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成都市双流县黄龙溪结合自己的特点,走出了一条“旅游兴镇,产业强镇”之路。目前,全镇的旅游业已经逐渐成为一个新兴产业。经济发展较快,已有上百家以旅游为主的企业。其发展目标是:“以旅游为龙头,农业为基础,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富民兴镇”,把中国民间艺术火龙之乡发扬光大,把黄龙溪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四川省重点小城镇、优美小城镇、省级风景名胜区。在总结镇里已经取得成绩的基础上,下一步着重抓以下工作。一是抓好一个中心建设。一个中心是指以国家级小城镇建设和旅游开发区建设、管理为中心,加大对外…  相似文献   

2.
亦菲 《廉政瞭望》2005,(6):20-20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已成了耳熟 能详的名言。“造福”之中,常常留下“官 迹”,或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 民众中留下口碑;或日留下骂名,留下百 姓讥讽之迹。沈阳一家四星级酒店的后 厨提示板上,就留下一份“官迹”:张贴着 一张名为中餐厅常客个人“喜好清单”, 该“清单”赫然写上“某副市长、某区委书 记、某局长”等人的名字,并标明他们喜 好喝酒名、喜吃菜名以及经常用餐包房、 结账折扣等详细情况。  相似文献   

3.
今年4月14日的《新华每日电讯》上报道了一则趣闻,不可不读。报道披露,某市一家酒店的后厨提示板上,张贴着一张“中餐厅常客个人喜好清单”,其中包括“副市长某某”、“区委书记某某”以及国税局局长等人的名字,并标明每个人喜喝的啤酒、喜吃的菜名以及经常用餐的包房、结账折扣等详细情况。看了这则报道,瓜田先生忍不住要说些什么。瓜田先生以为,如果这张清单上所列的人都是些掏自家腰包消费的普通人,那绝对能说明这家酒店的服务是到位的,也是极具个性化的。人们进了饭店,为的不就是满足口腹之欲吗?如果有人像你肚子里的蛔虫一样,把你的那…  相似文献   

4.
最近,笔者在报纸上读到一些谈论“官牌子”的短文,如《为人民千古流芳》、《首富县里的“穷官们”》等,这些文章说的是为官之道,读来颇有兴味,也颇有一些感慨。 现时中国社会有一种风气,以“官牌子”吓人。社交场合,官员们车来车往十分张扬显赫,有人从小汽车里一出来,就递上一张名片(老百姓称之为官牌子),让别人知道自己的身份,摆出一副官架势,别人便被吓住了。 这种“官牌子”的重新现世,是喜是忧众说不一,笔者则以为忧多喜少,因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在某些人眼里似乎还是靠“官牌子”支撑  相似文献   

5.
标本兼治常抓不懈——我省制止奢侈浪费取得实效张喜华韩万里腐败现象是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吉林省委、省政府在反腐败问题上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工作锲而不舍,按照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坚持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的总体...  相似文献   

6.
4月 12日,对山西省闻喜县职业中学会计孟根狮全家来说是大喜的日子。在村里人眼中,老孟今天为子办终身大事,肯定风光、排场、热闹。然而当县狠刹大操大办歪风巡视组到现场检查时,老孟家庭院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没有震天的鼓乐声,门口没有成排的车辆,一股文明简朴之风扑面而来。惟能感到喜气的就是街道旁电杆和石头上张贴的“喜”字和大门口的大红喜联,还有摆在院内的六七张饭桌。   孟根狮说,当前,从中央到农村正在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作为一名党员更应带头节简办事,破除陈规陋习。要严格按照县委、县…  相似文献   

7.
这里,曾是大宋水码头重镇,舟楫如梭、商贾云集、文人汇萃:这里,曾是三县治所,一脚踏三县,鸡犬相与闻;在这里,记录着原始农耕文明的甜蜜;在这里,保存有最丰富的古遗址、古民俗:在这里,流传着最古老“烧火龙”文化。它就是天府名镇--黄龙溪。  相似文献   

8.
六喜:一喜把挑选乡镇领导的权利交给了农村党员,让农村党员有了选“当家人”的自主权;二喜农民党员可以进入乡镇党委班子,使农民党员在乡党委会中有了发言权、决策权;三喜交叉任职减少了党委班子职数,减轻了乡镇负担;四喜注重选拔农业、经济管理和熟悉基层工作的人才,使乡镇党委班子的战斗力增强了;五喜破除了论资排辈的陋习,注重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六喜加大了干部交流力度,调动了乡镇干部的积极性。六盼:一盼要严肃政治纪律,杜绝“拉票贿选”现象,保证选举的公正性;二盼在乡镇换届中不要把“镀金”干部、“走读”干部选派到乡镇,建立健全制…  相似文献   

9.
《孟子·公孙丑上》说:“人告之以有过则喜”,意思是说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错误就感到高兴。这就是我们常讲的“闻过则喜”。“闻过则喜”的思想修养标准从提出到现在已经两千多年了,然而,要真正做到闻过则喜,并非易事。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乏看到一些人闻过则怒、则跳。还有一种人,人家指出他的缺点错误时,他表面像尊弥勒佛,咧嘴“喜”滋滋,实际内心百般不舒服,左耳听,右耳冒,“喜”而不改,我行我素。由此可见,闻过则喜,也有真喜假喜之分。如果只是喜在脸上,或喜在口头上,而不是喜而省过、改过,这种喜只是自欺欺人而…  相似文献   

