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三次大的变动。第一次是从1945年二战结束到1991年苏联解体,其主要特征是由雅尔塔会议确立的美苏"两极"对峙的世界格局;第二次是从1991年苏联解体到21世纪初,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一超多强"的条件下,有恃无恐地推行"单边主义";第三次是从21世纪初"9.11"事件发生,特别是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开始衰落,新兴市场国家异军突起,世界格局从单极走向多极。从发展趋势看,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是完全和绝对有保证的,但世界社会主义的复兴将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俄罗斯、印度以及拉美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世界格局与中国的和平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亚青 《党建》2004,(5):11-12
怎样认识当今的世界格局冷战结束,苏联解体,旧的格局已经打破。但是,世界力量结构并未立即清晰地显现出来。应该怎样认识和理解当今的世界格局呢?目前,大致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当今世界是单极格局,以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已经形成。美国不少人士认为,苏联解体宣告“历史的终结”,美国迎来了独霸的“一极”世界。第二种观点认为,当今世界是多极格局。以美国、俄罗斯、欧盟、中国、日本等几大力量为主的多极格局已初步形成。再一种观点认为,当今世界格局既不是单极,也不是多极,而是处于向多极格局过渡的时期。美国是唯一超级大国,中国、俄…  相似文献   

3.
世界格局新动向:单极独霸与多极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由两极格局演变为“一超”与“多强”的格局。美国,作为实力超强的唯一超级大国,一直坚持推行单极独霸的全球战略。而俄罗斯、中国、欧盟、日本等“多强”不断发展和壮大自己的力量,努力推动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单极独霸与多极发展的现状及趋势。美国变换策略推行单极独霸战略布什2001年初上台伊始,美国就凭借其作为超级大国的强大综合国力,奉行咄咄逼人的单边主义政策,防止任何国家对它构成威胁的战略崛起,力图建立由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为此,美国加紧研制、开发导弹防御系统…  相似文献   

4.
<正>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大变局的核心内容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明多样化的交互作用,非西方国家群体性崛起,"东升西降"已经越来越接近达到一个质变的临界点,与之相应,世界格局多极化不仅已经成为不可逆转之势,而且还趋于更加均衡。苏联解体后,伴随着美国打造单极世界的努力,中国和俄罗斯等非西方大国一直在致力于推进多极化。然而,在人们视野中正在形成的多极格局,却存在着明显的力量不均衡状态。在过去的  相似文献   

5.
秦德占 《新视野》2000,(1):63-64
近年来大国关系不断调整 ,处于不稳定状态。作为崛起的力量和未来多极格局中的重要一极 ,西欧日显突出和重要。科索沃危机凸显了美国欲控制欧洲和欧美双方加强协作和相互借重的趋势 ,多极发展面临新的障碍。在此情况下 ,正确分析和把握欧美关系的基本走势及其对中欧关系所带来的影响 ,对中欧关系的发展及我国拓展国际斗争空间具有重要意义。欧美关系近期基本趋势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 ,世界格局将维持“一超多强”。美国依仗对其他大国的力量优势 ,加紧推行以维护美国一超地位和延缓多极化发展进程为目标的全球战略部署 ,利用和控制欧洲是其中…  相似文献   

6.
正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大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欧阳峣在《光明日报》上发表《多极雁行理论与全球价值链重构》认为,多元世界体系和"多极雁行"产业格局的形成,为中国经济的转型提供了战略机遇。怎样在大变局中谋求发展?从总体战略上说,就是要抓住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经济发展上说,就是要利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家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11月10日,在通过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决议后,中国对外经济贸易部部长石广生接受各国部长的祝贺。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从两极转向多极。在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过程中,中国作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其战略地位和国际作用凸现。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所谓多极,中国算一级。中国不要贬低自己,怎么样也算一级。”要正确估量今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就必须重新审视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家安全。审视中国的综合国力众所周知,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竞争实际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是一定时点上一个国家在政治…  相似文献   

8.
丑则静 《新视野》2021,(3):120-128
国际格局中美“两极论”者的局限,在于其研究方法是将国际格局作为“因变量”,认为国际格局变化往往是重大国际事件所触发的结果,而非用来解释国家间关系的“自变量”。然而,国际格局对中美关系的影响远远大于中美关系对国际格局的影响,其系统性变革远非中美两极所能概括。纵然在疫情期间,中美战略竞争在美国对抗性、冒险性的对华政策持续影响之下不断深化,但疫情同样凸显大国权力竞争固有逻辑的局限性,更趋均衡的多极力量和不断崛起的非极力量,更趋复杂的国际互动博弈,在赋予中美战略竞争韧性的同时,也为中美关系企稳合作预留了空间。  相似文献   

9.
刘霏 《学习月刊》2011,(22):9-10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国际经济决定国际政治,国际政治反作用或影响国际经济。随着国际经济的深入发展,传统的国家观念包括主权观念及国家运行机制受到冲击,并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及任务和特点产生深远的影响。一、国际格局的变化世界政治格局是主权国家和国家集团在一定时期所形成的结构状态,一般包括一极格局、两极格局和多极格局。国  相似文献   

10.
一、两极格局解体,东西方冷战结束,世界各种力量重新组合,正在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这是世界局势最大的特点.二次大战以后,世界形成的两极格局,由于苏联解体而被打破,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现在的世界,出现了美国、欧洲共同体、日本、中国、俄罗斯,以及印度、巴西等多种力量,群雄并起,诸侯争雄,这种局面对和平和发展,总起来说是相对有利的.从这几年来的情况,已可看出多极世界与两极世界的不同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在两极世界  相似文献   

