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世纪开始,在世界能源形势对能源出口国有利的大背景下,俄罗斯新领导人开始重视实施积极的对外能源战略,以获取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的双重利益。位于中亚中心的乌兹别克斯坦因拥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欧亚大陆重要的能源过境国地位、对俄罗斯南部安全有着特殊意义而成为俄罗斯能源外交的优先对象。而乌兹别克斯坦也从发展国家经济、维护政权安全的角度,需要与俄罗斯开展能源合作。于是,从2004年开始,以勘探、开采、采购、运输、管道维修与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俄乌能源合作迅速展开,并在短短几年里取得显著成效。俄罗斯成为对乌兹别克斯坦能源领域投资最多的国家,并垄断了乌兹别克斯坦的天然气出口。然而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世界能源形势出现的新变化对俄乌能源合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展望俄乌能源合作的未来,俄罗斯将失去对乌兹别克斯坦天然气采购和运输方面的优势地位,但在乌兹别克斯坦油气投资领域的优势将会继续保持;乌兹别克斯坦也会在增加国内天然气出口量方面对俄罗斯能源企业有所倚重。俄罗斯仍将是乌兹别克斯坦最重要的能源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2.
国际金融危机对俄罗斯产生了深远影响。危机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俄罗斯所处的战略环境,恶化了俄罗斯的经济状况,使俄罗斯调整经济发展战略更具紧迫性,同时也影响了与中国的双边贸易。这些影响又间接作用于俄罗斯的对华战略,主要表现为:俄罗斯对华借重、合作领域有了新的方向,对华战略中更加突出经济因素的作用,调整对华经济战略,力图改变单纯依赖能源出口贸易结构,进而稳步提高双边贸易额,减少与中国的贸易逆差。在今后,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以及俄罗斯本国经济发展情况的变化,俄罗斯对华战略也将发生进一步的调整。  相似文献   

3.
美国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多边主义意愿下降,世界舆论和学界出现了中国和欧盟合作引领全球治理的观点。本文主要分析新形势下欧盟的全球治理诉求及其对华战略和政策取向,一方面考察中欧合作的机遇和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分析其所面临的问题和障碍。本文认为,中欧在全球治理领域确实存在较大的合作空间,但在欧盟全球战略和对华战略思维发生重要变化的背景下,这种合作乃至双方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也正在面临新的挑战,不仅会受到当下国际体系结构深度调整的影响,而且可能更多地受到欧盟对华认知的较大变化及其相应战略调整的诸多制约。  相似文献   

4.
由权力变化所引发的国际体系变迁是国际政治研究的核心问题.然而既有研究主要关注崛起国改变国际规则及体系的意愿和行为,较少讨论主导国当面对崛起国权力增长时,其改变现有规则的动机和策略.文章引入经济学的风险态度理论,探索作为主导国的美国在应对中国技术崛起时,改变现有规则的倾向性(风险态度)及其影响因素.文章首先以预期效用理论和前景理论为基础建立理论模型,试图解释中国技术能力的发展如何影响美国精英对中国风险态度.其次对美国主流智库从2000到2020年所出版的共计301份有关中国技术发展的完整报告进行系统编码,通过编码数据来检验该模型.研究结果显示:美国智库对中国发展技术背后的意图、两国技术能力对比、中国技术所影响的领域三个方面的认知,会从现实主义权力逻辑的角度对美方的风险态度产生明确影响.然而,中国技术发展速度、自主程度以及政策优势,虽然对美方风险态度存在显著影响,但相关影响反而遵循自由主义的合作逻辑.上述发现较好地解释了美国对华科技竞争的政策逻辑,同时也拓展了现有有关权力转移与大国冲突理论,以及中国崛起对中美关系影响的相关理论.文章对于把握当前美国政府对华决策走势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运用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以俄罗斯的能源外交为研究对象,揭示能源领域的政治与经济互动机制.俄罗斯政府出台的<2020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基本要点>,使油气能源成为实现国家外交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根据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本文认为俄罗斯政府试图并已经获得能源生产领域的"结构性权力",并利用这种权力来推行其外交战略,但俄罗斯政府在实施其能源战略与外交的过程中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掣肘.  相似文献   

