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一、我国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和问题一是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与国际规则趋于一致。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相继制定颁布了商标法、专利法、反不正当竞争法、著作权法等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为了适应新的形势特别是加入WTO的要求,又陆续对上述相关行政法和刑法等进行了修订,进一步界定了有关知识产权的种类范围和违法责任。前不久,国家还颁布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等行政法规,从而从行政法律法规、刑事立法和民事法律的不同层面,建立起一套反映我国国情,同国际规则较为一致的保护知识产权…  相似文献   

2.
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知识的学习是刻不容缓的任务。知识产权保护是WTO协定的重要内容。1994年关贸总协定缔约方通过的《知识产权协议》明确规定,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对智力创造成果和工业标记依法享有的权利,广义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著作邻接权、专利权、商标权、商号权、地理标记权(原产地域保护)、商业秘密权(未公开信息专有权)、植物新品种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的权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  相似文献   

3.
《公安研究》2011,(2):38-38
漆昌国在《理论与改革》2010年第3期撰文认为,我国现有的立法状态下,尽管对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仍存在许多不足,但是我们在对其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必须以刑法和知识产权的属性为出发点,注意刑法保护知识产权的适度性。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正确处理私权和社会公共利益的矛盾,也只有在此原则的指导下,方能正确处理实践中的许多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4.
劳动权在现实中被侵害的现象非常严重,现行刑法对劳动权的保护在范围、犯罪主体、惩罚措施等方面均有不足之处。通过刑法修正案的形式在刑法中设立专门篇章,内容上增设罪名、增设危险犯、加大单位犯罪和罚金刑的适用.可以更好地保护劳动权。  相似文献   

5.
我国食品安全的刑法立法大致可以分为单行刑法、刑法典、《刑法修正案(八)》三个阶段.从整体上看,食品安全刑法立法呈从严趋势,但仍有保护不力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立法模式、法定刑设置和犯罪种类规定上.未来我国食品安全刑法立法前景应是法益保护范围的扩大和提前,这主要是基于食品行业风险、经济刑法全球化以及刑事政策的考量.  相似文献   

6.
2008年4月22-24日,"全球化时代的知识产权犯罪及其防治"学术研讨会在浙江省义乌市召开,参会论文50余篇,百余名代表参会.会议分"知识产权犯罪的犯罪学研究","知识产权犯罪的实体法研究","知识产权犯罪的程序法研究及外国刑事法对中国的借鉴","知识产权犯罪的司法实务研究","全球化时代与中国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立法与司法完善"五个单元展开学术研讨,与会者不仅坚守对刑法基础理论的分析,亦对刑法适用层面予以关注,学术研讨带有很强的目的性、现实性和前沿性.  相似文献   

7.
我国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在立法实践申一方面不断地扩大规制范围,同时又在特定阶段进行有选择地缩小惩治领域.其主要原因在于,知识产权制度的产生存在深刻的利益背景,因此知识产权的刑事立法要受到利益价值观、战略价值观、功能价值观的影响.通过对不同价值观的评析,认为仍然存在的立法空白领域,不是立法者的疏忽,而是在不同价值观指导下均衡选择的结果.即使未来刑事立法的变动可以选择价值观的倾向性,但是这种变动不应该以丧失平衡发展为代价.  相似文献   

8.
刘宇 《人民论坛》2021,(3):73-75
从世界范围来看,专利权刑法保护的立法模式主要可分为三种。通过对国内外三种专利权刑法保护的主要立法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我们认为重点保护立法模式可作为过高的惩罚性赔偿之补充。因此,我国采用的单一保护立法模式具有一定合理性,但也需要考虑本国专利权交易成本的高低,将刑法保护作为一种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9.
商业秘密是一种无形财产、知识产权,国家通过刑事立法惩罚严重侵害权利人经济利益的行为是必然的.从刑法谦抑的角度考虑,对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主要应当以民事手段和行政手段为主,刑事保护是一种补充.商业秘密的刑法保护要坚持必要性原则、适度性原则,本土化原則和前瞻性原则,对利益平衡、价值取向、战略选择等做全方位的考量.  相似文献   