10.
刘学惠是新津县民营企业恒力磁材厂的一名职工,对她来讲今年可谓是三喜临门:一喜是被公司提拔为中层管理干部,二喜是被评为“县优秀党员”,三喜是被成都市政府授予“市劳动模范”称号。大家称赞她是“平时工作看得出,关键时刻站得出,危急关头豁得出”。10年前,她高中毕业进入现  相似文献   

11.
梦想成真——刘毅与他的“崇光”之路王慕科坐在刘毅的对面,细细琢磨着这张陌生而又熟悉的脸,陌生是因为他与我想像中的科技实业家相差甚远;熟悉是他这张脸放在关中人群中一点也不显山露水,显得格外熟悉。刘毅给人的感觉是朴实、直率,还有些倔犟。刘毅说他做人做事喜...  相似文献   

12.
近读清史,其中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名臣孙嘉淦劝诫乾隆皇帝警惕“三习一弊”的一段话,言近旨远,细细读来,对从政为官者立身处世不无启迪。孙嘉淦所说的“三习”,指“耳习于所闻,则喜谀而恶直;目习于所见,则喜柔而恶刚:心习于所是,则喜从而恶违”。有了这“三习”,必然会导致“一弊”:“喜小人而厌君子。”喜“谀、柔、从”,恶“直、刚、违”,对普通百姓来说,也许无可厚非,但对领导干部来说,危害却是极大的。领导者不仅决策、管人、用人,  相似文献   

13.
最近,嘉峪关市郊区工委在该市3个乡调查时了解到,农民对目前农业生产环境有一喜二忧.喜的是农民对党的农村政策和一系列改革措施感到满意,尤其对1993年以来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清理纠正“三乱”,干部作风转变,不再为招待下乡工作的“城里人”买酒杀羊而高兴.  相似文献   

14.
《奋斗》2011,(10):18-19
王进喜 新中国石油工人的光辉典范,中组部命名的“建国以来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优秀代表”之一,中宣部评选的“百年中国十大人物”之一。1923年10月生于甘肃省玉门县。1950年春,王进喜通过考试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1956年4月,王进喜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他担任贝尔5队的队长,并带领贝尔5队在石油工业部组织的劳动竞赛中创出月进尺5009.3米的全国钻井最高纪录。贝尔5队在同年10月被命名为“钢铁钻井队”,王进喜也被誉为“钻井闯将”。  相似文献   

15.
陈恒 《先锋队》2014,(32):12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致辞中用“三张清单”:权力清单、负面清单和责任清单,详细地解释了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的发展思路。如今,三张清单的含义已为公众所熟知:拿出“权力清单”,明确政府该做什么,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给出“负面清单”,明确企业不该做什么,做到“法无禁止即可为”;理出“责任清单”,明确政府该怎么管市场,做到“法定责任必须为”。三张清单三位一体,具有清晰的改革逻辑,可以  相似文献   

16.
怎样看待有位的喜与忧,不仅是每一位为“官”者必须首先面对和回答的问题,而且是检验其为什么当“官”、当什么样的“官”、当“官”追求什么的试金石和分水岭。当然,有位是可喜的。在人生的征途上,一个人获得某个级别的位置、掌握一定的权力,一方面使他拥有了更好地践行“三个代表”和为人民服务的平台,另一方面又是他事业有成的标志,是其追求新的奋斗目标的起点,有利于他更充分地施展自己的才华。既然如此,云胡不喜?一个人在得到“官位”、获得某种权力的同时,也承担了相应的责任和义务。责任重于山。唐朝岑文本被提升为中书令,不但没高兴…  相似文献   

17.
郑舜 《前线》1962,(22)
“居安思危”本是封建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其反动统治地位服务的“处世哲学”。《吕氏春秋·慎大览》写道:“贤主”要“于安思危,于达思穹,于得思丧”。魏征也曾经向唐太宗说:“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惟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有两条和重庆有关的新闻,放在一起读,颇能让人产生顿悟之感:一是重庆高院将执行权力一分为四,意在以权力相互制约为核心,全面破解“执行难”;二是薄熙来赠重庆区、县一把手焦裕禄、王进喜铜像,“希望咱重庆多出一些焦裕禄、王进喜式的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19.
刘建明 《党课》2011,(6):68-69
《明史·陈寿传》中记载:陈寿,字本仁,历任户科给事中、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陕西巡抚、南京刑部尚书等职。他一生为官40年,严于律己,恪尽职守,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以至于因贫无家可归,晚年只得流离失所,甚至死后也无钱下葬,深为时人所称誉。尤其是他终生遵循为官“三不喜”的信条,更为人们所敬佩。所谓“三不喜”,即:不喜随意弹劾官吏,不喜为子弟亲友争功或谋取好处,不喜金钱财物。  相似文献   

20.
徐迅雷 《唯实》2002,(2):77-77
据 2 0 0 1年 9月 2 0日《报刊文摘》报道 ,家政学博士周晓虹日前提出了一个“精神服务”的说法。什么是“精神服务” ?周博士讲述了一个亲身经历的例子 :“在国外的一家普通的旅馆内 ,我因为习惯将枕头垫得高一些 ,便将另一张铺上的枕头拿到自己的床上。让人意外的是 ,第二天晚上我的床上就多了枕头———不曾谋面的服务员仅凭一只枕头就判断出了客人的习惯、喜好 ,并且做得如此周到熨贴而不动声色。这就是精神服务。”“精神赔偿”已经耳熟能详 ,“精神服务”的说法我还是第一次“亲密接触”。笔者身为记者 ,多年来外出的辰光不少 ,而且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