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姚美良的文化工程已有十年历史。他的文化工程是深刻分析中国历史进程的结果。十年以来,他提出三个宏观目标,体现出三个不同发展阶段。80年代末90年代初,他提出"弘扬中华文化,振奋民族精神",而后再提出"纪念先贤,昭启来者",近二年又提出"弘扬爱国主义,促进祖国统一"。这些极富号召力的目标,加上一项又一项文化工程的实施,在海内外引起巨大反响。纪念近代史开端150周年系列活动;纪念黄遵宪当代书画艺术国际展;捐资兴建中山大学永芳堂和近代十八先贤铜像广场;成立近代中国研究中心和孙中山研究所,以及举办《孙中山与华侨》国际…  相似文献   

2.
玻利瓦尔——拉美资产阶级教育改革运动的先驱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年前,为了纪念玻利瓦尔逝世一百五十周年,拉丁美洲许多学者曾经对玻利瓦尔的教育思想作了比较全面的研究。今天,我们在纪念玻利瓦尔诞生二百周年的时候,在我国人民奋起发展科技、文教事业,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而奋斗的时候,介绍一点玻利瓦尔的教育思想和他的教  相似文献   

3.
一、他是客家人民的骄子   黄遵宪的少年时代,正是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日益沦落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西方列强瓜分欺凌使中国贫弱交加,无不在他幼小心灵中引起强烈的震憾。就在他 22岁那年,太平军首次攻下了嘉应州城,他就发出了感叹:“七万里戎来集此,五千年史未闻诸。”他正是在这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的时代里接受着封建礼教的启蒙。他天资聪颖,思想敏捷过人, 4岁即入塾受学, 10岁就能写出“春从何处去,鸠亦尽情啼”的诗句去答应老师所出的“一路春鸠啼落花”的诗题,充分显示了一个黄毛少年的横溢才华。他人小…  相似文献   

4.
圣马丁与他的“集权”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圣马丁与他的“集权”思想何塞·德·圣马丁(1778~1850),是阿根廷民族英雄、南美洲独立战争领袖和解放者。他于1850年8月17日在法国布洛涅城去世,今年是他逝世145周年,我们谨以此文对他表示纪念之情。中外学术界在论及圣马丁的政治思想时,通常都...  相似文献   

5.
今年8月26日,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陈毅元帅诞辰100周年。这百年正是中国历史上人民解放和民族复兴的第20世纪,这百年涌现了千千万万个中国英雄,陈毅乃是这些英雄中的杰出的一员。今天我们在纪念陈毅诞辰一百周年的时候,愈加崇敬和怀念这位人民心目中的真正的革命英雄。“南国烽烟正十年”,“创业艰难百战多”。这是陈毅在1936年冬写作的《梅岭三章》中的两句,说的是他从1927年南昌起义前夕,由白色恐怖笼罩下的武汉,顺江东下,在江西抚州赶上撤出南昌的起义军部队,接受党中央军事部长周恩来的委…  相似文献   

6.
正学者王湜华先生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我总觉得这位著名的学者、红学家、书法家并未离去,只是进行了一次漫长的远行。他的远行,给我的感觉,就像雪莱的墓碑上镌刻着的莎士比亚《暴风雨》中的名句":他的一切都没有消失,只是经历了海的变异,已变的富丽而又神奇。"记得初次见到王湜华先生,是1998年12月。为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20周年,我所在机构组织拍摄  相似文献   

7.
刘江永 《东北亚论坛》2015,(3):3-19,127
中日韩三国是东北亚的近邻,彼此既有许多共同点也有不少差异,既有许多共同利益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历史上,唐朝的白村江海战,明朝万历年间中朝联军击败丰臣秀吉的入侵,清末的甲午战争等,中日之间每次战争都与朝鲜半岛紧密相关。2015年对中日韩三国具有重要意义。这一年既是不平等的中日《马关条约》签署12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朝鲜半岛光复、日本战败投降70周年;这一年既是不平等的《日韩合并条约》签署105周年,也是二战后韩日建交50周年。如何从政治与经济的相关性、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认识日本政治右倾化特别是"安倍政治学"对中日、韩日关系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正在举国上下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喜庆日子里,我们举行研讨会纪念《国际问题研究》创刊60周年,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创刊以来,《国际问题研究》在跟踪分析国际形势、解读中国外交政策、宣介中国观点、促进国际学术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谨代表外交部党委,对《国际问题研究》创刊6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  相似文献   

9.
翻开岁末年初的乐坛大事记,《叶甫根尼·奥涅金》竞像藤萝一样汇集了一连串中俄两国的奇缘巧合。 今年是中俄建交60周年,也是中国的俄语年,为纪念俄罗斯伟大的作曲家柴科夫斯基以普希金同名诗篇为脚本创作的经典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公演130周年,普希金诞辰210周年。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初俄中在远东地区的合作成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对俄罗斯和中国来说都是非同寻常的一年,这一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也是俄中两国建交60周年.在纪念这两个重大事件的日子里,有必要评价一下21世纪初俄中两国合作的进程,并且规划未来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
中华兵圣孙子及他的《孙子兵法》不仅载入炎黄青史,驰誉海外,而且已成为人类共同瑰宝。它的影响泽及世界古今,泽及政治、经济、文化,例如美国对伊战争军官人手一册《孙子兵法》,阿富汗战争中中情局官员汉克,将“不战而屈人之兵”奉为法宝,以间谍战、金钱战获得大胜。就连当年德皇威廉在战败后,读到《孙子兵法》也曾扼腕而叹:早读此书,何至于战败?其实,孙子兵法不仅应用于军事,当今世上日本等国将孙子兵法应用于商业的成就早已举世共睹。尽管孙子在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从未有过纪念他、宣传他、研讨他的节日。首届中国广饶·孙子国…  相似文献   

