,规定了三种形式。一是第三百八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的一般受贿行为,二是第三百八十五条第二款规定的经济受贿行为,三是第三百八十八条规定的间接受贿行为。这三种形式的受贿行为都构成受贿罪。它们既有关联相通之处,又有各自的明显特点。为正确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