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5年4月20下午,一榨菜厂两名工人,何某、黄某在菜池旁工作时,突然中毒摔倒,跌入腌制榨菜的水池中,左某看到后立即跳进池中抢救,也中毒倒下,导致3人突然死亡。1案件简介何某,男,33岁。尸检:尸僵未出现,尸斑位于前胸部和背侧未受压处,色鲜红,指压易褪色。皮肤粘膜无苍白,双侧眼  相似文献   

2.
孙莉萍 《检察风云》2005,(21):38-39
说起闸北,总让人联想到水闸、闸门之类的东西,一查方志,原来闸北一词,确实源于苏州河(原名吴淞江)上的两座水闸。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在吴淞江上建了第一座水闸,即后来所称的老闸。雍正十三年(1735年),在老闸西面三里外的金家湾(今新福建路桥附近)又建一水闸,称为新闸。嘉庆年间,吴淞江船来船往,贸易兴旺发达起来,在新老闸周围形成了集市。上海开埠以后,新闸、老闸北面又逐渐发展,闸北之名由此而来。近代,闸北一些地方绅商联合上海、宝山两县人士,不断辟路架桥,构成了四通八达的道路交通网络。解放后,闸北旧貌换新颜,旧称滚地龙的番瓜弄建…  相似文献   

3.
吴文锋 《政府法制》2011,(34):24-25
近日,在江苏泰州姜堰市,一名86岁的许老太摔倒在地,两名路过的中学生好心将老人扶起,却反被说成是肇事者。幸亏周围有不少目击者,这两名中学生才得以脱身。现场有市民指认:这个许老太是专门"碰瓷"的。事情发生后,网络上谴责许老太的声音不绝于耳。然而,就在此时,网上又出现一篇回帖,  相似文献   

4.
福建一名83岁的老伯摔倒在福州街头的人行道上,多名围观市民竟无人上前搀扶,两名上前试图救助呈现心脏病突发症状的老人的女子也因旁人的一句“善意提醒”而急忙缩手,等到110民警和120医护人员闻讯感到现场时,老人已猝死在路边;  相似文献   

5.
2017年5月16日,被困美国塞班岛的92名中国工人拿到工资及赔偿金后顺利地踏上了回家的路.但与他们同在一个工地上的另外20多名中国工人仍在当地抗议,要求雇主按照美国最低工资标准支付薪水. 这起中国工人海外讨薪事件源于两个月前发生的一起安全事故. 2017年3月30日,在塞班岛的一处工地上,一名中国籍工人在作业过程中不慎从脚手架上跌落,不治身亡.该工地的工人大多来自中国,其中一些工人在事故发生后就被中介公司遣返回国,另一些工人则因工资问题无法与工地承包方达成合意,至今仍滞留在塞班岛.  相似文献   

6.
争议声中,“扶”与“不扶”的事件继续上演,最新消息是:2014年10月30日在苏州阊胥路,一名65岁的大妈雨天骑自行车时,不慎摔倒在马路上,造成腿骨骨折,结果在10分钟的时间里,路过的上百辆汽车和几十名行人中,没有一人上前去扶她,甚至她对着围观者大喊“是我自己摔倒的,我不会讹你们”也无济于事。最后,还是一名开车路过的小伙子,停车跑过来报警并扶起老人。  相似文献   

7.
在山东省滕州市经济开发区一机床厂车间里.刘振正在紧张工作着.他时而认真校对生产模型图纸.时而详细向两名工人讲解机床操作要领。看到眼前的情景.有谁能想到刘振是一位社区服刑人员呢.不免对他的人生轨迹产生了好奇。  相似文献   

8.
正公民在网络时代强化言论自由保护意识,利于营造理性积极的公共协商和论辩氛围。一场走样的舆论风波2013年12月3日,一组在网络流传的题为"老外街头扶摔倒大妈遭讹1800元"的图片受到关注。出处为"国际在线"的这组图片的附文称:"一名东北口音女子在经过一名骑车老外时突然摔倒,随即瘫软倒地不起。外国小伙儿下车急忙搀扶女子,却被女子一把揪住,自称被老外撞倒,腿部受伤,无法行走,需要该名老外负责。外国小伙儿大惊失色,却被女子死死拖住。"人们看到这样的图片说明,瞬间群情激奋,谩骂声四起,铺天盖地的舆论一边倒地同情老外,指责大妈讹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北京开卖老人意外险。有数据统计,该产品两天售出近7000份,被称为"史上卖得最好的保险"。由于之前多地出现扶摔倒老人遭讹诈的新闻,该保险一经推出即被寄予厚望,希望能解决老人"扶不起"的难题,被不少人解读为"摔倒险"。在理论上,"摔倒险"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转移老人因摔倒发生的实际损失,这既是对老人权益的保护,更能使究竟是老人摔倒还是他人撞倒显得并没有那么重要。然而,笔者以为现实情况并非那么乐观。目前"摔倒险"在本质上属于商业保险,而商业保险恐难以承担老人摔倒之重。  相似文献   