11.
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BRICs)四个新兴大国正在屈起,其经济实力和政治力量逐步增强,这四个新兴大国必将对实质上是美国主导下的单极格局而表现形式是"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构成挑战,新兴大国的崛起必将推动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  相似文献   

12.
今日的中国是一个改革开放与"和平崛起"的中国.中国崛起的目的是为了和平;所采取的途径是通过非暴力的方式主动融入经济的全球化;崛起是为中国和世界的稳定与发展奠定基础,而不会形成对周边邻国和世界安全的威胁.目前中国崛起的外部环境挑战因素众多:超级大国美国视中国为潜在的对手,是中国"和平崛起"外部环境中的最大"变数";中国周边环境复杂性因素的增多,挑战性增大,亚太一些地区热点暗藏危机;中国内部诸多不安定因素都会影响崛起的进程.为减轻中国在崛起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不利于安全的压力,必须构筑"和平崛起"所需的安全保障.中国"和平崛起"的安全保障,是由政治安全保障、经济安全保障、能源安全保障、信息安全保障和军事安全保障等要素构成的系统,在这一安全保障系统中军事安全保障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不结盟运动和第三世界的崛起是当代世界重大事件。冷战后,两极格局的终结使不结盟运动和第三世界面临严峻挑战,围绕其前途和命运,学界提出了具有较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并进行了有价值的探讨,这些问题包括:冷战后不结盟运动的挑战和机遇及战略调整;第三世界概念的意义;经济全球化对第三世界的影响;中国在第三世界的战略利益等。  相似文献   

14.
一、新世纪思想政治工作面临复杂的时代环境及历史性课题 苏东剧变,冷战结束,世界格局由两极对抗变为美国一级称霸,而美国始终把中国当作21世纪能够同美国抗衡的对手,不断发动意识形态攻势,不断抵制中国,图谋西化、分化、丑化中国;在国内,违法犯罪依然存在,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影响还在社会  相似文献   

15.
《理论建设》2021,37(2)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疫情加速国内外环境复杂变化,对如何"于危机中谋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如何履行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诺言、如何承担维护全球经济稳定和安全的义务,中国共产党作出思考,并得出答案——"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从理论逻辑看,"新发展格局"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指导下提出的;从现实逻辑看,"新发展格局"是党基于改革开放提供的强大信心,面对新机遇和新挑战主动选择的战略谋划;从价值逻辑看,"新发展格局"是中国为实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承诺而付出的行动。  相似文献   

16.
联合国从它的产生过程来说实际上是雅尔塔体制的产物,《联合国宪章》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美、英、苏三个大国之间经讨价还价之后达成妥协的结果。今日的世界已完全不同于引年前联合国缔造者们所想象的世界,雅尔塔体制及在这个体制下形成的两极格局已经瓦解,世界进入向多极发展的转折时期。联合国今天面临的国际形势与1945年旧金山会议通过《联合国宪章》时的情况已大不一样。半个世纪来,联合国的队伍不断壮大,会员国已从成立时的51个增加到了185个,发展中国家已成为这个国际组织中最大的队伍和中坚力量,《宪章仲故国条款所指的那些二战…  相似文献   

17.
如果说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那么多极化与全球化便是体现这一主题的两大世界性趋势,并且成为当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从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对阵到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世界,20世纪下半叶的大部分时间是两极世界格局。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的解体,着实使不少人认为世界成了美国独占鳌头的一超单级格局,而美国也竭力坚持其单极世界观点,并以其独有的超级大国地位推行强权政治。但是,历史的发展并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美国推行的单极强…  相似文献   

18.
一、中国面对的最尖锐挑战80年代末90代初,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历史性变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国家从欧洲版图上消失;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对抗、东西方冷战的世界两极格局终结,世界再次出现了少数西方大国既相争斗又相勾结,强行主宰国际事务、安排操纵弱小国家民族命运,企图把西方文明及其制度扩张到全球,把整个世界变成由他们控制、榨取的全球大一统市场的局面,只不过他们已不再能实行直接的殖民主义统治。  相似文献   

19.
《探索》2017,(5)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展开和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政治学从改革开放30年的变革取向,转向到以建设为取向。"建"是中国政治学发展的方向。在这种取向中,中国的政治学始终要站立在中国的立场上,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和中国的崛起而著书立说;要用自己的话语体系和带有中国情怀的语言表达中国学者的思考,要为中国的发展道路寻求自己的发展之路。以建为本,中国的政治学不是搞闭门造车,而是从世界的优秀文化中汲取精华,结合中国的实际,阐述中国的政治学话语和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0.
本世纪60年代,世界格局经历了从两极对峙向多级化的过渡,呈现着"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的特点。与此相对应,我国的外交战略也进行着重大转变,即由50年代的朕苏抗美、建立广泛的国际反美统一战线,转变为60年代的反帝(美)反修(苏)。"两个拳头打人",再到刀年代的联美抗苏、建立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统一战线。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外交战略的重点由反美逐步转变为反苏。这一转变究竟何时开始?目前学术界意见不尽相同。有人认为,在"国内阶级斗争的重点从防止美国的和平演变战略转向防止赫鲁晓夫修正主义在中国的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