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网络犯罪的形式评价应该严格遵循罪刑法定原则,网络犯罪的特殊性使得对其进行形式评价的过程中出现了解释上的困境.在运用传统刑法解释方法的同时,充分考虑网络犯罪行为的方式、对象、地点和情节等与线下行为的等置性问题,将有利于对网络犯罪作出较为恰当的评价.等置性的评价标准是网络犯罪形式评价的有效手段,将这一思维方式贯穿于构成要件符合性、违法性和有责性的判断过程,可以在网络犯罪领域更加精确地解释和适用刑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创新,从来没有哪一种事物像因特网一样,在短短的十几年之内全方位地冲击着我们的生活。网络的出现给我们人类带来了莫大的益处。但当我们高唱网络赞歌,高呼科技万岁的时候,不要忘记科技从来都是双刃剑,它在给我们人类带来进步和发展的同时,也在制造问题和新的困扰。网络犯罪就是因特网这一高科技给我们人类带来的具大灾难。本文试从网络犯罪的相关问题出发,谈一谈对网络犯罪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不纯正不作为犯罪在我国现行刑法中没有予以明确的规定,对其的处罚是以作为犯罪的法条定罪处罚的,那么如何实现不作为与作为的等值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网络犯罪的出现让传统的刑事管辖权遭受巨大的冲击。本文以传统的刑事管辖权为基础,提出了架构适用网络犯罪的刑事管辖权原则和规则。 相似文献
5.
现有动物犯罪司法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司法实际,宜"废旧立新",革新规则体系.新近相关立法的调整,彰显公共卫生安全成为动物犯罪的保护法益.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与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的犯罪对象虽有重合,但不能作同一认定.而且,就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而言,亦应区分出境和入境确定犯罪对象范围.非法狩猎罪的犯... 相似文献
6.
网络犯罪正呈现出蔓延之势。通过网络犯罪成本分析 ,低廉的犯罪成本与丰厚的犯罪收益的反差揭示了罪犯实施网络犯罪的动力。降低犯罪收益 ,提高犯罪成本是控制网络犯罪的良策。技术和法律的结合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7.
法益的体系性位置可以从法益与实定法的关系、讨论法益问题的领域两个角度来分析。在不同领域内讨论的法益,有不同的概念选择,发挥不同的功能。犯罪立法概念中的法益只能是宪法性法益,其功能在于为刑事立法者提供适当的刑事政策标准。犯罪司法概念中的法益,在入罪判断时只能是后刑法法益,可以指导解释刑法规定的行为构成;在出罪判断时只能是宪法性法益,通过法益价值的衡量,对符合行为构成的行为进行正当化处理。 相似文献
8.
9.
10.
11.
计算机网络空间是相对于领土、领水、领空、浮动领土的"第五空间","第五空间"中资源全球共享,数据传输信息化,任何人只要"轻轻一点鼠标,世界便尽在掌握",计算机以高效、智能、规范等优势迅速溶于社会和生活。另一方面,没有围墙,没有铁锁,没有防盗门,没有界限的概念,极端的交互开放与微弱的安全防护,就为肆机作案以谋取非法利益的犯罪分子提供温床。计算机网络犯罪层出不穷,花样翻新,日益猖獗,给"第五空间"的正常运行造成相当大的阻碍。为此,我们应当积极地分析当前计算机网络的现状,从各个途径制止和减少计算机网络犯罪的发生,还"第五空间"以安全和宁静。 相似文献
12.
贿赂犯罪的完善与适用——以《刑法修正案(七)》为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刑法修正案(七)》通过增设第388条之一专门规定独立的法定刑,且不对原388条作任何修正,这种修正方式是对传统修正方式的突破,必然会导致立法和司法实务出现问题。采用在对《刑法》第388条进行修改的基础上,将相关修正内容并入该条文之中的方式似乎更为合理。对于《刑法修正案(七)》第13条规定的犯罪以影响力受贿罪这一罪名确立最为妥恰。尽管关系密切的人与特定关系人两概念之间在语义上似乎是一种包容关系,但实质上则是一种交叉关系。对关系密切的人之范围应明确加以界定,以谨慎划定受贿犯罪圈,并强调实际存在的影响力对构成受贿犯罪的重要作用。关系密切的人既可能成为受贿罪的主体,也可能成为影响力受贿罪的主体。如果行为人为近亲属以及关系密切的人以外的其他人,其相关行为也可能不构成犯罪。 相似文献
13.
胡东飞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5,7(6):101-106
危险犯是既遂犯的通说观点存在诸多缺陷,因而不可取。由于在主观方面可以将行为人的故意分为危险故意和实害故意,在客观方面可以将危害结果分为危险结果与实害结果,因此,简单地认为危险犯是相应侵害犯的未遂形态或者说危险犯包括侵害犯的预备、未遂和中止三种形态的看法也不尽合理。对于危险犯的形态问题及其法条适用应当通过具体分析后再确定。 相似文献
14.
