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极端天气事件增多,重大自然灾害频发,2008年初的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5·12汶川大地震、2010年4·14青海玉树地震和8·7甘肃舟曲山洪泥石流灾害,都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综合减灾救灾工作开好头、起好步,对今后我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健全气象防灾减灾救灾体制”;《中央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必须牢固树立灾害风险管理和综合减灾理念,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要强化灾害风险防范措施,加强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和治理,健全统筹协调体制,落实责任、完善体系、整合资源、统筹力量,全面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因此,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工作,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是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自然灾害形势日益严峻和科学发展观日益深入人心,我国的灾害管理体制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为了总结交流各地减灾救灾工作的典型经验和先进做法,研究探索减灾救灾工作的新问题、新思路、新理念,推动减灾救灾工作更上层楼,从本期开始开辟“省市领导谈减灾”专栏,特邀全国部分省市区分管领导做客本刊,畅谈减灾救灾方略。  相似文献   

4.
李贵明 《中国民政》2013,(12):47-48
灾害发生不仅仅是由于大自然外力的影响,还有人类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脆弱性的作用,正是在这二者的共同作用下才形成风险并转化为灾害。因此,在减灾救灾工作中,必须树立起灾害“可预防”、风险“可管理”的意识,全面加强减灾救灾综合防范防御能力建设,从源头上防止或减少(减轻)灾害的发生,实现从被动救向主动防的转变。笔者认为,全面加强减灾救灾综合防范防御能力建设,必须做到以下五个”坚持”: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自然灾害频发。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在总结近几年我国减灾救灾经验的基础上,主持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构建科学的减灾救灾机制的政策建议》。他在建议中提到“我国现行灾害动员机制不利于有效调动社会力量与民间资源,过度依赖政府财政的传统救灾体制也不具有可持续性,这将日益影响减灾救灾的实际效果。”时值“5·12”防灾减灾日,本刊记者采访了郑功成教授。  相似文献   

6.
《中国减灾》2012,(10):8-11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显著增加,灾害风险不断增加,减灾救灾工作繁重、任务艰巨。面对日益严峻的灾害形势,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把防灾减灾作为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来抓。近年来,国家减灾委、民政部以提升城乡基层社区的综合减灾能力建设为重点,组织开展了“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推动“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的规范化、标准化。  相似文献   

7.
《中国减灾》2013,(6):4-4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五个“防灾减灾日”。国务委员、国家减灾委员会主任王勇在国家减灾中心主持召开国家减灾委员会全体会议。他强调,要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精神,继续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工作方针,牢固树立综合减灾和灾害风险管理理念。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的防灾减灾体系。全面提升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8.
《中国减灾》2012,(11):29-30
近年来,安徽省淮南市始终立足“防救并举,以防为先”的救灾工作理念,科学谋划,突出特点,锐意进取,狠抓落实,以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为抓手,灾害应急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综合减灾成果丰硕。  相似文献   

9.
4月29至30日,全省救灾救济工作会议在珠海召开,部署今年全省救灾救济工作任务,推进灾害应急体系和城乡综合减灾能力建设。会议贯彻了全国救灾减灾工作会议精神,现场参观了全国城乡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一一珠海市吉大街道海大社区,推广了珠海市减灾工作和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工作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甘肃省省委十二届六次全委会议强调,要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目的是通过健全体制机制,增强应对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实现灾害管理由“应急救助”向“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转型。甘肃省是全国自然灾害高发易发省份之一?素有“十年九灾”、“无灾不成年”之说,特别是近年来多灾并发、重灾连发,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在经受一系列重特大自然灾害的考验后,甘肃省民政厅深刻体会到,建立和完善“综合政策”、“联动共享”、“综合减灾救灾责任”三大体系,是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的基本手段和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形势出现新变化 从最近一两年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实践来看,当前我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灾害形势和全国救灾版图呈现新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中强地震活跃,密度大.2008年以来,我国大陆进入7-10年中强震活跃期,连续发生了四川芦山地震、甘肃岷县漳县地震和云南鲁甸地震.二是灾害的突发性、超常性特征明显.给我们留下深刻记忆的几次灾害,如2012年“7·21”北京暴雨洪涝灾害,2013年四川都江堰山洪泥石流灾害、8月中下旬辽宁抚顺洪水灾害、黑龙江秋季大洪水以及今年8月“威马逊”超强台风灾害等,这几次灾害都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三是“北涝南旱”趋势越来越明显.从2010年开始,中国北方有涝灾越来越重的趋势.四是东部地区灾害形势相对较轻,而中西部越来越严峻.这些新变化意味着我们的救灾任务将会更加艰巨、更加繁重.  相似文献   