12.
《海内与海外》2009,(2):F0002-F0002
1月20日上午,中国侨联副主席董中原到《海内与海外》杂志社看望慰问干部职工。在听取了杂志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辑陈权的汇报后,董中原副主席说:2008年在突发事件多、重大任务多,《海内与海外》对许多重大事件的报道及时,处理妥当,在关键时刻发挥了杂志社应有的作用。你们紧紧围绕中国侨联的中心工作,对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中国侨联恢复活动30年、中国侨商联合会第三次代表大会等进行了积极宣传,有力地配合了中国侨联的全局工作。  相似文献   

13.
一百多年来,西蒙·玻利瓦尔作为一位拉丁美洲资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先驱,始终是学术界特别是史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关于他,人们发表了许多史料翔实、题材广泛、影响深远的传记和研究专著,详尽而深刻地介绍了他的生平、思想和业绩,“犹如花岗岩石柱,构成了这位非凡人物雕像的基座”在纪念玻利瓦尔诞生二百周年之际,笔者拟就国外,主要是委内瑞拉和拉美学术界对他研究的一些情况,作一简要的初步介  相似文献   

14.
时值2018年中国进入新时代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之际,中日关系也迎来了新的历史转机。在新时代和重大历史新起点上,中日都需要对彼此有新的认识,而中国的对日新认识和新视角则蕴含在中国新一代最高领导人"对日外交思想"的宏大战略运筹中。通过对习近平的"对日外交思想"的梳理、归纳和总结,不仅可以对近十年来的中日关系的发展历程,从中国的立场出发加以总结,而且将中日关系放到习近平的"对日外交思想"这一宏大框架中加以展望,对认识中日关系的未来走向也具有十分特殊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5.
秘鲁作家巴尔加斯·略萨(1936—)的名字,在中国的文学爱好者中间,已经不是陌生的了。他从1962年成名至今,共创作了七、八部长篇小说,其影响远远超出拉丁美洲地区。1976年他被选为第四十一届国际笔会主席。他的长篇小说《城市与狗》(1963)、《绿房子》(又译作《青楼》1965)、《世界末日之战》、《胡莉娅姨妈与作家》(1977)、《潘达雷翁上尉与劳军女郎》(1973)和《大教堂中的谈话》的中译本先后问世,其总印数近三十万册。一个外国作家,在短短的五、六年间有如此多的作品被翻译介绍到中国来,这在我国外国文学翻译史上,也不多见。  相似文献   

16.
大世界     
《新青年》2013,(5)
英国发行邮票纪念《傲慢与偏见》出版200周年
  今年是英国名著《傲慢与偏见》出版200周年。为纪念作者简·奥斯汀,英国皇家邮政发行了一套六张以该书作者著作为内容的邮票。这套纪念邮票描绘了简·奥斯汀所写的六部长篇小说的情景,分别是《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曼斯菲尔德庄园》、《爱玛》、《诺桑觉寺》和《劝导》。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联合国成立七十周年,同时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为了更好地纪念这三个"七十周年",7月4-5日,由国际关系学院主办、《国际安全研究》编辑部承办的"共享安全:世界和平与全球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国内外80多家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非政府组织以及新闻媒体的约170位代表出席了会议,将近70位专家学者参与了为期两天的发言讨论。  相似文献   

18.
王式廓是中国20世纪美术史重要的现实主义画家,他的艺术作品《改造二流子》、《血衣》、《井冈山会师》、《参军》等,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经典作品,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历史影响。我们在他百年诞辰之际来回顾他的艺术历程和艺术脉络,等于是对20世纪中叶的中国美术史的梳理和研究,任何一个研究20世纪中国美术史的人都无法回避王式廓的艺术成就和教育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清代广东嘉应州人。中国近代卓越外交家、启蒙思想家、改革家、著名诗人。历任清廷驻日本、英国参赞,驻美国、新加坡总领事,努力维护国家主权、民族尊严,积极促进国际友好合作,日本友人誉之为“在清一代最有风度、最有教养之外交家”。他的《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率先介绍西方先进思想与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经验于中国。随后创办《时务报》,宣扬变法改革。其诗“上感国变,中伤种族,下哀生民”,主张“我手写我口”,情深意远,独辟蹊径。《人境庐诗草》被誉为史诗。  相似文献   

20.
晚清知识分子歌吟赞颂的侠客,不仅是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与《刺客列传》中所描绘的人物,而且包括许多日本幕末维新志士,两者往往以同一精神面貌出现。日本志士的侠义形象源于黄遵宪的描绘,后被唐才常、谭嗣同、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知识分子继承与吸收。这种精神不仅极大地推动了戊戌维新运动,而且成为梁启超流亡日本后以"日本魂"塑造中国"国魂"的重要思想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