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司民主化规制从营利性、生态性与社会性的分设与制衡中构筑公司社会责任的制度环境,从而促成营利性的相对化趋势。在宏观层面,制定公司社会责任的外部规制体系,包括公司社会责任的国际评价机构、经营者网络以及以非营利组织(NPO)为核心的市民运动,由此对公司社会责任的监督形成良性循环机制;在微观层面,公司民主化规制是一项多重指标,在公司民主化管理、环境革新与道德管理等方面,"定序测量"方法可以对生产商和供应商实施严格的规定,迫使公司的社会责任从"慈善感觉"上升为左右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决定性要素。在中国,公司民主化规制可以把企业、市民以及行政的三方协同作为公共治理的路径选择,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面临着多元复合的风险境遇,这对政府的社会风险治理理念、治理结构和治理手段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制度层面,社会风险治理要健全风险分配机制、建立风险文化培育机制、完善风险沟通机制;在政府组织行为管理层面,社会风险治理要建立风险源头预防机制、构建协作治理机制、完善政府权力运作机制;在公众层面,社会风险治理要建立和完善公众责任机制、居民自治机制。  相似文献   

3.
胡慧华 《前沿》2010,(15):128-131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当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趋势,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关注民生等执政理念对企业提出的时代要求。特别是当前,企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影响日益增大,我们再也不能按照“企业非道德论”的思想来理解其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因此,我们努力从理论的角度来吸取有关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智慧,寻求一种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建构的可能实现途径。解决的思路主要为:加快完善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立法工作;政府主导,民间参与,建立并推行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社会责任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4.
樊涛 《理论月刊》2012,(6):82-85
公司社会责任是公司从事经营活动时所应担负的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义务,以及侵害社会公共利益所应承担责任的一种法律制度。公司社会责任的本质系国家通过立法,将公司经营所产生的负外部性强制由公司承担。公司社会责任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的统一,其中的法律责任属经济法责任,道德责任不具有可诉性。基于意识形态的考量,我国《公司法》错误地规定了"公司社会责任"。公司社会责任的实现采取惩罚和鼓励相结合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张乐新 《求索》2012,(10):179-181
公司社会责任随社会经济诸因素的变化而得到发展与修正。从利润最大化的一元论到经济责任与法律责任结合的二元体,再到兼及公司道德责任的三元论,社会各界对公司社会责任已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从公司社会责任的国际践履角度看,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经济高速发展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包括政府、企业等在内的社会主体都开始接受并践行公司社会责任思想。我国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自觉性有待提高,我们认为,借鉴美国公司治理模式,改革董事义务责任体系;借鉴欧洲大陆法系模式,完善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机关制度;并适时整合法律资源及社会资源,实施对公司社会责任的系统性法律监管是我国公司社会责任践行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6.
企业社会责任培育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娜 《前沿》2011,(14):131-134
2006年中国《公司法》明确引入了公司社会责任的概念,成为其一大亮点制度。企业社会责任是现代企业社会化的必然要求,我国应在政府引导下,强化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配合社会监督体系,建立完善的企业社会责任培育机制。  相似文献   

7.
社会道德是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它促进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道德思考具有重要的伦理道德意义。通过对社会保障制度的道德思考,分析社会保障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伦理道德层面遵循基本道德原则,即公平原则、责任原则,通过加强法制建设、完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和诚信教育等措施,促进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8.
企业社会责任是建构现代企业与社会和谐关系的一种重要思想和制度。新修订的《公司法》第5条首次在法律中明确了公司(企业)的社会责任主体地位,无疑是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法制化建设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成果。企业社会责任既是一个道德问题也是一个法律问题,法制伦理是强化和落实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和机制。首先,相关法律制度必须内蕴社会责任的伦理追求。其次,应进行道德立法,将企业应对社会承担的最低限度的道德义务具体化为明示的法律规范,将企业的逐利行为纳入自愿守法的轨道。  相似文献   

9.
当代科技与道德协调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建红 《理论月刊》2004,(12):137-139
面对科技发展应用与人类道德的激烈冲突,寻求二者的协调发展是人类必须面对的新课题。本文客观地从社会因素、人文关怀、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知识水平等方面分析了当代科技与道德协调发展困境。在此基础上,从观念的更新、机制的优化、责任的重塑、制度的完善等方面寻找科技与道德协调发展的对策,旨在实现科技与道德高层次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论乡镇政府政策执行力提升的伦理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已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这要求乡镇政府的政策执行必须体现"公平正义"、"以人为本"、"德法并举"和"责任民生"。当前,乡镇政府政策执行伦理的缺失主要表现为公平正义缺失、以人为本缺失、民主法治缺失和责任民生缺失。我们可以通过营造先进的执行力文化、重塑官员道德、完善道德约束机制、构建制度伦理和实现行政道德制度化等途径来提升乡镇政府政策执行力。  相似文献   

