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翻开《二十八团(现二十九团)团志》,有两页是关于团场"英雄人物简介",介绍在团场屯垦戍边中有过显著贡献的"草根明星"。其中有一个人的故事最曲折、经历最传奇——他就是农二师二十九团退休职工玄怀珠。虽然他退休已经20年,但他的"明星"光芒却一直没有暗淡,他的故事也让人留在了心底、挂在了嘴边,令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2.
正俗话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然而,在农七师一三0团就有这样一位老人,他叫王学发,已经78岁,他数十年如一日地为团场干部群众做着力所能及的好事,开开心心地当着他的"四大员"。有心人统计过,王学发退休18年来,义务做"报刊发行员"为团场职工群众发放报刊杂志11.5万余份,为居民送发信件、高校录取通知书、邮包等600多件;当"政策宣传员"先后向居民宣传各类政策法规1000多次;当"‘三老’巡逻队员"防止各类治安案  相似文献   

3.
正五月的二师二十四团阳光明媚,花香四溢。在团场,到处都能听到职工群众感恩的话语……是他为条件落后的团场职工带来光明;是他的努力让团场的孩子走进了双语幼儿园;是他的不辞辛劳让团场退休老人有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他就是河北援疆干部张伟。"七对一"开启对口援疆新模式2014年3月底,张伟肩负着援疆责任,从河北张家口市来到二十四团。他安顿下来的第二天,就开始下  相似文献   

4.
正他是一名普通的连队职工,他是一名普通的一线党员,"我觉得,作为团场的职工,按照订单合同规定,向团场交售棉花是我的责任,我要做诚信职工。"这是他最常说的一句话,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兵团人诚实守信的精神,处处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他就是一二九团九连职工胡开科。胡开科是一个黑黑瘦瘦很腼腆的人,在九连承包了60亩棉花地,他的妻子王静先天残疾,女儿正  相似文献   

5.
25岁的宋振楠,在新疆大学毕业两年后,决意扎根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二师三十七团。"这儿是兵团向南发展的扩建团场,发展潜力大,有奔头,我决定不走了。"他说。风沙中的"倔小子"2019年2月,宋振楠被团党委安排在三连工作。三十七团是二师最南端的团场,距铁门关市750公里。  相似文献   

6.
正今年50岁的杨立润是十师一八三团四连的一名普通职工,带着妻儿一家四口人从陕西老家来到团场扎根,转眼间已经过去15年了。初来乍到,生产生活中处处需要组织及别人帮助的他,如今成为团场有名的致富能手,荣获过师市"弘扬兵团精神先进个人"、团场"先进生产者"荣誉称号。感受大家庭的温暖当年来到兵团扎根后,按照团场土地承包到户原则,杨立润承包的土地面积还不到100亩。了解到杨立润种大田  相似文献   

7.
西汉汉武帝时代,有个叫儿宽、又称倪宽的人。班固所作《汉书》,有他的传,说他是千乘县(今山东省高青县高苑镇北)人。精通欧阳尚书学儿宽小时候勤奋好学,又很聪敏,所以学识日渐增长。后来专门研究《尚书》,并拜欧阳生为师。由于儿宽在研读《尚书》方面有一定造诣,被西汉的郡国选拔为博士。儿宽担任  相似文献   

8.
正一位坚强刚毅、敢于拚博的人,一位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的的人,一位身残志坚、充满信心的人,成为团场远近闻名的"小富翁",让人刮目相看。他就是五师九○团五连残疾职工顾明光。顾明光现年45岁,在外承包了230万元的工程,成为了团场连队职  相似文献   

9.
<正>当你走进农二师二十四团七连,只要提起伊买提,男女老少都会竖起拇指说:"伊买提,他真行,精通维、汉语言,七连的秋产品采收全靠他了"。伊买提,今年50岁,已是儿孙满堂,是焉耆永宁乡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10年前,他和妻子早出晚归地经营着自家15亩果园。2000年,他看着本乡一部分农民一到7月就到团场打工,直到11月带着厚厚的人民币回来,2001年秋,他亲自跟随这些打工队伍来到团场,看到团场望不到边的经济作物摆在那里,等待着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农九师一六七团全面落实抓安全"三延伸"、查隐患"四到位"工作措施,把安全生产进一步细化分解落实到每个层面,确保生产平稳运行。抓安全"三延伸",即由团场抓综合监管向连队(单位)抓安全环节延伸,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连队(单位)";由基层连队(单位)抓安全环节向班组具体抓安全延伸,创建安全生产基层防范工作示范组;由大社区推动安全生产源头治本向小区引导人人做安全事延伸,有针对性地实施动态管  相似文献   

