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0 毫秒
1.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讲到高等教育的发展问题时明确指出:“优化教育结构,加快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十五大所提出的高等教育发展方针,对我们深化成人高等法学教育改革具有纲领性的指导意义。学习、贯彻十五大精神,就是要求我们进一步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解放思想,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推动高等法学教育的发展,开创高等法学教育的新局面c当前,我们正处在世纪之交的重要历史发展时期,党的十五大的召开,又迎来了建国以来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最好时期和机遇。“发展才是…  相似文献   

2.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为主题,于2008年3月18日至19日举行"2008年春季教育论坛"。  相似文献   

3.
正时值"两会"召开之际,教育改革全国瞩目。为了更加深入贯彻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要求和部署落到实处,为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持续推力,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定于2014年4月28日在云南省昆明市举办"第六届高校管理者论坛"。论坛将以"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完善高校治理结构"为主题,探讨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  相似文献   

4.
推进国际化是云南省高等教育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的新任务,是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对云南省高等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当前,云南省高等教育要顺应这一当今世界教育的发展潮流,以创新的理念、视角和举措,  相似文献   

5.
高继宽 《工会论坛》2010,16(2):83-84,112
经济全球化大大促进了教育国际化步伐,国际化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为大学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高等教育国际化视野下怎样审视、重塑大学精神?我们的大学教育应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创造一种宽松的人文环境,以科学的精神引导和激励创新,塑造品格高尚的人,培养具有世界眼光的人才。  相似文献   

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已于2010年7月29日正式颁布,《教育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是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能。要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重视对教育投资问题的研究,为增加高等教育投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出谋划策,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是深入学习贯彻《教育规划纲要》精神的最好方式之一。高等教育投资不仅是一个教育经济学的问题,更是一个教育管理学的问题。本文运用教育管理学中的系统管理理论,对我国高等教育投资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研究,指出我国高等教育投资领域存在的问题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的。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改革现行的高等教育投资体制,建立一个结构完善、功能齐全、充满生机活力的高等教育投资新体制。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切实推动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为新时期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实现内涵式发展是决定高等教育能否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在深刻领会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基本精神的基础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本质要求与实践路径作出探索,以期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正主办单位: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承办单位:昆明学院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密配合国家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于2014年4月28日在云南昆明举办"第六届高校管理者论坛"。论坛将紧紧围绕"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和完善高校治理结构"等热点问题,为高校管理者、专家学者搭建学  相似文献   

9.
目前 ,制度创新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紧迫课题 ,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更新教育观念 ,以制度创新催生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切实推动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为新时期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实现内涵式发展是决定高等教育能否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在深刻领会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基本精神的基础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本质要求与实践路径作出探索,以期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从事党的历史、党的传统研究的机构,要从“老一辈革命家的生平业绩”、“老一辈革命家的思想理论”、“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品德”三个方面加强对领导干部“增强党性、坚定理想信念”的研究和宣传。实践证明,重温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业绩、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是增强党性修养、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中共领导人一直不断强调的词语,它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为了中华民族的命运而努力奋斗的精神。政治上,中共努力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路,确保社会主义的中国永远屹立在世界东方;文化上,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使中华民族文化在世界大放光彩;科学技术尤其是高科技上,使中华民族在国际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大大弘扬了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3.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组织文化中的一种文化精神。在文化精神的意义上理解延安精神,对于通过弘扬延安精神传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的文化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承前启后的重要会议,此次会议通过的《决定》是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思路、大战略、大举措、大突破,是指导我国改革发展里程碑式的纲领性文件。加强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干部教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客观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重要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15.
井冈山斗争时期,我们党通过自身的实践创造了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是当时环境下先进价值观的体现。弘扬井冈山精神,对今天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必须像井冈山时期一样,增进广大群众对中国共产党优良形象以及超高领导能力的认同;坚持做到党的利益与广大群众的利益高度统一;善于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夯实群众基础,赢得群众支持;充分运用多种宣传、教育、传播手段,将党的主张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6.
居安思危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而构建这一理念,必须坚持科学性、战略性、人民性的原则。其路径是:重在教育先行、机制约束、领导带头和实践养成。  相似文献   

17.
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性教育如何做到在有针对性的基础上体现有效性,这是摆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面前必须回答的一个现实问题。根据调查,我们发现中共茶陵县委和中共炎陵县委根据新时期开展党性教育的新任务、新要求和新特点,创造性地开展教育工作,探索和总结出了不少有益的经验和做法。这对于增强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这一品质是由民族复兴的实践决定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历史和时代赋予党的神圣使命。党要担负好这一使命,必须要有强大的精神支撑。与时俱进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撑,是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  相似文献   

19.
井冈山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精华的凸现,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历史渊源;井冈山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革命精神的张扬,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涵;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的源头,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本质反映;井冈山精神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时代精神的彰显。因此,弘扬井冈山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当代共产党人实现历史使命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0.
实践性是我党延安时期边区党性教育的特性,以“抗大模式”、“陕北公学模式”和“中央党校模式”为代表,干部党性教育呈现多元并进的局面。其时代性、科学性和世界性的品格和实践经验对当下的党性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