11.
2008年中国乳业三聚氰胺事件的发生,造成了严重社会后果。究其本质原因,显然是由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漠视企业社会责任和内外约束不足所致。本文以此事件为导入,主要讨论强化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设想。要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可借鉴国外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经验,首先从外部入手,完善政府监管体制;其次从内部加强,建立行业自控机制和企业道德约束机制。从而从总体上构筑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三道防线。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行政道德责任制度的优化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责任政府是以政治责任、行政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等形式体现的,行政道德责任与政治责任、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相比,有其鲜明的特点。行政道德责任的实现是建立责任政府的关键,而要实现行政道德责任,就必须优化和完善现有的制度。  相似文献   

13.
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应当承担社会责任,但实践中对于公司社会责任理论的研究还比较薄弱。要明确公司法总则中公司社会责任条款的原则、地位和内涵,充分保障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完善公司社会责任诉讼救济,以期在我国立法和法律实践中对公司社会责任进行系统建构。  相似文献   

14.
在公司中大力推进价值和价值观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它涉及到员工,文化和领导等诸因素,大部分公司已逐渐意识到对其客户,股东、社会责任以及彼此间共同承担道德责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民法典》基于法定代表人对公司之“概括代表”和“同一人格”的定位,在责任承担上采取了由公司对外清偿后,再对内进行事后追偿的双重机制。但由于公司法定代表人利益与公司利益兼具同质性和异质性,导致“同一人格”的认定缺乏法理和事实基础,因此这一双重责任追究机制的合理性值得商榷和反思。从控制公司代理成本和平衡公司利益冲突的角度考量,可以在公司制度设计中树立法定代表人与公司人格区分的理念,通过引入信托责任制度及对公司法定代表人受托责任约束机制的建构,合理分配公司与法定代表人间的责任承担。在《公司法》的修改时,应将更多的信托理念融入对法定代表人行为的规制,并通过完善忠实义务、注意义务的行为标准和判断标准的方式予以实现。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社会所经历的社会转型,是全社会范围内一次重大的利益调整,利益型不仅表现在体制上的转型,而且更深层面地、更具根本意义地表现在人的道德价值观念的更新和提高。转型呈现的多元化格局使社会整体利益和各种社会利益本身都得到了发展和壮大。并使人民群众焕发起在旧体制下被泯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社会主义恢复了活力和动力。但与此同时利益转型对社会道德价值观念也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严重阻碍了改革和发展的进程。因此,本文认为必须重建适合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道德文明体系,具体的方法思考是:协调和整合多元利益:强化社会道德控制机制;加强道德教育的力度;对传统道德进行批判性继承和创造性转换等。  相似文献   

17.
孟桢 《求索》2013,(10):208-210
引咎辞职制度是现代社会中一项重要的干部自律制度。公务员引咎辞职的目的,主要是从行政伦理的角度。希望通过加强政府官员的自律,推动其主动积极地承担和履行行政伦理责任,带有浓厚的道德色彩,执行的关键主要是行政主体的道德自律。因此,在具体的操作层面常常会遭遇“引咎不辞”和“有咎难辞”的困境。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在现行的《公务员法》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引咎辞职制度,真正实现道德自律和制度他律的相互规范作用,推动民主政治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8.
责任行政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必须对自己所实施的行政行为承担责任,整个行政活动应处于一种负责任的状态,不允许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只实施行政行为,而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责任行政是民主政冶和法治国家的必然诉求,也是实现政府高效、廉洁的基本保障。在社会转型时期,实现责任行政对于我国政府转变思想、实现职能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它的实现基于完善的外部监督机制、健全的内部责任控制机制和高层次的公务员行政伦理建设。一、完善的外部监督机制是实现责任行政的基本前提责任行政主要体现在公共政策的民主化、行政管理的高效化和价值取向的道德化三个方面,是民主、效率和道德的整合,而民主、效率与道德建立在有效的民主、法制和道德监督之上,由此形成了外部监督的三个组成部分。 1.民主监督。民主监督的关键是政府行政活动的公开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中国社会分层呈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表现在社会正义层面是贫富差距日益拉大、社会不公日趋严重、社会权利与资源占有的日益集中等。社会正义缺失严重,必将影响社会的长远发展与国家的稳定。要实现社会分层结构达到橄榄型结构这一目标,关键是社会正义如何实现并得以维护的问题。政府要承担起必需的责任,建构起更为合理的社会制度、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的保障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人民群众与社会力量的积极介入。  相似文献   

20.
李建华  蒋林峰 《求索》2012,(1):92-94
创新社会管理是一个多途径选择过程,而社会道德建设就是其中之一。创新社会管理的道德意义在于实现社会正义、建设生态文明和提升公民道德;我国有较为完备的道德文化体系和丰富的道德治理经验,这为创新社会管理奠定了道德基础;基于道德建设的社会管理创新应注重发挥公民的主体作用、健全道德文化引导机制、完善以人为本的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