6.
全球能源体系变革及地缘政治危机对地区性天然气市场及权力结构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天然气商品与地缘政治双重属性的俄欧能源关系分析框架,将"页岩气革命"和"乌克兰危机"作为市场层面和地缘政治层面的影响变量纳入对欧洲天然气市场与权力结构演变的动态分析。就市场层面而言,以页岩气为代表的非常规天然气的发展正在影响欧洲天然气供给格局的演变,而"乌克兰危机"后欧盟降低对俄能源依赖的政治意愿成为促使欧洲天然气需求格局转变的强烈动机。就地缘政治层面而言,"页岩气革命"和"乌克兰危机"对俄罗斯在欧洲天然气市场上的传统能源权力产生了冲击效应,进而使俄欧能源博弈能力出现此消彼长的态势。由此,欧洲传统市场结构下生产国、消费国与过境国之间的三元博弈被转变成新市场结构下传统区内生产国、潜在区外生产国、消费国与过境国之间的多元博弈。"页岩气革命"和"乌克兰危机"双重冲击下的俄罗斯能源战略重心东移将对中国能源安全及未来亚洲能源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石立春 《战略决策研究》2024,(1):60-84+110-111
拜登政府执政以来“萧规曹随”,沿袭特朗普政府“印太战略”的愿景与目标,对华价值观与意识形态的斗争不断加剧,其战略意图仍是遏制中国崛起、维护美国霸权。拜登政府重拾对华意识形态攻击的政治战理念,奉行联盟战略、善用涉华热点敏感议题炒作的攻击战术,精心打造了以民主价值观统领对华全领域的战略竞争格局,对中美关系乃至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产生深远影响。拜登政府发起对华意识形态攻势有着自身的优劣势,未来走势充满不确定因素,对此,我们既不能低估其能力与已经取得的效果,又要密切关注其客观困难与主观意愿的上下波动,采取措施有效应对。  相似文献   

8.
自2017年特朗普政府重返中东欧之后,美西方与俄罗斯利益博弈态势加剧,导致中东欧地缘政治加速动荡。尤其是2022年俄乌冲突的爆发,给处在中美博弈新中间地带以及美西方和俄罗斯博弈前沿阵线的中东欧国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地缘安全挑战,改变了中东欧绝大多数国家对外战略的优先次序,经济利益全面让位于安全利益成为这些国家制定外交战略的优先事项。这一变化对“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产生了难以逆转的冲击,本文根据中东欧国家对华政策趋向的特征,将其分为五大类:对华强硬派、合作与批评并举派、战略模糊派、对华务实派和对华友好派。总之,后乌克兰危机时期的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除了充分研判大国博弈因素之外,应遵循差异化和精准化的合作对策,应根据当前中东欧国家对华政策定位的不同类型而因国施策,统筹经贸、环保、人文等多个维度,协调中央和地方多层级合作。  相似文献   

9.
随着实力的持续提升,中国周边外交面临着迫切的转型升级压力。当前,以美国为首的域外大国对中国周边地区的介入已经呈现一种常态化的趋势,周边国家的战略自主性成为解释其对华战略差异的重要变量。在如何应对中国崛起的战略选择上,周边国家之所以呈现明显的差异性,关键在于制衡能力与制衡意愿的不同强度。结合区域特性,周边国家的对华战略大体可以区分为制衡、调适、投机和对冲等四种类型。具体而言,若周边国家同时具有较强的制衡能力和制衡意愿,实施制衡行为的条件和动机同时具备,则倾向于制衡,如日本;若只有较强的制衡能力而没有相应的制衡意愿,则倾向于调适,如俄罗斯;若制衡能力较弱而制衡意愿强烈,则倾向于投机,如越南;若制衡能力和制衡意愿都较弱,则倾向于对冲。对冲战略在竞争型和合作型周边次区域权力格局下分别体现为"两难型"和"兼得型"对冲,分别如韩国和哈萨克斯坦。通过考察这五个周边国家对于"一带一路"的差异化回应,基本验证了上述分析框架的适用性。鉴于此,中国应当细化周边外交的政策选项,对接周边国家的个性化需求,进一步强化崛起正当性,提升区域治理能力,开拓周边外交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与中国的未来发展具有多种方案。现今还无法预言,哪一国的竞争地位更具优越性,尽管最近10年中国经济表现出更强的活力。但俄罗斯在发展的水平及质量上保有不落后于中国的机遇,不过其实现的前提是俄罗斯能源原料取向的经济战略发生实质变化。从增长因素来看,较之俄罗斯能源依赖型经济更为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得中国政治领导拥有发现与排除危机状况的较为丰富的解决手段。就俄中关系中的现存问题与风险而言,在中期与远期前景中俄罗斯必须调整对华态度,应以提高双方相互战略地位为目标。  相似文献   

11.
权力交接后俄罗斯能源政策走向与中俄能源合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当前,国际能源战略格局正酝酿深刻变化,俄罗斯能源政策也经历着重要调整,中俄能源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面对新形势,中国要正确看待中俄能源合作的现实困难与长远前景,适时调整思路,制订对俄能源合作的总体战略,特别是要综合考虑国际能源价格走势与国内能源价格政策改革之间的平衡,在对俄能源合作的价格谈判中确定根本原则;协调中俄在中亚能源开发与外运中的利益,努力与俄罗斯及中亚国家实现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在东北亚地区的对外能源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亚在俄罗斯当前能源政策和未来能源战略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今后,俄罗斯将进一步加大对中国、韩国和日本的油气出口,推动东北亚地区内国家层次和企业层次的多边合作,最终极大地促进俄罗斯与中、日、韩三国形成长期、良好的能源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对外结盟的目标是构建并维系国际体系的均势,在这一前提下,实施渐进式的局部扩张,逐步拓展势力范围,扩大与其他大国之间的缓冲带,以维护国家生存与安全。俄罗斯对外结盟目标的影响因素,包括国际体系的权力结构、地缘环境与意识形态。在俄罗斯对外结盟目标形成过程中,对权力结构的计算居于主导地位,其他因素居于次要地位。巨大纵深、侧翼位置、领土流变构成俄罗斯地缘环境的主要特征。地缘特征有利于俄罗斯实施制衡联盟政策和局部扩张政策。俄罗斯对外结盟目标形成以权力政治逻辑为依归,意识形态因素基本上处于从属地位。  相似文献   

