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桂林历史文化可分为政治文化、教育文化、山水文化和宗教文化四种类型.这些历史文化并不仅仅作为一种历史遗迹而存在,它更是作为一种活的文化积淀在桂林的城市性格之中.桂林的历史文化证明它早已完成了其文化上的中原化进程.如今,全球化的时代和桂林的特殊性使之开始出现国际化的文化转型.  相似文献   

2.
魏晔玲 《前线》2012,(11):33-33
本刊讯2012年10月27日,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和北京市社科联主办、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承办的"2012城市发展与文化创新北京论坛"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论坛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背景下的城市发展与文化创新"为主题,研讨新形势下北京社会建设与文化创新问题。与会学者、专家做了精彩发言。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冯培在《感受性与感染性:城市文化的温度与力度》的发言中指出,"经济是城市发展的动力,文化是城市发展的灵魂。提升城市的感受性和感染力事关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居民的生活幸福感",并提出"城市发展应避免同质化,提高社会参与度,增强精神感召力、价值吸引力和思想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中共桂林市委三届六次会议和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文化立市、旅游兴市"战略,明确了桂林文化与旅游的科学定位,破解了桂林旅游发展中的诸多难题,体现了市委政府的高瞻远瞩和深谋远虑,同时也显示出桂林在发展观上的根本性转变,为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周玉宝 《党建》2012,(9):34-34
2010年以来,湖南省衡阳市立足本土文化特色优势,依托千年石鼓书院这一传统文化品牌,创办了石鼓书院大讲坛,打造高端学习载体,增强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影响力、吸引力和辐射力。 大讲坛坚持立足本土,充分发掘衡阳作为湖湘文化重要发祥地的厚重底蕴。围绕衡阳历史文化、风土民俗,面向社会公开征求主讲话题,由衡阳日报、衡阳晚报每周各推出一版文章介绍衡阳名人名景名篇,  相似文献   

5.
陈方 《党建》2012,(1):48-50
2011年6月13日,北京宣武医院。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吕旻永远闭上了那双疲倦的眼睛,年仅48岁。在郎溪,无数网民纷纷撰文回忆这位部长5年来的开创性工作——从为民间艺术"跳五猖"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到各种文化协会成立,从人文大讲坛开讲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不到20天,网民自发发帖近千条。所有回忆文字里,出现最多的词汇就是"难忘"。  相似文献   

6.
于彩瑞 《新长征》2011,(2):46-47
在长春市委开展"建学习型党组织、做学习型党员"活动中,我们二道区委宣传部抓住"四大讲坛(干部讲坛、创富论坛、小巷讲坛、炕头培训班)"被中宣部选入全国宣传干部学习教材的契机,准确把握全区党员干部的差异性、选择性、多样性的理论需求,着重在"学、讲、用"上下功夫,走出了一条"四大讲坛"与二道区面临的发展形势、发展任务、发展目标相结合,推动建设学习型组织新支点的新路子,发挥了理论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7.
余秋雨是开辟"文化大散文"先河的第一人。80年代后期开始写作《文化苦旅》等文化散文。所写的《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等,开启了一代文风。他旅行式的散文,以大众化的笔法,形象、具体地为每一位读者展现出了他所到之处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作为文化散文,余秋雨的旅行式"文化大散文"已超越了散文单纯的阅读功能,更起到了为国人普及文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20世纪40年代是遵义文化大交流的年代。也可以说,这是遵义近代文化史上少有的繁荣时期。当时由于战乱等原因,大批文化界名人在遵义逗留、暂住,众多的专家、学者、海内隽彦也随浙江大学内迁,在遵义定居。一时人口骤增,人文荟萃,文化学术活动空前活跃,逐渐渗透到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当时的遵义被称为"小桂林",名实相符,亦非过誉。我谨以个人亲身经历,略述梗概。  相似文献   

