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的学术思想关系是国外马克思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列宁在<哲学笔记>中关于如何"理解马克思"的论述被视为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存在学术差异的重要论据,但在几乎写于同一时期的<卡尔,马克思>中,列宁强调研读恩格斯的著作对于理解马克思的重要性,提出"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见解.重审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本,需要经过审慎的互文解读,考量作者同一时期创作的文本群.在列宁诞辰140多年后的今天,重审列宁关于"理解马克思"与"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两段论述,对我们深入思考马克思恩格斯的学术思想关系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薛俊强 《探索》2006,4(3):170-176
当前学界兴起一股用"差异"、"对立"、"还原"的方法来研究马克思和恩格斯哲学思想的理论思潮,这一思潮无疑是有意割裂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思想.本文对有代表性的两种观点进行讨论,并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不存在本质的差异,他们的哲学思想是同一中的"差异".澄清这一点,对于当前正确认识、评价和研究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思想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为重要的概念之一,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主要是批判性用法。日本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创建了"ishikikeitai意識形態"这个日语术语,被早期马克思主义宣传者转译成汉语,其中发生了术语涵义的转化或"误译",与这一概念列宁和苏联理论界中性化用法的影响相契合,在汉语语境中形成"意识形态"这一术语的中国式话语特色。  相似文献   

4.
《学习导报》2015,(5):33
友情对于马克思来说,是一件神圣的东西。曾经有一位党内的友人在访问马克思的时候,很失礼地谈到了一些对恩格斯的意见。这位朋友认为每天过着锦衣玉食生活的恩格斯应该帮助马克思解决金钱上拮据的问题,应该给予马克思更多的援助。听完这些,马克思立即义正词严地阻止他继续说下去:"我和恩格斯的关系不允许其他人多管闲事,事实上,恩格斯对我的照料无微不至。"  相似文献   

5.
倪薇 《探索》2001,3(4):79-81
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曾有过整个俄国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马克思既承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可跨越性,也承认资本主义生产力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可跨越性.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把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看成是前资本主义国家实现"跨越"的决定因素.俄国和中国并没有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中国革命的胜利不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有关设想的验证.  相似文献   

6.
保持党员领导干部"社会公仆"的本色,是一个与整个社会的演进和党的建设状况密切相关的有机系统.为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迫切需要我们对此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明确在改革开放条件下更好地保持党员领导干部"社会公仆"的本色.一、从"社会公仆"到"人民服务员"的历史回顾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公社经验教训时,提出了防止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的思想.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国家的一切公职人员,  相似文献   

7.
孟庆仁 《探索》2006,4(2):170-173
中国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合法性”问题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正确深入地、而不要错误肤浅地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哲学思想,包括哲学文本。俞吾金先生《运用差异分析法研究马克思的学说》一文解读出的马克思与恩格斯存在根本差异的观点是缺乏根据的;俞先生在《从思维与存在的同质性到思维与存在的异质性》中解读出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哲学基本问题的认识上存在根本差异的观点,不仅曲解了马克思的思想,而且曲解了恩格斯的思想。近些年来,我国哲学学术界类似《差异分析》这样的文章大量发表。这在改革开放初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今天再像改革开放初期那样贩卖西方学术思想,就没有任何积极作用了。  相似文献   

8.
恩格斯逝世后,恩格斯思想逐渐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关注的对象,尤其是对其晚年思想的研究兴趣逐渐增强,并形成了一系列成果。这些成果最终落脚点都是恩格斯思想与马克思思想的关系问题。因此,恩格斯和马克思的思想关系问题一度曾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研究的一个中心课题,也是近几十年来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60、7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对立论"大为流行,8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同质论"与"对立论"争锋相对;在这个争吵的过程中,逐渐酝酿出了一种调和二者的"差异论"观点,并逐渐占据支配地位。深入解剖析这些观点的片面性,有助于正确对待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中各自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资料库     
《军队党的生活》2008,(7):90-91
共产党名称的提出共产党这一名称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最先提出的。1843年,恩格斯的《大陆上社会改革运动的进展》一文中第一次出现了"共产党"这个词。1847年年底,马克思、恩格斯在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  相似文献   