11.
<正>常常想起一个和"马"有关的地名——"马号",兵团的老一辈对这个地名大都很熟悉。在六七十年代,每个团乃至每个连都有一个畜牧养殖点,这个地方远离团部或连队常常被人们称之为"马号"。在这里居住的人们被称为在"马号"居住,兵团有多少个这样的团场,就有多少个像这样的地方。这也许是兵团的专利了。这里是兵团一个团场的边缘,准噶尔盆地的边沿地带。再向深处就是中国的第二大沙漠——古尔班通古  相似文献   

12.
正1994年3月,为支持新疆的建设和发展,支援西部大开发建设,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程红与妻子郑乐珍带着2周岁大的女儿来到二师二十九团九连,这一干就是20余年,也由一个"外乡人"变成了真正的兵团人。在这20多年来,他干过拖拉机司机、拿起过坎土曼、背过粪筐、种植过棉花。多年来,他扎根在团场无怨无悔,依靠团场的好政策,逐渐走上了富裕的小康生活。时时刻刻用一颗感恩的心报答团场对他的恩德,受到职工群众的好评。  相似文献   

13.
<正>看着满载金黄麦粒的货车以"龙鑫物流信息中心"的名义从团场出发,职工党双龙总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快乐,他说:"过去只知道种庄稼,如今也尝试着闯市场,开这样一家物流公司虽然很累但却很有成就感,这是自己一生中最大的事业。"党双龙是一师四团十二连的普通职工,最新身份则是阿克苏龙鑫物流信息中心总经理。去年,在团党委的鼓励下,他投资近百万元购买3辆货物装卸集装车,并与阿克苏火车站货流公司签订合同,长期往返团场拉运农  相似文献   

14.
<正>严光是土生土长的军垦第二代,在团场改革的大潮中大显身手,夫妻二人依靠多种经营走上了一条致富的道路。刚从事土地承包,一切都是空白,工作中,他虚心向老职工学习,遇到疑难问题就及时向技术人员请教,平时注意搜集整理有关种植棉花的资料,依靠科学管理和踏实肯干,走出了一条种植致富路。  相似文献   

15.
他叫范志明,今年42岁,是农二师二十二团五连一名普通职工,2005年3月,他带着妻子和儿子从河南濮阳来到了这里,成为兵团百万建设大军中的一员.在这7年里,使他深深感受到在团场这块热土上,兵团人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精神,通过几代人的奋斗使得亘古不毛之地变成了万亩良田,并且执着追求,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神话.他为他是一名兵团人而感到骄傲,也促使他以信念为方向,化知识为动力,铸理想为钢犁,为团场的不断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6.
正"欧阳组长,这次的谈话对象是一名村干部。前不久,我们已经找了他一次,他拒不承认收受村民财物的事实。今天再次找他,他还不开口,怎么办呢?"作为县纪委派驻县委办纪检组长,我刚上任没几天,就接到一个反映农村干部向村民索要"好处费"的案件线索。十九大报告指出:"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这是典型的"雁过拔  相似文献   

17.
正一颗平常的心,一个平凡的人,一项平淡的工作。他却用朴实的理念,默默地奉献,书写着一个无悔的人生。他曾经在基层农业连队任6年连长,2003年调任水管站站长已有整10年了。10年来,无论是数九寒冬,还是酷暑炎夏,风里来,雨里去,团场122公里的渠道维护保养和47个渠管点都留下了他坚实的足迹。他把人生最壮丽的年华和宝贵的青春奉献给了团场的水利事业。他就是二师三十三团水管站党支部书记、站长朱红星。"人活着就应该多做些实事。"这是朱红星常说的一句话。熟悉朱红星的人都知道,他的日  相似文献   

18.
一六四团是以农业为主的团场,经济结构单一,规模效益不高,对此,团党委制定了加大科普力度,引进新技术和新品种;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加大管理力度,向管理要效益;深化团场内部改革;重点建设"五个工程活动"等一系列政策,推进小康连队和团部的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正"这样的拴心留人举措真棒!""非常好!""我们很愿意留下来参与双河市的建设。"近日,五师双河市八十九团创业孵化园"暖心招贤榜"的公益信息在社区电子屏上一公布,迅速在20多个QQ群上传开,不多时收到辖区300多人的回复。有的人已着手布置"微商店",有的成竹在胸准备签订创办合作社协议,还有更多职工群众纷纷向笔者表示这样的拴心留人、助力创业举措非常棒,有这么多好政策,谁不愿意在团场创大业呀!边境团场打出创业"招贤榜"为搭建创业平台,八十九团建设  相似文献   

20.
<正>姜显全是农十师一八八团十连的一名普通机务工人,今年虽不到41岁,但从事农机作业、土地种植已有20多年的历史,算得上是团场机务战线上的"行家里手"了。而且,每年他都靠着农机作业和土地种植获得10万元以上的纯收入,成为团场机务工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