14.
姜睿 《俄罗斯研究》2012,(4):192-208
长期以来,俄罗斯在国际气候合作中的影响被广泛忽视。俄罗斯曾经是《京都议定书》得以生效的关键性促成力量;未来数年俄罗斯仍将是世界性的能源大国;其累计的高额碳信用额度引起了欧盟和美国的担忧;其拥有的强大的碳隔离能力如若不善加管理,则有可能从碳库转化成碳源,给全球的气候变化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俄罗斯在国际气候合作中的立场有何变化?受到那些因素的影响?存在哪些问题?在后京都气候框架中又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通过对近年来俄罗斯气候领域的具体分析,将可以找到这一系列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作为一个强势的油气生产大国,既有意愿也有一定的能力对当前世界石油体系的游戏规则提出挑战。但是经过近年来油价波动、金融和经济危机等变故的冲击,俄罗斯挑战能力的局限性充分暴露出来,挑战以全面收缩而暂告一段落。俄罗斯挑战乏力的根源在于自身权力的缺陷和外部因素的结构性制约。俄罗斯能否彻底改变石油体系的权力结构和规则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东亚能源外交战略不是为了遏制中日韩等东亚国家的发展,而是为了利用能源优势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提升国际地位,服务于俄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具体来说,俄罗斯东亚能源外交的战略考虑建立在四大权衡和三大选择的基础上,即俄与中国和日本的关系、政治利益与经济利益、欧洲市场与亚洲市场、大陆方向与海洋方向的权衡,俄能源输出是战略主旨还是策略考量,东亚国家对俄而言是伙伴还是对手,俄追求单赢还是共赢等选择.俄在与东亚国家能源合作问题上的表现变数较大,具有不确定性.俄罗斯油气民族主义的特点表现为实用主义.  相似文献   

17.
危机中的俄罗斯:一个超级能源大国的终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利钦时期俄罗斯的掠夺式资本主义导致了后苏联时期俄罗斯经济转型的灾难性后果。普京当政后对这一政策进行了大幅修正,转而奉行传统俄罗斯式的反市场经济模式。强力部门人士进入权力核心,国家控制取代市场运营成为主要战略。重组能源部门并借此巩固新的政治权力基础,进而恢复俄罗斯超级大国地位,构成了普京当局的优先政策。俄罗斯经济在普京作为俄罗斯总统任内的强势复苏似乎标志着俄构建能源超级大国的战略进展顺利,但金融危机的冲击暴露了现存俄罗斯制度的危险性。俄已经错过了调整经济结构的宝贵机会,克里姆林宫将能源同时作为财富增长和外交杠杆的时代已经结束。在这一背景下,梅普共治体制的改革以及经济政策的调整也许将成为可能。但历史的惯性和重负经常使俄在经历混乱失序后回归原点。俄罗斯市场经济的转型必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秩序和公正是俄罗斯社会转型和外交实践中的核心范畴。苏 (俄 )时期、俄罗斯独立以来对秩序和公正的认识经历了深刻的历史演变。这种演变从深层次看是强调以国家为中心 ,较多关注权力与利益的争夺 ;在国际层面 ,更多关注大国地位的维持 ,对于近邻国家则突出等级制和霸权主义诉求。俄罗斯对秩序和公正 ,也即对国内秩序和国际体系的复杂认知 ,使其外交存在诸多困惑和悖论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与中亚各国相互高度依赖。目前俄罗斯与中亚关系建构面临机遇与挑战。俄罗斯有12个联邦主体与中亚地区接壤,沿中亚边界地区集中了俄罗斯相当大的工业发展潜力,中亚是俄罗斯商品的销售市场之一。中亚地区还是俄罗斯重要的能源产地。俄罗斯努力稳固自己在中亚的地位,但面临各种挑战,包括国际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毒品走私、跨国犯罪和非法移民,以及与其他国家的竞争。俄罗斯应在教育、安全、经济、移民等领域采取措施,加强与中亚各国合作。  相似文献   

20.
俄欧能源:冲突还是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欧之间的能源合作有其历史基础和现实需要,尽管俄罗斯同乌克兰、白俄罗斯之间发生油气争端,但并不意味俄罗斯试图放弃同欧洲的能源合作.乌白两国作为管道过境国,在俄欧能源对话中将扮演支点作用.俄罗斯的能源战略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