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东  水云间 《法制博览》2008,(14):11-11
人们一直都把贪官比作老鼠,可贪官和老鼠到底像不像呢?且听在下一一道来:贪官和老鼠一样,都喜欢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老鼠和贪官一样,都喜欢过夜生活。  相似文献   

2.
朱甫 《法制博览》2008,(18):41-41
我们不承诺任何人加入阿里巴巴会升官发财,因为升官发财、股票这些东西都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我会承诺你在我们公司一定会很倒霉,干得很好,领导还是不喜欢你,这些东西我都能承诺,但是你经历这些后,你一定满怀信心,可以自己创业,可以在任何一家公司做好。  相似文献   

3.
正手机下单节省点蚊子腿现在网上购物已经不算什么新鲜事了,网上购物方便、快捷,价格还有优惠。因此,很多人都习惯了网上购物,也喜欢上了网上购物,甚至有的也离不开网上购物了。我平时想买什么东西,总是先想到了网上搜一搜,为此,我在好几个购物网站都有了账号。现在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很多购物网都推出了手机购物,这个似乎更方便一些,拿着手机,随时随地都可以在网上挑选自己喜欢的东西。不过手机购物比起电脑购物还算是一个新  相似文献   

4.
邱勇  付少玮 《工会博览》2013,(36):17-18
56岁的郭军,说话就爱笑。他是公交集团第二客运分公司的大艺术家,职工们喜欢他的黑板画,喜欢他这个人。看着郭军,远观近摸着他的黑板画,大家就觉得心里喜兴,好像看了他的画,晚上回家能多吃一碗饭似的。  相似文献   

5.
找不到喝的     
我最近把美国文化的精髓可乐戒掉了。其实对我来说戒掉可乐比戒掉吸烟还要难,吸烟你知道它对身体有害,只是你意志力不坚强才戒不掉;但是喝可乐却从来没有那种有害身体健康的意识。关键是这东西口感不错,所以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很喜欢喝可乐。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一个是非太多的国家,90年代给予我的一个教益,是不再拘泥于意识形态的是非。人各有志,也都拥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和表达自己思想的权利。另外一方面,自己不赞成的东西,未必没有存在的根据。我在写作这本书的时候,当然怀着纯粹属于自己的价值判断,但是我特别希望摈弃情感上的偏见,客观平和地对待那些我喜欢的和不喜欢的东西,又希望以  相似文献   

7.
女人     
梁实秋 《法制博览》2010,(20):46-47
有人说女人喜欢说谎;似如女人所捏撰的故事都能抽取版税,便容易致富。这问题在什么叫说谎。若是运用小小的机智,打破眼前小小的窘僵,获取精神上小小的胜利,因而牺牲一点点真理,这也可以算是说谎,那么,女人确是比较地富于说谎的天才。有具体的例证。你没有陪过女人买东西吗?尤其是买衣料,  相似文献   

8.
秋风 《法制博览》2010,(16):24-24
谈到文艺,有些人特别喜欢谈论“思想性”,“思想性差”也成为批评传统戏曲、相声及其他艺术的常用理由,有人就以此批评郭德纲、赵本山。然而,这个“思想性”究竟是什么样的思想性?  相似文献   

9.
上当     
《法制博览》2010,(5):78-78
人们常把受骗叫作“上当”。其实“上当”的原意是指到当铺去典当东西。 清朝末年清河地方有一个大户人家姓王,世代经营当铺,家大业大,生意兴隆。生活富裕了,各房的族人开始懒于经营了,就把资金存入当铺做入股的股东,日常的典当营业事务全交给一个名叫寿苎的年轻人来主持。寿苎酷爱读书,喜欢校刻书籍,对生意却并不精通,处理典当业务非常随便。  相似文献   

10.
《工会博览》2008,(1):68-69
老王退休前是报社编辑,那时候编辑工作还是手写为主,电脑用得很少,他退休以后,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做部门经理的儿子小王给他买了台电脑,教会老爸在网上看看新闯、查查资料,老王也就稀里糊涂地成了中国数千万个网民之一。前两天老王六十大寿,平时工作繁忙的小王没时间出门买礼物,就顺便把朋友送的一张网络礼品卡给了老王,让他自己挑点喜欢的东西。  相似文献   

11.
李维明 《法制博览》2008,(12):37-37
有一个笑话,讲四个外星人空投到中国的四个地方。第一个外星人来到北京,马上就有居委会的大妈拿起电话说:“公安局,有空投特务!”第二个外星人掉在上海,上海人挺高兴地说:“这个东西好好玩,应该送到动物园去卖门票,一张票可以卖50块。”第三个外星人掉到广东,广东人说:“没有吃过这个东西,拿来煲汤吧。”第四个外星人掉在成都.成都人说:“师兄,刚好三缺一,来来来,打麻将。”  相似文献   

