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基于我国各地区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的数据,通过引入产业互动比率,对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互动与集聚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整体集聚水平稳定增长及两者存在较为明显互动的背景下,制造业的空间集聚指数与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程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指数与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程度之间也呈正相关关系。这说明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机制作用有利于两者空间集聚。两者的互动作用越强,其空间集聚现象越明显。  相似文献   

2.
生产性服务业是从制造业内部独立发展起来为生产过程提供中间服务的服务性产业,具有中间投入性、产业关联性、知识密集性三大特征,对促进制造业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提高效率等具有重要作用。成都市生产性服务业己经取得较大发展,对促进本市经济持续高质量增长有显著贡献,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加快成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必须加强生产性服务业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主辅分离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加快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  相似文献   

3.
近十年来,南京生产性服务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依然面临许多问题,如制造业分离生产性服务进程缓慢,传统生产性服务业比重较大,生产性服务业对于制造业的支撑作用不强,服务经济开放水平较低等。根本原因在于,诸多束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始终没有完全消除,导致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法规支撑力度不足,“制造业发展偏好”的政策法规体系尚未完全转型到“双轮驱动”的经济发展战略上来,使得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潜力与活力没有得到根本解放。为此,必须进行南京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本文在分析南京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构建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钻石模型”以及“体制机制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模型”,解析了南京生产性服务业与体制机制的内在关联,进而提出了推进南京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及主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辽宁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基础上,从辽宁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对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互动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厦门在加快推进岛内外一体化建设进程中,提出"二、三产共推进"的战略部署,这对于全面提升产业层次,促进特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试图从制造业与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逻辑关联、相互融合及其互动发展机制中寻求启示,分析厦门二、三产发展的现状及其不平衡性,探讨厦门加快制造业产业升级,促进生产性服务业跨越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十二五"时期,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面临诸多不足与挑战,政府实现职能转型迫在眉睫。当前应从强化政府服务职能,消除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实现产业联动,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的良性机制;优化产业布局,打造特色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以及完善公共经济政策,健全法律法规等方面采取措施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7.
生产性服务业对产业集群竞争优势提升的重要效应包括:"黏合剂"效应;集聚效应或外部经济;规模经济效应;创新效应。要提升珠三角产业群的竞争优势,应大力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全面发展,包括创建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中心、筹建集群展销或营销中心、发展融资、教育培训类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行业协会。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河北省产业发展以资源性产业为主,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对制造业升级的支撑能力相当薄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河北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迈进。因此,从优化体制政策环境、建设服务业集聚区、创新产业组织模式、加强品牌运作和自主创新、促进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等诸多方面,分析加快河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多元主体合作是社会创新不同于技术创新的显著特点,政府、企业与社会组织是社会创新的三个组织主体,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组织、社会组织与企业之间以及三方相互间的合作构成社会创新多元主体间合作的基本关系形态。这三个组织主体间跨界及其多边互动伙伴关系构成完整的社会创新合作网络。  相似文献   

10.
繁荣发展济南市服务业,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省会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济南应重点发展以金融、现代物流、中介、会展等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以商贸、旅游、房地产、社区服务等为代表的生活性服务业,以教育培训、文化服务、医疗卫生服务等为代表的社会公共服务业,努力提升服务业核心竞争力。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在加强组织协调、加快体制创新、健全政策体系、实施品牌战略等方面多下功夫,为服务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1.
2010年,中国机械工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经济运行指标全面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十一五"时期,中国机械工业积极应对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经济、技术全面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经济技术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十一五"时期是所有十一个五年计划或规划各项指标完成最好的"五年"之一,使得中国由机械大国向机械强国快速迈进。主要表现在:总的产销规模、外贸规模居世界前列;拥有一批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集团;全面扭转机械工业产品整体国际形象,"中国制造"机械产品成为国际一流品牌;科技创新能力达到较高水平,科技工作有了国际话语权。但是还存在自主创新能力明显薄弱、基础发展严重滞后、现代制造服务业发展缓慢、产业发展方式较为粗放等问题,需要继续改革、创新和提高。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总体上呈现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凸显、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的显著特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和形成更多的发展新动能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支撑。围绕新动能视角下科技创新所呈现出的重要特征,尝试构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区市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实证评估。研究发现,目前我国省域科技创新能力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区域特征,科技创新实力、潜力、影响力和活跃度存在较强的不平衡性。需要进一步加大创新供给,探索产学研用合作新模式,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落后地区政策支持力度,从根本上促进我国科技创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生产性服务业可以促进制造业结构升级、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升级以及产业结构整体升级。对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作实证分析,给出山东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天津面临着通过科技自主创新打造中国未来"第三增长极"的时代背景和机遇,天津科技创新需要紧紧抓住通过滨海高新区发展领航全市发展这个最重要的定位。为给天津市有关科技立法和决策提供研究性建议,在考察和借鉴国内外经验后,得到以下对策:完善科技财政法律制度和科技税收法律制度;创建风险投资法律制度和科技服务中介体系;加强产、学、研联动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突出提升企业内部研发创新能力,打造科技"小巨人"。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工业尤其是制造业比重逐步下降,而服务业比重逐步上升,业已成为我国第一大产业。但这并不意味着服务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引擎,更不意味着我国已经进入服务经济时代。在现阶段制造业仍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引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大力发展制造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我国经济持续稳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目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造业大而不强的现状亟待改变。亟须深化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和转型升级,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助力我国经济中高速增长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不断融合发展,数据已经成为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关键生产要素。基于手工整理的2011—2020年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年报数据的研究表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企业研发创新、生产制造、市场匹配三个环节整体联动实现更高效率发展的一种高级状态。数据要素能够显著促进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且主要是通过关键性技术突破与知识创新的研发创新效应、生产流程优化与协同的生产协同效应产生影响,但市场匹配效应尚未完全显现;数据要素对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在非国有企业、高技术密集度行业与东部地区更加显著。研究结论为数字经济时代下我国如何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7.
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耦合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之间有内在的"耦合发展"现象,生产力的发展是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耦合发展的客观基础,良好的环境是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耦合发展的必备条件.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具有市场空间大、劳力成本低、生产能力强、后发优势足等优势,应适时利用这些优势将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引向"服务业大国".  相似文献   

18.
低碳服务业是随着低碳经济的兴起而产生的,与国内外蓬勃发展的低碳经济实践相比,低碳服务业的概念依然处于初期讨论中。资源节约型、综合效益型与生态安全型是低碳服务业的特点。发展低碳服务业既是实现低碳经济目标的有效途径,更是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低碳服务业应健全规章制度,促进低碳服务业有序发展;加强载体建设,夯实低碳服务业发展基础;加强技术创新,推进传统服务业改造升级。  相似文献   

19.
基于制造业基础的现代生产者服务业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现代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不能脱离现有的制造业发展的基础。只有以制造业为基础并与制造业联动来推进现代生产者服务业发展的经济政策才是切实可行的。这是因为,现代生产者服务业脱胎于制造业母体;现代生产者服务业是制造业的心脏、脑袋和起飞的翅膀;制造业与现代生产者服务业在空间上具有协同定位的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