9.
中国禅茶文化精神可以概括为"正、清、和、雅"。茶与禅本是两种文化,在其各自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逐渐相互渗入、相互影响,最终融合成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即禅茶文化。江口梵净印象六道禅茶,代表着六种境界。锦江春色:"梵天净土.桃源铜仁"孕育了纯中带丽的"锦江春色",外形温润大方,色如美玉,气味馥郁中夹杂着幽深的森林气息,犹如春来万象更新,生命节节拔高。  相似文献   

10.
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名重一时,广东与桂林文化城的渊源很深,影响了桂林文化城的形成、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桂林文化城赖以形成的政治环境与广东有不解之缘,突出表现在广东党组织所领导的文化大营救将众多文化人抢救到桂林;二、战时,许多文化人、文化团体在粤桂之间颠沛流离,从上海到广州,从广州到桂林,从桂林到香港,又从香港经广东折返桂林,坚持文化抗战;三、广东的文化人、文化团体在桂林活动,为桂林文化城的创建增添了光彩。  相似文献   

11.
国学大师陈寅恪是蜚声中外的著名史学家,抗战期间旅居桂林,讲学年余并留下学术著作和诗作,为桂林这座山水旅游和历史文化名城留下珍贵文化遗产,增添了绚丽光彩.  相似文献   

12.
桂林围绕"文化立市"、"旅游兴市"战略,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越来越明显。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必须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文化与旅游资源优势,从深度和广度上促进二者的融合,形成两大产业互动发展、互融共赢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我们要实现中国大众文化的国际化发展,就必须适应全球化的基本趋势,树立“送去主义”文化观,不断扩大文化外向发展的力度,树立中国大众文化的国际形象,扩大其世界性影响力;同时必须坚持“拿来主义”文化观,大胆引进国外大众文化产品,吸收国外大众文化的优长之处,壮大自身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桂林抗战文化运动始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由于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和方便的地理交通条件,桂林聚集了大批全国各地文化名人及民主进步人士。中国共产党积极开展统战工作,把抗战爆发前仅七万余人的桂林建设成为一个文化繁荣、民主进步气氛很浓的文化城,创造了辉煌的抗战文化成果。这场声势浩大的文化运动,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为打击日本侵略者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5.
文化作为一种产业是不应该受到怀疑的.大众文化特指20世纪以来由文化产业制作的诸如电影、广告、流行音乐、通俗小说、电视节目等文化产品.文化产业与大众文化难分难解.文化产业的所有弊端,尤其是内容上的粗鄙、平庸及媚俗,也是大众文化本身的毛病.  相似文献   

16.
《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是桂林市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建设"美丽桂林"的基本路径与行动指南。本文追溯历史、求证现实,论述"国际旅游胜地"与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城市的地位与定位之间规律性必然联系,以"双子星"区域文化发展模式提升桂林的城市地位,复兴以桂林学术文化为核心价值的桂学,使桂林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旅游文化的领航者与区域性文化中心以及国际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17.
化战略就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化的基本指导思想、目标、方法和策略。当代中国大众化发展战略主要包括国内发展战略和国际发展战略两大部分。国内发展战略主要包括民族化战略、本土发展战略、品牌经营战略、化产业战略等;国际发展战略主要包括自主发展战略、走出引进战略、国家利益战略等。中国大众化发展战略的根本目标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18.
语言的社会性意义具有广义和狭义的特点。在普通话推广过程中存在着普及语言与地方传统文化冲突的状况。语言文字工作者在工作中应该“把握推普软硬度保留方言文化点,始终坚持社会语言生活主体化与多样化,在普及推广的同时尊重方言的使用价值与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临桂文化大典》是临桂县领导和广西师范大学中青年学者集体完成的文化力作,得到了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声锟同志的高度评价,对宣传临桂、推介临桂、发展临桂、振兴桂林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古桂柳运河修筑于唐朝长寿元年,作为古代贯通漓江和柳江的唯一通道,缩短了桂州至柳州的水路300多公里,在开拓岭南、加强封建王朝统治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运河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意义和独具特色的湿地生态环境,已作为桂林市政府2007年的工作重点,运河旅游的开发将弥补大桂林旅游圈的一大空白,成为桂林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