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是民事诉讼程序的重要环节,是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案件和对案件做出裁判的前提和基础。我国《民事诉讼法》对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并未赋予其应有的地位并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是规定了审前准备工作。本文在分析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地位的基础上,指出了审判实践中审前准备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构建我国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的立法设想。  相似文献   

2.
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具有形成争点、固定证据和促进和解的功能,改革和完善审前准备程序是我国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从审前准备程序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以美国、德国为代表的国外审前准备程序,并借鉴国外经验,为完善我国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提出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我国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不完善的现状,提出设立审前听证制度为我国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的构想。就审前听证制度概说、审前听证制度之构建(审前听证制度包括听证预备程序和听证会两个阶段;审前听证会包括听证诉答程序、申请法院调查令程序。证据开示程序、听证调解程序、自选合议庭程序和庭审告知程序等一系列程序)以及审前听证制度的基本价值等几个方面论述这一构想。  相似文献   

4.
杨虹  陈德元 《河北法学》2002,20(5):144-147
针对目前我国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不完善的现状,提出设立审前听证制度为我国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的构想。就审前听证制度概说、审前听证制度之构建(审前听证制度包括听证预备程序和听证会两个阶段;审前听证会包括听证诉答程序、申请法院调查令程序、证据开示程度、听证调解程序、自选合议庭程序和庭审告知程序等一系列程序)以及审前听证制度的基本价值等几个方面论述这一构想。  相似文献   

5.
审前准备程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诉讼中的审前准备程序是开庭审理前的一个诉讼环节,其内容和做法各国不尽相同,但从西方各国民事诉讼法共同的发展趋势来看,民事诉讼活动由偏重开庭审理而转为审前准备与开庭审理并重。审前准备程序成为民事诉讼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我国正在进行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不少地方推行"一步到庭"的做法,使民事审判弱化了审前准备工作。这种改革的利弊和走向如何,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6.
近来,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其中关于改革我国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也被理论界广泛关注。本文在考察各国民事审前准备程序,认真分析其设立旨意和诉讼价值的基础上,深入检讨我国当前民事审前准备程序的现状及其弊端, 为完善我国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观念上,庭审程序是诉讼程序的核心,审前程序的设置是为了能够使庭审活动顺利、有序的进行。但从西方各国民事诉讼的发展来看,审前程序日益成为民事诉讼中重要的一个阶段。民事审前程序设置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到民事审判的公正和效率。我国的审前程序中还尚有不足,需要在借鉴他国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国情况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8.
完善我国民事诉讼审前程序十分必要,我国民事诉讼审前制度存在明显的缺陷,亟需建立和完善举证时限制度、证据交换制度和审前会议制度。  相似文献   

9.
关于设立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国民事诉讼立法所固有的缺陷日益显露 ,突出的问题就是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审前准备程序。在介绍西方各国审前准备程序及其改革的基础上 ,提出在我国设立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的构想。  相似文献   

10.
易明 《法制与经济》2010,(12):62-62
审前准备是我国民事诉讼程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的构建也是近年来我国司法改革的努力方向。文章从介绍国外两种审前程序主持主体的立法模式入手,介绍了我国司法实务采取的模式,并对其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11.
我国目前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中存在着职权主义色彩浓重、相关证据制度欠缺等不足,有必要借鉴国外审前准备程序的成功立法经验,结合我国现行的法制环境及司法实践,建立以当事人为主体,以诉答程序、证据交换和审前会议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民事诉讼准备程序。  相似文献   

12.
审前返还刑事涉案财物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审前返还刑事涉案财物制度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一旦出现返还错误就很难通过合理途径追回涉案财物以弥补国家遭受的利益损失.完善我国的审前返还制度,一是应当合理限制可审前返还的情形,尽量由当事人通过民事诉讼程序主张权利;二是改革审前返还程序,降低返还错误的可能性与疏通救济途径;三是对民事诉讼法进行相应修改,使检察机关可提起公益诉讼;四是建立相关配套措施,确保审前返还制度的功能发挥.  相似文献   

