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三农"问题事关全局 所谓"三农"问题,简单来说,就是有关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全国13亿人口中,有9亿多在农村,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70%以上.  相似文献   

2.
刘勇 《求实》2004,(Z1)
广大村干部发挥了联系党、政府与农民的“纽带”作用,但当前村干部队伍中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各级党委一定要从加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高度来抓紧抓实村干部队伍建设,真正把加强村干部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并切实推进村干部队伍建设。一、充分认识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国是以农为本,以农立国的国度。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直接关系着我国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我国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都是从农民起义开始的,在“三农问题”上,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本质是利益问题,包括经济利益和民主权力。农村基层党…  相似文献   

3.
关于农民教育问题的几点思考○赵五秀我国是一个有8亿农民的农业大国,广大农民的素质,始终关系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关系着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农村稳,天下定,农民的素质提高了,农业才能发展,农民才能富裕,整个国家才能...  相似文献   

4.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要适应执政环境和执政条件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所有制结构和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和变革,我国的社会结构、社会阶层也相应处于分化、调整和组合过程中,特别是社会中间阶层的兴起,更是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挑战.  相似文献   

5.
浅谈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关于基层党组织特别是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否有执政能力的问题在认识上存在分歧.本文认为,首先必须肯定农村基层党组织有执政能力.其次,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尤其重要,因为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农村,农民占了人口的多数.农村基层党组织仍然以"建设一个好班子,培养一支好队伍,选准一条好路子,完善一个好机制,健全一套好制度"为中心任务,不断改善农村党员干部的作风,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发挥好领导作用,使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各种利益不断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它的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在长期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党的执政地位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要求,是人民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要求,具有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7.
税费改革:不改行不行? 12亿人口有9亿农民,这是中国的国情。所以,谈 中国的问题从来就不能离开中国的农民问题。建国以 采,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从来都花巨大气力 来保障农民的利益,保持农业的稳定,推动农村经济的 发展。以至于有人说,世界上其它任何国家的领导人没 有一个象中国领导人那样对农业投入如此多的关注。在 不久前的一次会议上,江泽民总书记还告诫全党:农业、 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必须高度重视。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  相似文献   

8.
巩固党的执政合法性基础是党的执政规律之一。本文从利益的角度分析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规律,认为贯穿合法性基础的一条脉络就是利益的实现。同时,利益关系的复杂性和层级性决定了合法性基础总是历史的、具体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调整。并从利益角度分析当前我国巩固合法性基础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利益协调是党的执政职责所在,利益协调能力是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保持先进性、始终保持党的领导与执政地位,就必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满足与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价值取向与衡量标准;就必须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时代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统筹兼顾等基本原则,高度重视并不断提高利益协调能力、以利益协调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幅员辽阔,农民有八亿之多。因此,和谐社会建设,首先是和谐农村建设。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推进和谐村镇建设,对构建和谐农村、建设和谐社会意义重大。一、和谐农村建设的基础在村镇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使得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大难题。农村经济能否发展,农民利益能否实现,农村社会能否稳定,将直接影响我们建设和谐…  相似文献   

11.
正确认识和处理代表人民利益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关系问题,是一个极其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针对一些学者混淆目的与手段,提出"两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切工作都要着眼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等说法,本文认为代表人民利益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目标,取得、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手段,两者的关系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是一切着眼于代表人民利益,还是一切着眼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代表两种不同的政治立场,容易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当前,处于转型期的我国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原有的利益格局已发生调整、分化,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和日益多样化的利益诉求.能否协调社会各阶层的利益、整合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稳定、尽可能地扩大执政的群众基础,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成为对党的执政能力的又一大考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第一次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需要加强的五大执政能力之一提了出来,反映出党对三大规律认识的深化,表明党在理论和实践上更趋成熟.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中国的农业问题、农村工作问题,由于其主体和主要对象是农民,归根到底是农民问题。正确解决当代农民问题,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加强工农联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重要的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立足于当代中国的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解决农民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从根本上纠正了长期存在的“左”的错误,激发了亿万农民新的创造活力,使我国农村发生了历史性转变。总结20年来我党成功解决农民问题的宝贵经验,主要是坚持了四条基本原则,即维护经济利益原  相似文献   

14.
樊泓池  赵连章 《探索》2011,(1):41-45
执政资源是指执政党在巩固执政地位、提高执政水平、增强执政能力过程中可以利用的各种有效条件和多种因素的综合体,它存在于既定的政治体系和执政党执政的历史实践中。能否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执政资源,是决定执政党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伴随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我国社会逐渐出现了利益和阶层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社会利益和社会阶层多元化的大背景下,党必须对自身的执政基础、执政的合法性和执政的能力进行全面更新,党必须把更新的重点放在思想文化资源建设方面、公民社会建设方面和执政能力建设方面。  相似文献   

15.
武风华 《学习论坛》2006,22(8):50-5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立和完善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表达和实现机制.农民占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但农民利益的表达和实现却存在渠道少而不畅的制度性缺失."村情民意恳谈会"制度,搭建了农民群众与乡村干部沟通交流的制度平台,为建立农民利益表达和实现机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为谁执政、靠谁执政、怎样执政,关系到执政党确立自身的合法性和正当性.只有始终做到执政为民,才能获得人民的选择和认同.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三者紧密结合才能发挥出强大的功能.执政党首要的职责是维系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协调各方面的利益,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农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农民利益问题.利益问题是农民问题中的核心问题.也是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的主要因素.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农民利益受到一定损害,具体表现:一是打“白条”.白条问题是继“三角债”之后国民经济中的又一大隐患.打“白条”直接违背和危害了农民的利益,它不仅要农民承担利息  相似文献   

18.
涂玲 《党史文苑》2007,(12):67-68
法治是预防和处置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治本之策,必须着力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预防和处置农村群体性事件:一是树立依法执政观念,提高基层政府依法管理社会的能力;二是完善农民诉求表达机制,把农民诉求纳入法制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渠道;三是推进农村民主化管理,在广大农村地区体现党和政府民主执政的要求;四是把握我国农村民情,正确处理法治和德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理论与当代》2005,(2):50-52
所谓“三农”问题,简单来说,就是有关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全国13亿人口中。有9亿多在农村,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70%以上。  相似文献   

20.
农民政治参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民的需要,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在建国六十年的今天,对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农民进行政治参与历程回顾与思考,从中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对于在新形势下,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充分发挥党的基层民主制度;提升广大农民政治参与的有效性,发挥农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党的政治生活的有效性和科学性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