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8 毫秒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实行了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联产承包责任制越来越成为合作经济的主要形式,开创了农村商品生产日益发达的生动局面。 这种联产承包责任制,适应农村商品生产大发展的需要,从我国农业生产的自然特点及其社会性质出发,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  相似文献   

2.
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出现了一个生气勃勃、欣欣向荣的新面貌。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特别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开拓了一条新的路子。它是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一种创举,是对马克思主义合作制理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农业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形式是农业教育。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并结合农业教育现状,提出了如何改进农业教育、提高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从而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一是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制,二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揭示了我国农业改革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农业生产经营形式演变的主要趋势.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核心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关键是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推进农村改革,就是要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的前提下,不断创新农业经营体系,鼓励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使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更有活力.  相似文献   

5.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全党工作重点转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并集中主要精力首先把农业搞上去的战略方针。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农村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初步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农业发展道路。在农村经济改革中,安徽最早创造了大包干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农民在生产领域中的自主权问题,因而走在了第一步改革的前面。农村经济改革的第二步是调整产业结构,改革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使整个农村改革深入到流通领域。安徽农村在第二步改革中也  相似文献   

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我国农业沿用了 2 0多年的以家庭为生产单元的分散的生产组织形式面临很多现实的矛盾和问题 ,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 ,非常迫切地需要创新新的生产组织形式 ,提高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使农业走上产业化道路 ,从而达到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农民收入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建国初期,由于我国人口政策的失误,人口大量增加,劳动力数量急剧膨胀。在这一时期,我国农业生产是以生产队或生产大队为单位进行的,由于缺乏明确的分工,加之于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使得日益增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以隐性失业的形式存在。其表现形式是农民的劳动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导致农业的劳动效率和劳动生产率低下。1979年以来,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形式代替了集体,赋予了农民的经营自主权,使农民逐渐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由于农民的收入与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的劳动效率  相似文献   

8.
苏星 《前线》1962,(19)
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促进我国农业生产更快地发展,农村青年迫切需要学习和掌握农业生产的技术经验。我国农村农业生产的技术经验,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新技术,新经验,即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经验。例如,科学育种和良种的推  相似文献   

9.
曹国颖 《世纪桥》2010,(3):28-29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这是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必然选择,也是解决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因此,正确认识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的组织形式及其特点,对于帮助提高农民收入、组建合作组织及实现农村改革与发展的"第二次飞跃"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商品经济的发展,强化集体统一经营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已成为农村改革的迫切任务。近来有关这一问题讨论的主要内容概述于下。一、什么是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人指出,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初期提出来的概念。当时的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生产责任制形式,由于都是联系产量的,所以都叫联产  相似文献   

11.
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农业家庭经营组织形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雷原 《求是》2000,(12)
始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我国农村改革的基本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即由集体农业的农业经营组织形式转向家庭农业的经营组织形式。80年代中期前,家庭农业带来了我国农业的超常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随着家庭土地承包制制度优势的释放,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有所放慢,同时随着对土地规模经营的探索,有人认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造成了规模经营的困难,农业规模经营与家庭经营体制是不相容的,  相似文献   

12.
紧紧扭住促进农民增收不放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求是》2004,(5)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近年来,中央明确提出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当前则主要表现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新春伊始,党中央、国务院以一号文件的形式,将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若干政策意见公之于世,这必将对我国整个农业和农村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农民是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主体,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我国的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社会面貌的巨大变化,而经济体制改革最初就发轫于…  相似文献   

13.
董峻 《党建》2010,(2):29-31
回顾2009年,在“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继续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粮食再获丰收,主要农产品生产稳定、供给充足,农业各业平稳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改革扎实推进,农村民生逐步改善,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4.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当前农村经济已开始进入以调整结构、提高效益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新阶段。我们必须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深化农村改革,保证到本世纪末使农村经济发展再上一新台阶。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已开始进入以调整结构提高效益为主要特征的新阶段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总人口相当于世界总人口的1/5,农业人口相当于印度的总人口。如果我们的农业和粮食生产出了问题,世界上的任何国家也帮不了我们;如果我们的农村经济不能登上新台阶,我国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正当前,我国农业与农村社会发展仍然处于相对艰难的阶段。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等问题仍是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主要难题。而农村基础设施是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在农业生产和非农生产的增长中都发挥着显著的规模经济效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社会发展的先行  相似文献   

16.
农村规模经济是指农业大户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在社会分工的基础上,从传统农户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某个环节的商品生产或服务活动。与传统农户相比,农村规模经营拥有较多的专业性设备、较先进的技术,在某个环节上实现了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运作。农村规模经营既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又突破了家庭的生产边界,是农业生产经营形式创新、产业组织模式升级和传统农户经济整合变异的产物。它是一种全新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具有许多现代农业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前线》1962,(12)
合理安排和使用农村的劳动力是当前郊区人民公社各生产队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我国目前农业生产主要是依靠手工劳动的。因此,农业生产的发展,除了自然条件这个因素以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农业劳动力的多少、强弱。但是,有了农业劳动  相似文献   

18.
一、有关农民工问题的基本情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据我们了解,我国约有4.8亿农村劳动力,其中3.2亿多为农业劳动力,从现实情况看,农业生产只需要约1.7亿劳动力,有大约1.5亿为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方式是  相似文献   

19.
农村税费改革是农民减负的治本之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景钧 《新视野》2001,(4):18-19
农村乱收费是农民收入减少、负担加重的重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抛弃了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生产方式,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正确农业政策,我国的农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农民生活也有了显著提高。目前,我国农村的整体形势是好的。农业生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不足的局面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实现了“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的稳固局面。如今,我国粮食库存充足,粮价平稳,农副产品丰富,市场供应充足,这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最根本保证。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在农业,农村和农民方面存在的问题,主…  相似文献   

20.
一、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农村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随着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成为一项紧迫任务。 1、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主要以家庭为经营单位,而面对变化无常的国内、外大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