12.
《中国减灾》2013,(2):22-22
浙江省地处东南沿海。又多丘陵和山地。受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等因素影响,自然灾害频发。一直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减灾救灾工作,切实加强对减灾救灾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灾害救助制度和综合减灾管理体制,制定完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体系,组织开展一系列防灾减灾活动,加大减灾救灾的经费投入,有力提高灾害应急管理和风险管理能力,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有力保障,全社会综合减灾的意识和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3.
正4月11日,江西省吉安市减灾救灾工作会议在遂川县召开。会议传达了全省减灾救灾工作要求,回顾总结了2013年减灾救灾工作情况,部署了2014年减灾救灾工作任务,并就"5·12"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有关宣传工作进行了专题部署。各县民政局分管救灾工作副局长、救灾股长、灾害信息员5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4.
2010年“4·14”玉树地震发生后,青海省民政厅认真总结抗震救灾经验,积极主动争取省委、省政府对减灾救灾工作的支持,从组织体系、机构建设、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等方面,大力加强综合减灾救灾能力建设,着力提高应急保障水平,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5.
环境减灾小卫星星座的发展历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平 《中国减灾》2008,(5):38-38
一直以来,我国减灾工作的总体科技水平不高,监测技术和手段还比较落后,主要依靠地面常规监测手段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预警预报和评估,不能完全满足减灾救灾工作的实际需要。鉴于此,为提高我国环境与灾害事件的监测、预警预报及评估能力,20世纪90年代初,陈芳允院士提出了“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以下简称“环境减灾小卫星星座”)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地处东南沿海,又多丘陵和山地。受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等因素影响,自然灾害频发。一直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减灾救灾工作,切实加强对减灾救灾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灾害救助制度和综合减灾管理体制,制定完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体系,组织开展一系列防灾减灾活动,加大减灾救灾的经费投入,有力提高灾害应  相似文献   

17.
苑迪 《中国减灾》2008,(9):F0002-F0002
2008年9月6日11时25分。我国首个用于灾害监测预报的“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A、B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从1991年到2008年,“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经过17年的建设.凝聚了无数人的努力和汗水.终于初战告捷。成功发射“环境减灾”A、B星,是提升我国综合减灾能力、构建灾害监测预报体系的重大举措,它具有大范围、全天候、全天时、动态的强大灾害监测能力,为建立“天-空-地”一体化的减灾救灾技术支撑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完善灾害监测、预警、评估、应急救助指挥体系提供了良好平台。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防备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减灾救灾能力逐步加强.但是,在2008年初雨雪冰冻灾害和"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应对过程中,减灾救灾政策的执行实施也暴露出一些缺点和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认真梳理和研究,并结合实际工作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对理顺防灾减灾工作体制、促进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必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中国减灾》2023,(7):6-7
<正>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5月6日至12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近日,国家减灾委办公室印发通知,明确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为“防范灾害风险护航高质量发展”,对做好2023年全国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作出安排部署。通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组织做好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要突出“防范灾害风险护航高质量发展”主题,完整、准确、  相似文献   

20.
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2012年5月11日四川省“5·12”防灾救灾综合实战演练总结大会上的讲话精神,落实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指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