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葫芦斋主人“葫芦赵”本名赵国珍,系郑州百文站的退休干部,酷爱丹青,专攻花鸟,尤其爱画吉祥物──葫芦。1984年,全国商业系统举行职工书画展,他的参展作品《金秋葫芦》荣获二等奖。欣喜之余,遂将画室命名“葫芦斋”。走进葫芦斋,举目四望,但见四壁挂满书画作...  相似文献   

2.
文笔双塔     
天上的神仙闷得慌了,也总想看看人间的生活。这天,太上老君闲得实在没意思了,就下凡来到太原府。太原府地处汾河平原,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经过几百年的建设,已成了中华大地上有名的“锦绣太原城”。太上老君先到了北边的窦大夫祠,但见荷花映日鲜,古祠林木幽,参天的古木,令他心旷神怡。可他到了城东,却见荒凉的山丘、稀疏的人烟,凄凉无比。太上老君不由联想起他在城中路过的文瀛湖。那湖中一桥飞架,桥两边自然形成两片湖,多像两层天然巨镜,又像一揭开盖的砚台啊!我若把自己的笔捡两支来此相配,岂不妙哉?!他老人家想到做到…  相似文献   

3.
黑手伸向国画珍品杨志通一、当魏殿臣不经意地一拉藏画室的防盗门时,门开了……1994年7用25日早晨,河北省泊头师范学权行政办公室副主任兼藏画室保管员魏殿臣像往常一样去办公室。当路过隔壁藏画室时,手不经意地拉了一下防盗门。“咣当”一声,防盗门开了。魏殿...  相似文献   

4.
‘月照松明’是廬山一景。从牯嶺街东头巷口路标处拾级而上,三拐两转,豁然开朗,但见,东嶺横在眼前鬱鬱苍苍,间有红色屋顶鑽出树梢,发现了欧式建筑的情调。石级已变  相似文献   

5.
仿佛是两个天地。 在红墙碧瓦、流光溢彩、游人如梭的紫禁城内,这里却幽僻清冷。走进一间凌乱地布满纸、绢、笔、墨的画室,面对一幅幅意境深邃的画卷,宛如穿行在古老国画的艺术时空内,透过那些浓淡相融的水墨和冷暖交织的色彩,湮远年代的国画珍品在这里得到了诠释。使人顿感远离了繁陈浮躁的都市尘嚣,忘却了墙外那追名逐利的市井。看满族画家祖莪的作品是一种  相似文献   

6.
黄柏山上春常在沿叶县遵化乡沙河堤段西行数里至桑庄,河流回环处,但见一山绿荫层叠,群鸟翩跹,花果之香沁人心脾。这林密果香的盛景中,饱含着一位开山者动人的故事。山,是黄柏山;人,叫赵长春。黄柏山是座石头山,海拔105米,乱石林立,交通不畅,七十年代因修焦...  相似文献   

7.
春光无限好,处处添绿忙。走进浙江城乡,在街心绿地、城市公园、通衢大道、水乡河岸,但见植树播绿者忙碌身影,一棵棵树木在此扎根,一片片绿色在这里延展……近年来,顺应城乡居民要求改善生态、美化家园、宜居宜业的期盼,我省大力推动平原绿化工作提质扩面,打造绿水青山、建设美丽浙江,林城相拥、路畅景美、水清岸绿、乡美村秀的如画江南水乡景色,渐行渐近。重点工程推进平原绿化  相似文献   

8.
1990年9月,北京市看守所的犯罪嫌疑人王树祥在偶然之中,从《新华字典》里发现差错达400处。于是,在看守所里,“纠错”成了王树祥的精神寄托。“纠错”必须要有纸和笔,看守所里虽然允许看书,但不允许在押人员拥有纸和笔。他每发现一处错别字,就只有用指甲在书上深深地划道印子。时间一长,王树祥为字典“纠错”的新闻立刻在看守所传开了。他的执着精神打动了一位名叫胡正义的管教干部,胡正义决定帮他一把,就找到领导做工作,不久,看守所破例同意让王树祥拥有笔和纸。胡正义一次性给王树祥买了100支圆珠笔芯和10本稿纸…  相似文献   

9.
江宁  东方 《人大建设》2004,(1):14-16
豫西,河洛经行之处。就像一只辛勤的蜜蜂,刘世铭在卢氏县这片土地上默默“耕耘”了一个又一个冬夏。2003年,她当选十届全国人大代表。走进卢氏,但见群峰逶迤。满眼青翠;走近刘世铭,但见她的忙碌,不失沉静与坚毅。  相似文献   