12.
《工会博览》2008,(2):62-63
老王退休前是报社编辑,那时候编辑工作还是手写为主,电脑用得很少。他退休以后,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做部门经理的儿子小王给他买了台电脑,教会老爸在网上看看新闻、查查资料,老王也就稀里糊涂地成了中国数千万个网民之一。前两天老王六十大寿,平时工作繁忙的小王没时间出门买礼物,就顺便把朋友送的一张网络礼品卡给了老王,让他自己挑点喜欢的东西。  相似文献   

13.
开栏絮语     
“海外犯罪学家”专栏经过几个月的准备,现在和大家见面了。根据姚建龙教授的嘱托,本专栏的宗旨是提供一个海外犯罪学学者发表论文的平台,活跃中国犯罪学的科研,促进犯罪学的健康发展。我个人的宗旨是,珍惜这个平台,把国外的好东西完整地介绍到中国的语境中,同时激发海外犯罪学家对母语对祖国的热诚,把自己最好的作品献给这个平台,为祖国犯罪学的发展尽一份微薄的义务。  相似文献   

14.
钝刀割肉     
牛刀 《法制博览》2010,(2):61-61
楼市炒家大多喜欢做梦,而今的梦又特别美好。这个梦就是,央行不会回收流动性,而且人民币升值预期也会带来房价的上涨。总之,房价还要上涨,政府已经离不开楼市炒家的堪称是伟大的作为——深圳半年房价暴涨94%,上海、北京也不落下。  相似文献   

15.
李志军 《南风窗》2011,(4):73-73
对金融市场疑问的最有趣回答,有时候还是来自于科学实验室。证券市场的潮起潮落原因何在?投资者为什么如此经常地表现得像一群鱼一样,全都一窝蜂地改变方向?《当代生物学》杂志(Current Biology)近期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发现,当别人说某个东西比你原来想的更有价值时,你就有可能越是看重这件东西,当别人说这个东西没有你原来想的那样有价值时,你眼中这个东西的价值就下降了。更令人注意的是,如果你对这件东西价值的评估和其他人所说的一致,那么你大脑中一个专门处理奖励的部分就立马高速运转起来。  相似文献   

16.
1983年12月的一天,广州街头出现了六辆带着特殊任务的汽车,这些汽车停在工厂门口,停在省轻工厅、机械厅。车上下来的人两人一组,先后对机关干部、男女工人、老人、儿童问:“你喜欢吃零食吗?”“你喜欢吃什么口味的东西?”“你喜欢喝什么汽水?”“你喜欢什么颜色的汽水?”“你喜欢价格便宜的汽水?”“中等的?”  相似文献   

17.
朋友潜规则     
李大伟 《法制博览》2008,(20):14-14
今天的称呼中,“朋友”这个词最泛滥,如橡皮鱼——上世纪70年代.桌上的荤腥只有橡皮鱼,这个来于深海的食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天上风、地上草。当时的上海人,形容某样东西之贱之滥,招之即来、唾手可得,就称“橡皮鱼”!  相似文献   

18.
赵炎 《法制博览》2011,(1):70-71
读金庸先生的《鹿鼎记》,看到韦小宝施反间计帮助罗刹公主“篡党夺权”的回目,忍不住就想笑。且不说韦小宝如何如何,毕竟这个小无赖是虚构出来的,单说他的主子们——满洲的那些开国将帅,行军打仗就片刻也离不开《三国演义》。常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满洲人却不管这个教条.无论老少,都喜欢拜《三国演义》为老师,种种谋略。莫不出于此书。  相似文献   

19.
我总是喜欢提北大的银杏,特别是在这个季节. 十月末的北京,是一年最美季节的结束,意味着从秋高气爽的蓝天,开始进入整个冬季的雾霾天,而北大的银杏叶,就是这个城市最美丽季节的最高潮. 从广州到北京,我都没有迅速地爱上他们,但是这种不爱往往是致命的,因为一旦有什么理由能让你爱上,就会变得无可救药.在毕业离开珠江之畔之前,我问过自己,"你到底爱这里什么?"想来想去,其实真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也许是一帮人从中午吃到下午的火锅,也许是女友在感冒之后送来的姜汤,也许是年轻时候的狂妄和遗憾,也许是每一次演唱会的感动,也有可能是在石室教堂前的诚心祈祷,或者干脆就是一碗拉肠、一杯凉茶.后来我渐渐明白了,我爱是因为我把最重要的东西——生命赋予我的时间注入在这个城市的每一个小细节中,从波澜不惊的珠江水,再到翻滚而出的热泪,四年的经历,给了我致命的爱.  相似文献   

20.
寇研 《法制博览》2011,(6):16-17
俺不是文盲,还可以夸自己属于喜欢看书的一类,可是不知道为什么经常断句能力低下。尤其是看见“性”这个字的时候,常常不管它的前面是“执行”,或后面还跟着一个“格”,一律条件反射地将它单独拎出来,直到撞了南墙,理解不通,才老大不情愿地折返,重新组合句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