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制度创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加入WTO后,中国的农业将面临一个全新的国际环境,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将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迅猛发展,对保持经济的繁荣和稳定健康发展功不可没,这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基调。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最突出的是农产品总量增长较快,而在产品质量、品种结构上不适应市场、特别是国  相似文献   

2.
经济发展包括经济增长和结构优化两个方面,将经济发展简单地归结为经济增长固然不科学,但毋庸讳言,增长是发展的基础。不能设想,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做到无增长的发展。实际上,可持续的良性增长就是人们期望的发展。因此,研究经济发展必须围绕经济增长而展开,探索增长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并提出对策思路。文章认为,我国当前经济增长应力求做到:高速增长可持续;增长与就业相统一;在结构优化中增长;以改革推动增长。  相似文献   

3.
发展中国家在通往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要依靠自主创新解决技术问题。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其中至关重要的作用,科技作为一种特殊形态的资本,成为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以技术为基础的增长。国际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必须坚持自主创新。中国当前面临着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提升科技水平、促进内涵式发展是相当紧迫的任务。由于引进技术受到技术复杂性和发达国家政策等因素制约,中国走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成为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山东是耗能大省,经济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矛盾比较突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包括:长期沿用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追求GDP增长的负效应;经济结构不合理和经济的技术含量低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应该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一五”规划中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发展中的科技含量;发展循环经济,全面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5.
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纲领,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一、当代人类社会发展观的转变。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类的发展观经历了多次的转变。当代人类社会发展观的进步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经济增长的发展观占据着人类社会发展的主导地位。该时期,由于新独立的国家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都面临经济发展问题,不少西方学者按照西方社会发展的模式设计了许多发展道路。他们根据对发达国家的经验总结,认为落后国家只有促进经济增长,才能实现追赶的目标。因此,在理论和认识上将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形…  相似文献   

6.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是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和企业兴盛之本。因此,在新形势下,我们面临着如何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的问题。搞好职业生涯管理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就知识经济时代职业生涯管理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就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这预示着我国改革的再深化、发展的再跨越。加快延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要着重经济增长拉动力、经济增长贡献率和经济增长源的三大转变,进而实现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部地区的发展问题已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关注和重视。湖南在中部崛起中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因此湖南必须转变观念,确立全新的发展观,规划好发展战略,不断地进行制度创新,建立完善的服务型政府,打造区域核心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增长,才能在中部崛起中成为中部经济增长的核心和领头羊。  相似文献   

9.
绿色经济是一种发展理念和模式的根本性转变,已成为世界各国重点发展领域的潮流。发展绿色经济是中国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实现环境与发展战略转型的有效道路。发展绿色经济对中国减贫既有积极效应,但也面临新的挑战。财政政策作为政府的主要宏观调控工具,在绿色经济发展和减贫中具有重要的职能作用。分析了中国支持绿色经济发展中的主要财政政策措施、效果和减贫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中国构建有利于减贫和绿色增长的财政税收政策选择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韩卫东 《理论前沿》2004,(24):15-16
(一)邓小平同志一句名言成了广大干部的口头语,“发展就是硬道理”。发展观是政绩观的根据,“研究始于问题”,这里的问题是,在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制度安排上不能把那些毫无发展意味的”政绩”当成政绩。然而,什么是“发展”,哲学意义上的发展观究竟是什么?历史与逻辑是统一的,“发展观”也在发展之中。二战后,发展观从“简约”的以经济增长为目标的发展观转换为“整体的综合的”发展观是一个历史的进步。二战结束,大批民族国家独立,首先要解决的是民族贫困的问题,即便是参加二战的发达国家除美国外,大多也打得千疮百孔、元气大伤,发展问题也…  相似文献   

11.
“包容性增长”是指机会平等的增长。“包容性增长”概念的提出与中国政府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是一脉相承的。以单纯经济增长为发展导向面临着贫富差距扩大、社会保障不足、就业压力增大等问题,包容性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平等、可持续的发展,是对单纯经济增长型发展的解构。包容性发展的实质就是致力于实现最广泛的大团结,统一战线工作理念与包容性发展理念具有很强的内在契合性。统一战线工作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着力点包括:统一战线工作范围适度扩展;通过志愿服务活动等新形式加强社会组织和社区统战工作;加强网络统战工作,促进“参与”和“共享”。  相似文献   

12.
二战后,美、日两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分别采取了自主创新为主、模仿创新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带来了不同的经济发展结果。美、日两国在经济领域的激烈竞争,给我们带来许多有益的启示。当今世界,知识经济正蓬勃兴起,我们必须站在世界经济格局的高度,结合自己的国情,采取模仿创新——“模仿·自主”创新——自主创新梯次推进的经济增长模式,并尽快制定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规律的国家创新体系,这是实现中国跨世纪宏伟目标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国际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张澍二战后,国际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尤其是80年代以来,更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席卷全球。什么是国际经济一体化,它对世界经济产生哪些影响,其发展趋势如何,本文试就这些问题作些探讨。一、对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理解国际经济一...  相似文献   

14.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小企业能否得以发展,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后劲.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尤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对中小企业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加快制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暨中小企业地方立法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开放型经济作为一种经济体制模式,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各国经济发展的主流选择。随着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环境,开放型经济发展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日照作为一个年轻的海滨城市,面对"成长中的烦恼",如何适应新常态,寻找新的增长动力和发展引擎,再塑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已成为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非公经济是黑龙江省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已经成为黑龙江省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其中非公经济中的中小微企业成为黑龙江省经济增长的后发优势。当前,黑龙江省非公经济仍然面临着发展原动力与后劲不足,以及经营难度加大等问题,应从增强企业产业竞争力、提升企业素质以及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7.
面对西部大开发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县域工业经济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工业经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适时调整工业重点,把发展工业经济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已经成为当前县域经济发展中一项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笔者结合青神县工业发展情况,谈一谈加速工业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基本情况 青神县工业经过22年改革开放的洗礼,正逐渐走向成熟。这主要体现在:一是工业健康发展。据统计,1999年全县工业企业达到1669户,工业总产值65216万元,较上年增长8.78%。其中12户股份合作制企业产值24423万元,增长32.92%;私营企业产值8884万元,增长256.36%;股份合作制工业和私营工业发展最为迅速,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工业经济的增长。二是经济效益明显好  相似文献   

18.
东北老工业基地处于经济发展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如何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通过对东北老工业基地重要省会城市哈尔滨市的居民收入发展情况的回顾与分析,发现制约居民收入水平增长的主要因素为经济发展水平低且结构优化程度低、固定资产投资率高的经济增长限制了居民收入的显著提高、居民收入分配体系不完善等。产业结构调整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任务,这是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前提,此外,还要加快第三产业投资力度、完善工资收入增长制度,这是基于目前情况下提高居民收入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9.
二战后,许多亚非拉国家争得独立,为摆脱经济上的困境,纷纷大力发展经济。但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却出现了政治动荡。一些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亨延顿就是其中之一,他提出了发展中国家的政治不稳定主要与经济发展、政治制度化有关的理论,这一理论有一定积极意义,学习借鉴其积极意义,以推动我国社会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内需主导: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前中国所实施的出口导向战略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国内外阻力,付出越来越高昂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态成本。中国要保持经济的长期快速健康增长,就必须改变当前以出口为主导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把经济发展的增长动力由过多依赖出口转移到内需、出口、投资“三驾马车”上来,尤其要发挥内需对经济发展的主要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