10.
新政     
《群众》2018,(4)
正北京: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2018年北京市知识产权工作会议提出北京将不断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机制,积极构建"行政执法、司法审判、多元调解、商事仲裁、法律服务、社会监督、行业自律"为主要内容的"七位一体"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加快建设中国(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中国(中关村)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培育一批高价值核心专利,加快产业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  相似文献   

11.
王小龙 《中国发展》2012,12(5):36-40
该文分析了中国台湾地区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的立法情况,认为其对大陆地区具有重要的启示,通过吸取其有益经验能为大陆知识产权保护刑事立法改革和完善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权利冲突隐含着知识产品的外部性及其产权的再配置问题。权利的初始配置始终是不完全的,随着知识价值的增加,不断增强的外部性要求内部化,进行权利的重新配置。知识产品外部性的内部化,扩展了权利保护的客体与范围,使原来相容并存的权利变得相互排斥,权利冲突由此而生。  相似文献   

13.
人身权利的刑法保护既是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基本蕴涵,又是和谐社会民主法治的必然要求。然而,我国当前人身权利的刑法保护仍存在主体不平等、权利范围及保障手段不全面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人权保障总体水平的发展。针对此问题,为完善和发展和谐社会下人身权利的刑法保护,我们应注重实现人身权利刑法保护的全面化、平等化与特殊化,使我国人身权利的刑法保护水平与国际社会相接轨。  相似文献   

14.
《人权》2016,(1)
The property rights of a criminal suspect ar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human rights,but,unfortunately,may be restrained by factors in the investigation process like judicial stereotypes,legal regulations,and a lack of initiative on the part of the rights holder,which,from time to time,may result in infringements of such rights.Thus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probe into the reasons why such infringements occur and sort out the contents about enhancing property rights protection of criminal suspects in the amendment to Criminal Procedure Law.To counter the existing disregard for property rights protection of criminal suspects and its legislative deficiency,judicial reform must be carried out as to three aspects:procedural improvement,institutional establishment,and judicial transformation property rights ideas in criminal proceedings.  相似文献   

15.
商业秘密权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知识产权的较新知识产权。商业秘密权自身有着鲜明的特征.其内容和法律保护也同样很有特点。对商业秘密权的研究应当深入.完善商业秘密权的立法规定和司法程序,加强对商业秘密权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6.
传统知识(TK)的知识产权保护是一个全球性的新课题,在现行的知识产权法律体制下,传统知识的知识产权遭受不当侵害也成了一个全球性的突出问题。作为“传统知识”的侗族大歌由于没有有效法律机制的保护同样不可避免地遭受了不当的侵害。本文提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趋势下,侗族大歌知识产权保护当务之急应在署名权、改编权、演唱权、演唱者权、传播权、经济利益分享权等几个方面来进行立法保护。  相似文献   

17.
孟奇勋 《桂海论丛》2007,23(3):45-47
知识产权制度是一个社会政策的工具,提高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能力,已成为维护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的战略性武器。知识产权制度的非理性扩张,使得政府作用介入成为一种必然,通过培育私权精神和促进经济效益,从国内外两个层面作出合理选择和战略安排,我国的知识产权战略才能得以良性运转。  相似文献   

18.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各国纷纷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大背景下,中国的企业应有效地应对侵犯自己知识产权的行为,合理地确定损害赔偿数额。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刑诉法关于财产强制措施的规定不够完善,缺乏检察监督等外部制约,致使侦查人员采取这类侦查措施的自由裁量权过大,在实践中出现对公民财产权利保障不足的问题,从构建我国刑事财产强制措施体系的角度,论证正确应用财产强制措施对经济案件的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知识产权的负价值功能日益突显及其为公众所普通认识,知识产权危机出现迫使人们对知识产权权正当性问题进行反思。从知识产权的起源入手,基于哲学理论追溯其正当性。不难发现,知识产权需要权衡私权与公权并确立其人权价值基础,才能具有实质正当性。这就必须有一定的法律限制,即在个人利益、他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进行一种利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