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实行以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家庭承包制后,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获得的最大硕果.继续稳定完善现行的土地经营制,提高土地集约化经营水平,应成为党在农村的一项基本政策和稳定发展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切实保护农民利益。调动亿万农民生产积极性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改革中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切实保护农民利益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在农村稳定与发展中居于极其重要的突出地位。邓小平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民问题,他提出要“调动全国百分之八十人口的积极性”,强调给亿万农民以实惠。我国农村改革所以成功,正是由于几亿农民掌握了生产自主权而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积极性。亿万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劳动者是生产力要素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个因素。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说明,什么时候制定和执行正确的政策,努力调动和…  相似文献   

3.
薛祥 《瞭望》1987,(21)
本刊这一期发表了一组粮食问题的专题报道,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农民种粮积极性有所下降的有关情况。这些稿件,直接地反映了农民的意见,读来令人深思。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粮食生产发展十分迅速,到1984年,各地普遍出现了“卖粮难”。但近年来,一些地区粮食形势偏紧。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重要的一条,是农民种粮积极性有所下降。不少地方反映,农民对土地的投入减少,种粮面积不能得到保证。 农民种粮积极性为什么下降?从各地反映的情况看,定购的粮食与其他经济作物的比价偏低;农用生产资料涨价较快;“三挂钩”不能兑现;粮食生产的产前、产  相似文献   

4.
《瞭望》1987,(21)
粮食问题是长期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前几年,粮食生产势头不错,不少人松了一口气。但是从去年开始,各地反馈的信息表明,粮食问题并未真正解决。农村的改革深入了,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等待解决,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粮农的种粮积极性,由于种种原因受到了挫伤,粮食生产又开始徘徊不前。解决粮食问题的呼声又高了起来。为了解粮农的状况和想法,以进一步调动粮农的种粮积极性,本刊约请新华社一些地方分社的记者深入农村,在田间,在粮农的炕头上,与农民直接对话,获取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希望这篇实录对关心粮食问题的各界人士和各级领导能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瞭望》1987,(21)
上几篇我们主要反映了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的一些问题;在这里则着重报告各地重视粮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来取有力措施,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以争取粮食生产能再上新台阶。 江苏:坚持“以工补农”, 增加农业投入 稳定粮食面积,努力提高单产,力争多产粮多调出。 去年,江苏省委、省政府专门发出文件,要求省、市、县、乡各级财政增加对农业的投资,确定农村合作  相似文献   

6.
一、农村改革集中到一点,就是极大地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的经营形式。这种以家庭经济为主的经营形式,使广大农民取得独立的商品生产者的地位,有了经营自主权。加之,实行了提高粮食等基础农产品的收购价格等一系列配套改革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我国的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农村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仅在一九八四年全国粮食产量突破四亿吨大关,创历史最好水平,同时,农民在农村这块广阔的土地上施展各种才能,在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多种经营,全面发展;利用荒山滩涂,造林种果,发展水  相似文献   

7.
《瞭望》2006,(49)
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促进粮食、棉花稳定增产。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和优良品种,加大粮食生产政策扶持力度,调动和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生产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8.
有关专家和粮食主产省区的人士认为,要确保明年粮食持续增产和我国粮食生产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关键是未雨绸缪地研究解决制约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等突出问题,继续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党政论坛》2014,(8):29-29
2004年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要点:集中力量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促进种粮农民增加收入;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吴象 《瞭望》1994,(18)
农村改革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算起,至今已经15年了,回头看看,这15年是不是可以划分这么几个阶段: 第一段:从79年到84年,粮食、农产品增长得快,农民的收入了增长得快,城乡皆大欢喜 从79年——84年这一段,粮食生产迅速发展,谁也没想到这么快解决了大多数农村的温饱问题。农产品大幅度增产的因素第一条是实行了家庭承包,第二条恐怕就是粮食提价,提价打电提的幅度相当大。同时,国家还决定进口粮食,让农村,农民休养生息。这几条措施,使农村经济大受其益,所以农民热情高涨。几年粮食生产连上两个大台阶,每个台阶增加产量1000亿斤。这是历史上也很少有的连续几年这么大幅度增长的情况。那几年农民收入的增加也很快,年递增率达到10%以上,农民收入增长得多,农产品增加很快,所以政府满意,农民满意,皆大欢喜。  相似文献   