13.
李双玲 《法制与社会》2012,(24):158-160
时隔20年,广受关注的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二次审议稿于2012年4月24日提交中国最高立法机关审议,草案在第一次草案的基础上作出进一步修改,就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的规定不尽如人意.本文在修改之际对我国审前准备程序的概况、现行法中欠缺和弊端进行评析,对其加以审视和检讨,试构建适合我国的审前准备程序模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比较方法 ,以美、法、德三国为代表对国外民事诉讼中的审前准备程序进行了若干研究。第一部分介绍了国外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的概况。第二部分对它们的共同特征进行概括和探讨。在此基础之上 ,本文第三部分运用美国法理学家萨默斯的程序价值理论对国外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展开论述。对国外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的研究是我国诉讼法学领域新近颇受关注的课题 ,笔者谨以此文作抛砖引玉之举。  相似文献   

15.
邸雅婧 《法学论坛》2005,20(3):21-23
传统的审前程序是为庭审作准备而存在的,其功能因此而受到限制.本文提出审前程序的独立和自治应当成为我国民事诉讼立法的方向和目标,并分析了其具体内涵,以及审前程序与诉答程序、举证时限与证据交换的关系,并建议审前程序的法官与庭审法官应采用合一制.  相似文献   

16.
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已日益成为民事诉讼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审前准备程序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民事审判的公正与效率。本文深入检讨我国当前民事审前准备程序的弊端,并结合我国实际以及借鉴吸收美国有益经验和成功做法,提出了构建设想。  相似文献   

17.
争点整理程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前准备程序在我国已经进行了概念性的讨论,在某些方面也形成了零碎的制度。但是,不管在理论上,还是在程序构建上都存在不少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大陆法系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率先吸取了英美法系的合理做法,特别是我国台湾地区的学者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已经十分深入,并且于2003年2月7日公布的新民事诉讼法已经把审前准备程序作为第2编第一审程序、第1章通常诉讼程序、第2节言词辩论之准备的重要内容作了详细的规定。为使我国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从程序准备向实体准备、从促进审理的集中化和连续化向推进审前和解转化,本文选择争点整理程序这一审前准备程序中重要节点进行探讨,意在为构建我国民事诉讼争点整理程序厘清思路,清除错误做法和观念,充分发挥争点整理程序在审判实践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法国民事诉讼审前程序评介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审前程序的设置主要在于对付庭审过程的突然袭击,这一诉讼环节设计基于案件在当事人之间非经充分准备不进入庭审的理论预设,这也是各国构建审前程序的共同之处。判断程序公正的重要标准是诉讼过程中的公正,即“整个诉讼过程中公正地对待作为当事人的冲突主体,保证冲突主体有足够和充分地表达自己愿望、主张和请求的手段、行为空间。”①审前程序在整个民事诉讼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然而根据我国目前有关立法及司法实践可看出,我国民事诉讼中并不存在类似于两大法系国家中的审前程序。由于审前程序的缺失,致使民事诉讼程序本身应具…  相似文献   

19.
刘凤杰 《法制与社会》2014,(12):124-125
本文主要从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的涵义和基本特征,以及它的价值基础和功能基础来进行论述,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于我国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从起诉和答辩的程序完善、证据收集和交换制度的完善、增设释明权制度、增设审前会议制度等这四个方面来进行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20.
陈希 《法学杂志》2006,27(5):114-116
民事司法改革实践中,审前准备程序作为一个独立的程序逐渐得到重视。但法律制度的滞后性给改革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阻力,而审前准备程序制度的选择、设计是否恰当,将直接影响民事审判制度目的的有效实现。本文试图通过对审前准备程序目的、任务的分析,探究其在民事诉讼中的功能所在,并希望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的建设和完善提供一定的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