10.
一、基本案情 2007年4月,刘某在没有领取土地使用证和工商营业执照的情况下,雇用17名外省籍工人(均未签订劳动合同),在本村开始生产黏土机砖。与社会上同样行业相比,由于工作时间明显过长,劳动强度明显过大,工资待遇明显过低,所以,工人均有抵触情绪,强烈要求离开。为了留住工人,保持继续生产,刘某雇用了3名“监管”人员,如发现工人有外出、逃离、怠工意向或现象,则采取辱骂、威胁、殴打等方式进行专门的“监管”,致使工人不敢反抗。每天劳动和生活都被限制在砖厂。同年6月案发,刘某被抓获归案。  相似文献   

11.
舒锐 《法庭内外》2014,(3):31-31
正近日,北京开卖老人意外险。有数据统计,该产品两天售出近7000份,被称为"史上卖得最好的保险"。由于之前多地出现扶摔倒老人遭讹诈的新闻,该保险一经推出即被寄予厚望,希望能解决老人"扶不起"的难题,被不少人解读为"摔倒险"。在理论上,"摔倒险"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转移老人因摔倒发生的实际损失,这既是对老人权益的保护,更能使究竟是老人摔倒还是他人撞倒显得并没有那么重要。然而,笔者以为现实情况并非那么乐观。目前"摔倒险"在本质上属于  相似文献   

12.
“救救我吧,我不会讹你。” 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包头乐园东墙附近,一名七旬老人不慎摔倒在地,嘴里不停地重复着这句话。但他的话并没有引来路人的帮忙。  相似文献   

13.
在桂林市某环境卫生管理站(以下简称环卫站)工作了8年的合同制工人覃家安(化名),于2001年、2002年先后两次与环卫站签订了一份为期一年的劳动合同,想不到合同到期后却因为不能续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请求补发加班工资等问题引发一场旷日持久的纠纷…… 1993年10月,覃家安到桂林市某环卫站当了一名合同制工人。8年后,覃家安突然意识到,自己虽然与环卫站建立了劳动关系,但是并没有订立书面劳动  相似文献   

14.
(1) 两名青年记者小心翼翼地来到一家砖厂工地。 十几个衣衫褴褛的工人正默默无声地向砖窑运送砖坯。在砖坯场地和砖窑顶上,分别有3个工头在监督工人干活。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名工人,几年前我当选了省人大代表,当时虽然在本职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却很少关注工作以外的事情,也不了解人大代表的职责。  相似文献   

16.
茅家梁 《检察风云》2010,(17):34-34
我敢说,在中国,排队基本上没有“加塞儿”的,大概就只剩下以下两种了。 第一种是排队等扇耳光。前不久,广东的一家工程公司的好多工人为索要欠薪,排成一排,等着被老板郑宏武带来的全身都有文身的二三十名打手扇耳光,扇完之后就进去领工资,据现场工人侯厚迁介绍,一共约有十多名工友被扇耳光。  相似文献   

17.
事故回放:2007年11月24日7时50分许,上海浦东新区浦三路909号的一家加油站发生爆炸,导致4人死亡。其中,两名在现场施工的工人当场死亡,他们分别是30岁的安徽籍男性工人甘颜军和46岁的江苏籍男性工人朱云生。  相似文献   

18.
图上这位身上落满了粉尘的人是湖北省荆门市石膏厂的一名智障工人,疑似被奴役。至于为什么使用他们,包工头说:“他们反应迟钝、机械、动作慢,叫干什么就干什么。”这让人想起了两年前的2010年,在新疆的一家建材化工厂,数十名智障工人惨遭非人奴役,被当地人形容为“猪狗不如”,很多人都亲眼见过老板用皮鞭抽打工人的场景。而在更早的2007年,山西洪洞县警方破获一起黑砖场虐工案,解救出31名民工,其中还有部分童工,此事件被媒体称为“黑砖窑事件”。  相似文献   

19.
2009年12月16日,美国《时代》周刊年度人物揭晓。几名来自中国深圳市的女工作为“中国工人”的代表群体,登上了美国《时代》年度人物亚军的位置。此时,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刚刚开始平息。在引发这场风暴并处在这场风暴中心的美国媒体人眼里,“中国工人”是经济恢复活力的“复苏功臣”。《时代》周刊年度人物的评选,是这家刊物自1927年开始每个年度都要进行的活动。这样的评选在2009年前的82年时间段内,榜上有名的中国人是诸如两度  相似文献   

20.
2000年4月13日下午,某区公安分局两名公安人员,因侦查办理一起贩毒案件,在闹市区一茶馆门口,发现吸毒人员杨某正在打牌,当即传唤杨某一起去公安分局接受调查,但未出示证件、传唤文书。杨某认识其中一名公安人员,随公安人员刚走几步,趁其不备。向农贸市场方向逃跑。杨某先撞倒一名中年妇女。后又撞倒一名69岁的老太婆关某,自己也跌倒在地。杨某见关某摔倒不能爬起来,吓得不敢再逃跑了,被公安人员带到了公安分局。关某被公安人员送医院住院治疗57天,经法医鉴定,右额顶广泛脑挫伤,属4级伤残。关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公安分局、杨某赔偿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伤残补助费、精神损失费等63928.51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