11.
加快农村税费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瞭望》2001,(3)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是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农村经济的素质和效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正在推进的农村税费改革,是涉及农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一项重大改革;是解决农村“三乱” (向农民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和各种摊派 ),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积极性,维护农村稳定的一项治本之策。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在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之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其中,农民增收困难是尤为突出的问题。近几年农民纯收入增幅逐年下降,由 1996年的 9%,下降到 1999…  相似文献   

12.
伊田 《瞭望》1987,(35)
实现粮食生产稳定发展,要解决的问题很多,首先是深化农村改革,用党的政策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同时,还要解决发展生产中的许多重要问题,开辟粮食增产的道路。改善土地质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便是一个现实的步骤。从这组报道里我们可以看到,这方面有着多么巨大的增产潜力! 经过多年来农民和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我们在改造中低产田方面已经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发掘这一巨大潜力不仅是一个良好的愿望,而且也是非是现实的。  相似文献   

13.
韩俊 《求知》2005,(4):19-21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三农问题”被列为重中之重。过去的几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村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农村改革迈出重大步伐,农村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展。这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和谐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城乡差距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观。  相似文献   

14.
农民增收事关大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改革极大地调动了 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进入90年代,我国农产品供求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长期短缺、限量供应的紧张状况已基本结束,开始进入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单一的资源约束变为资源与市场双重约束的新阶段。 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也出现了新问题:主要是农产品总量供过于求,农产品的品种、质量不完全适销对路,增产不增收。农民收入减少,带来问题很多:一是制约农民生活改善,影响农村社会稳定;二是制约农业再生产的投入,影响农业持续发展;三是制约对工业和…  相似文献   

15.
在全国夏粮丰收声中,江西省农村的基层干部和老俵们却正为卖难和粮食涨库而大伤脑筋。据了解,此类情况在全国许多产粮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应当引起重视。古语说“谷贱伤农”。收了粮食卖不出去,收到库里调不走,会挫伤农民和农村干部种粮的积极性。我国人口众多,粮食偏紧。近年来全国上下花了大力气才刚刚突破粮食生产徘徊局面,因而,切实解决这一问题,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至关重要。 既然全国粮食偏紧,为什么还会出现这种情况?情况颇为复杂,它牵涉到产区和销区各自的利益,牵涉到财政金融业方面的政策,需要各方协调,共同采取相应的措施方可解决。但不论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保护农民的利益,从而保护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则是最重要的出发点。所谓农业上的大局,唯稳定粮食生产为大。  相似文献   

16.
一、实行农业规模经营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我国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本形式的农村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商发展。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村改革的深入,从各地的实际可以看到,实行责任制初期按人(或人劳比例)平均承包土地的做法,造成了地块零碎,土地分散,难以形成较大规模,限制了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进一步提高。于是,有关人士主张将土地向部分农户集中,实行土地规模经营。近几年来,在我国许多地方相继进行了土地规模经营的试验。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条件比较成熟的地区,…  相似文献   

17.
向宁 《瞭望》1990,(44)
我国长期实行的粮食低价统购统销制度,实际上人为地压低了农产品价格,结果压抑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压抑了农业的发展。1979年以后,国家几次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收购价格,以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在销售制度方面一直未作根本调整。粮食销售价格基本上仍保持在60年代的水平上,从而形成了粮  相似文献   

18.
农业产业化是近年来农村改革与发展中一个热门理论研究话题和重大的社会实践活动。为了从本质上把握农业产业化,有效健康地推进产业化发展,有必要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上对农业产业化进行全面的研究。一、困扰我国农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及问题七十年代末以来,在我国农村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和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经营效益,并使农民收入连续九年快速增长。然而,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在深化农村改革和向市场经济转化过程中,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又出现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及问题。一是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一…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不断发展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入进行,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有效克服社会化大生产与农户分散经营的矛盾,进一步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目标,是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普遍关注的话题.针对这种情况,"十五"计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实行适度规模经营"的农业生产新的发展方向,无疑为保证农村改革,增加农民收入开辟了新的途径.从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历程和现状看,实行适度规模经营,既有客观必要性,又有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破解“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有8亿多农民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从1978年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我国农业高度分散、生产规模小、时空变异大、量化规模化程度差、稳定性和可控程度低等行业性弱点就一直存在,并阻碍着农业经济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农产品已经由长期供不应求转变为阶段性供大于求。随之出现的农产品结构性矛盾和销售不畅,使农民收入增长减缓问题凸显出来。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