10.
阳秀琼 《当代广西》2009,(18):18-18
在南宁市盲聋哑学校,当记者走进李江泳老师给学生们上课的画室,立即被画室里摆放着的各种精彩的画作吸引住了。那一幅幅让记者惊叹不已的充满想象力的水彩画、油画、国画、版画……尽情地展示着聋学生们热爱生活、自强不息的风采。  相似文献   

11.
王飞 《人大论坛》2009,(8):31-31
2006年,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实施“一村一大学生工程”,我幸运地被选聘到德江县堰塘乡关口村,现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关口村是县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也是县委组织部对口帮扶联系点。我通过两年的工作,不仅在认识上、感情上、精力上、责任上等方面都落实到位,还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王晓蓓 《黄埔》2007,(2):60-61
2006年岁末,一场别开生面的生日聚会在成都市三圣乡一处“农家乐”里举行。前来贺寿的亲朋好友在黄埔高教班六期学生、102岁的寿星蒋平叔老人带领下,兴致勃勃地学起了老人自创的达摩养生功。但见蒋老满面红光、身板硬朗,那精神劲儿,就是在素以高寿著称的黄埔同学圈子里也比较鲜见。蒋老的保健之道妙在何处?笔者到蒋老家中探访,思路清晰的百岁老人,侃侃而谈,给笔者上了一堂生动的养生保健课。  相似文献   

13.
浙江的100个第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子湖畔天目出麓早飞的报春鸟衔来一枚花蕾在天地间唤出春光无限千年东海百年钱江先行的舟楫挟裹铁马金戈在浪卷潮涌处书写不尽豪情  相似文献   

14.
《春秋》1995,(6)
驰名中外的剑门关,是四川北部的一处胜景,今春我有幸前去一游,实现了终生夙愿。一到剑门关,很自然的会联想到蜀汉名将姜维。因为他在后主刘禅降魏之后仍然死守剑门,为后人留下了忠贞报国的美名。从剑门县城北去约三十公里,但见绵亘百余里的大剑山矗立在眼前,形成了一道横贯东西的天然屏障。中断处两峰对峙,直插云天,如辟之门,如剑之直,雄伟壮观,令人惊叹!这便是赫赫有名的剑门关。自古以来这里便是由秦入川的咽喉,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姜维  相似文献   

15.
一幢不高不矮的三层小楼,掩映在一片葳蕤的绿树之间,夏日金黄的光线把楼墙的白色瓷砖烤灼得略微泛黄,多处剥落。走进小楼,但见走廊上悬挂着一幅幅黑白的伟人肖像和他们的名言,在无声中警醒着世人。一切的一切,质朴得近乎简陋,却呈现出道劲的姿态,仿佛有着燃烧不尽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大芬村求变     
深圳关外的大芬村本是一处住着300余人的破旧城中村,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成长为"中国油画第一村"——在0.15万平方米的区域内聚集了1100多家画廊和画室,从事商品油画的生产。巅峰时期,欧美商品油画市场的60%来自这里。  相似文献   

17.
岑磊 《今日上海》2012,(4):47-51
共同的爱好和缘分让他俩走到了一起。在凝云翰书画艺术馆,窗明几净的画室里并排放着两张画桌,便于他们探讨商议。偶而面红耳赤争论之后,彼此得到的是更多认同、启迪和提高。他们携手在艺术海洋里乘风破浪,  相似文献   

18.
画室魅影     
湖北襄阳男子深夜潜入十堰闹市区的某画室,盗走画室老板周先生存放在这里的7万元工程款。十堰市公安局东岳分局接到警情后,根据现场遗留下来的一份生物检材锁定了嫌疑人,并迅速展开调查走访,在案发一周后即在襄阳市将嫌疑人抓获归案。  相似文献   

19.
四月的上海,春暖花开,姹紫嫣红,浦江两岸沐浴在一片明媚的春光之中。  相似文献   

20.
很早就听说杨少斌这个艺术家的名字,虽然他于1991年就来北京居住,但我们真正认识是在1996年底。我当时正在准备首届中国现代艺术品的拍卖会,其中有艺术家方力钧一件尺寸非常大的版画作品需要拍照。方力钧和杨少斌是非常好的朋友,他们毕业于同一所专科学校,在北京他们也一直保持着密切的来往,而且也是邻居。那时,杨少斌刚刚新盖了一间大画室,所以方力钧很自然地向他借用了这间大画室给我们拍照。我就是在那次拍照中认识杨少斌的。他当时已经是一位成功的艺术家了。少斌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很直接和朴实。他没有什么客套话。这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