暴力犯罪案件中出现案件事实认定错误或法律适用错误,就构成了暴力犯罪刑事错案。通过对137件暴力犯罪刑事错案进行研究可知,刑事错案普遍系疑罪从有的产物,且多错于事实认定而非适用法律。其中,虚假口供、虚假的证人证言、虚假的被害人陈述和虚假的鉴定结论都容易诱发刑事错案。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网络犯罪数量呈快速上升的势头,但是却缺乏一种有效的取证方法来处理这些案件.调查人员通常依靠调查大量繁琐的源代码来了解犯罪模型及提取证据,但这种方式需要很多的人力与时间,并可能导致人为错误.为了克服调查人员可能出现的这些潜在错误,我们在本文中提出了一种半自动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该方法集成了用户视图(基于取证调查人员的高级别研究)和系统视图(基于对源代码的自动分析),来帮助调查人员精确调查的范围.本文应用此方法分析了一个真实案件,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同时帮助调查人员高效地确定了调查范围和犯罪模型.可见这种半自动方法可以对大量有多个来源的电子证据进行有效分析,提高了网络犯罪案件取证的效率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泰国刑法典关于刑事责任的规定,内容涉及故意、过失、错误、责任能力、正当化事由、可以减轻处罚的具体情况等方面,理论基础深厚,归责要素丰富,体系较完整,为正确适用刑罚提供了立法保障,并具有较强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借鉴泰国刑法典的立法经验,我国应加紧建立或完善刑事责任的刑法理论,以丰富刑事责任的归责要素;在刑法典中设专章规定刑事责任,以突出刑事责任的独立地位;科学构建我国刑事责任具体的归责要素内容和归责体系。 相似文献
17.
基于犯罪预防需要,有必要在刑事领域就与对于网络服务提供者侵权法律关系相似的不作为犯罪要素进行研究.网络技术措施是网络时代维权的重要手段,也是网络服务提供者维护网络秩序的核心义务,应当在明晰相关技术环节的基础上提出网络服务提供者不作为犯罪行为的司法判断规则.必须积极探索不作为犯罪义务来源的合理限制途径,在合理打击网络犯罪与保障犯罪嫌疑人实体权利之间,寻求刑法制裁合理扩张与限制的平衡. 相似文献
18.
网络犯罪具有自身不同于其他犯罪的特征。在对网络犯罪诉讼时效问题的探讨中,结合这些特征和其类型划分,主张判断网络犯罪是否成立时必须采取行为主义与结果主义相结合的标准,实现网络犯罪诉讼时效期限起算标准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9.
在澳门现行刑法典的改革中,犯罪构成规范居于核心地位,尤为重要.澳门刑法典中关于犯罪构成规范行为-罪过-主体因素的顺序可考虑调整为主体因素-罪过-行为的排列顺序.关于主体规范的完善,可考虑增设法人犯罪,下调未成年人负刑事责任的最低年龄,增设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段;关于罪过规范的完善,需探讨删去必然故意的规定,完善犯罪过失的规定,改进关于刑法上认识错误的规定;关于行为规范的改进,宜注意明确规定不作为犯与作为犯的等同性,改变对不作为犯之得减轻处罚的规定. 相似文献
20.
发生在网络虚拟空间的网络犯罪对于传统刑事案件管辖权的冲击是巨大的,随着网络的进一步普及,网络犯罪必将呈上升趋势,势必造成更多的司法管辖冲突,解决这一问题已成当务之急.现阶段我国对于涉及网络犯罪管辖权的主流观点是,网络案件行为(上传、下载、操作计算机)在国内发生,或者,发生在网络的案件只要对于我国内可以产生影响,都可认为是犯罪行为,结果有一项发生在我国领域内,我国享有管辖权;网络服务提供者的网站所在地、下载地、操作计算机地、甚至是网页的浏览地等均可以作为犯罪地.针对网络犯罪管辖权难以确定问题,学界提出了:新主权理论、管辖权相对论、最低限度联系原则、网址管辖论、属地管辖权的扩大原则等.通过分析网络犯罪管辖权的概念特征、吸收学界成熟观点,笔者认为,以扩大传统刑事管辖权的属地管辖权原则为基础,"便利"原则为补充,在处理国际刑事案件管辖权冲突问题时还应把握相关禁止性原则,同时加强国际司法协助,能够解决现阶段网络刑事案件管辖权难以确定的问题.据此提出我国网络犯罪管辖权制度的初步设计,以期对于以后的预防与打击网络犯罪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