10.
《求实》2015,(6)
晚年恩格斯确认了"马克思学派"的基本观念,构建了"唯物主义辩证法"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内在逻辑,其学术探索并非对马克思思想的重复表达,而是在新时代条件下的理论拓展。他建构的"我们的理论"是否反映马克思哲学特质,是百余年来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西方马克思学界从不同角度展开的论争各具价值,但都不能否认晚年恩格斯与马克思政治立场的一致性以及晚年恩格斯经典文本的独特价值。回到晚年恩格斯的文本视界,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特质、现实功能及其历史流变,可以把握晚年恩格斯思想的内在逻辑及其传播效力。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学者在恩格斯和马克思的自然观的比较问题上有不同的理解,从各自的立场对恩格斯和马克思在自然观上的一致和差异作出了不同阐释,概括起来有一致论、对立论和异同论三种观点。我们认为,不论是对实践的理解还是对自然概念的分析抑或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剖析上,恩格斯与马克思的自然观具有诸多的一致性;他们的自然观不是对立的而是互补的,其集中体现在实践观点、自然概念和辩证法三个层面。正是恩格斯与马克思在自然观上的互补使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作为一个整体,构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对当代人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人类学一方面来自马克思和恩格斯所经验的关于工人阶级状况的事实,另一方面来自关于人和世界、精神与异化、类本质以及实践/生产本体论的影响。在哲学人类学层面,马克思主义人类学与当代本体论人类学之间的联系来自马克思关于人的"类本质"的观点,这种联系已经受到当代人类学的重视;马克思主义人类学关于资本主义的辩证形式分析,对于当代人类学研究国家、权力和阶层仍然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在实践层面,马克思主义人类学与当代人类学中的"积极行动人类学"和"本体政治"也有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及相关文献中,并未提出"东方落后国家可以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命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实际上讨论了两个问题:一是俄国农村公社不经历资本主义制度,而吸收资本主义的一切文明成果;二是俄国农业公社经历双重革命,保留必要条件,不必毁灭而直接进入共产主义.马克思对第一个问题给予了肯定的回答,第二个问题则没有明确回答,然而十多年后恩格斯基于新的历史环境实际上否定了过渡的可能性,俄国如此,"东方落后国家"亦如此.  相似文献   

14.
吕增奎 《党史博采》2005,(6):150-153
作为马克思的终身合作者和马克思主义的共同创始人,恩格斯的历史地位和理论无疑是不可质疑的.然而,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生前,他们的思想不仅遭到资产阶级学术界的歪曲和攻击,而且也受到来自马克思主义者内部的曲解.在马克思逝世后尤其在恩格斯逝世后,西方学者中(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和马克思学学者)逐渐形成反对恩格斯的浪潮.……  相似文献   

15.
"社会存在"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范畴,正确理解这个范畴是把握唯物史观的基本前提.从一定意义上讲,整个历史唯物主义就是建筑在对这个基本范畴科学理解的基础上的.社会存在范畴源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因此要正确理解社会存在范畴,就应该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本出发.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辩证法可以称之为历史辩证法。相比于恩格斯,马克思更多地关注社会历史领域,他的辩证法主要表现为一种历史形态,呈现为一种看待事物和问题的历史性或历史主义原则。当然,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不仅涵盖了社会历史领域,而且也关涉到自然界,因此,它是统摄一切的世界观而不仅仅是一种历史观。恩格斯的辩证法给人印象更为突出和深刻的似乎是一种以自然辩证法为代表的逻辑形态的辩证法,表现为哲学教科书那般以范畴和规律为内容的理论体系。然而实际上,恩格斯也有与马克思相一致的丰富的历史辩证法思想。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或曰辩证法的历史形态与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或曰辩证法的逻辑形态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历史形态的辩证法更为根本,它是因,逻辑形态的辩证法则是果。两者的根本一致性就在于,辩证法的本质就是历史性或历史主义,辩证的就是历史的。  相似文献   

17.
庄威 《学习月刊》2012,(18):15-16
一直以来,笔者心中都有一个困惑:历来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中都会强调的关于绝对运动的思想"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马克思或恩格斯是如何证明的呢?笔者认为可以在恩格斯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的学术关系问题一直是学术研究和争鸣的焦点问题,主要观点有同一论、差异论、对立论。这三种观点对应的解释学立场分别是,理解是绝对的、理解是相对和绝对的统一、理解是相对的。因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学术上也存在着相互理解的关系,所以只有在科学解释学视野下树立对“理解的性质”的正确把握才能正确厘清马克思恩格斯的学术关系。  相似文献   

19.
读了《马克思传》,深感马克思能够成为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与他的忠实的战友恩格斯支持分不开。马克思一身穷困潦倒,因穷困有4个小孩死于非命。在困难的时候,他得到了恩格斯经济和精神上的支持。恩格斯不仅用自己的金钱甚至用自己的时间无条件地支持马克思,为马克思翻译文章,应马克思的要求为马克思写文章,不少文章都是用马克思的名字发表的。马克思则在经济上对于恩格斯有着很大的依赖性,可以说,他一生都没有摆脱这种依赖。实际上,在他们两人之间也存在着精神上和感情上的相互依赖性,他们毫不保留地相互交流思想,毫无保留地相互倾诉生活中和政治斗争、理论斗争中的喜怒哀乐,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他们两人都将对方当作了第二个“我”。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再度兴起。学界大多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应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但也有学者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实质上是历史观。学界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意蕴的探讨,经历了从强调"方法"到寻求"方法"与现实历史之间的内在关联的不断深化过程。学者们肯定恩格斯对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贡献,大多认为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上存在差异,但在思想实质上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