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汉字与做人     
汉字不仅能记载思想和语言,还告诉人们如何做人,甚至如何做官。人“人”字,只有两笔。有人说,一撇代表男人,体现着阳刚之气;一捺代表女人,体现着阴柔之美。这个解释确实有美学味道《说文解字》对人字  相似文献   

2.
梁文俊 《求贤》2008,(2):26-26
汉字充满灵性。许多汉字中蕴涵着人生的哲理与警示。 “人”字,一撇象征男人,体现着阳刚之气;一捺代表女人,体现着阴柔之美。《说文解字》说:“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人”之所以为“天下贵”,是因为人有“灵气”,是采天地日月之精华、集阴阳五行之灵秀,并在宇宙万物亿万年的历史进化中形成之最优者也。作为万物之灵的人,从呱呱坠地到撒手人寰,时刻离不开他人的支撑,也应当念念不忘支撑他人。正如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主题歌中所唱:“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  相似文献   

3.
大写的人     
《新湘评论》2007,(7):1-1
人字最简单,没有偏旁,没有繁体;但简单的人字,凭着笔直的脊梁,闪亮的人格这两笔,就支撑起了一个大写的“人”字。  相似文献   

4.
理解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定位,需要秉持整体性的历史思维。将大历史观作为解释框架,从规律史观、长远史观、整体史观分析,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定位是“承前启后”。从规律史观看,“承前启后”体现在“两个务必”的认知根基上。从长远史观看,“承前启后”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具体内涵里。从整体史观看,“承前启后”体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深刻理解“两个务必”的内涵和“承前启后”的定位,对于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关苏萍 《求贤》2007,(5):39-40
在中国,政府代表着执政党的意志,体现着执政党的理念。因此,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为”如何更“到位”,实质上取决于体现“党的先进性”是否到位。  相似文献   

6.
郭振亚 《廉政瞭望》2006,(10):54-54
青年哲学家周国平说,人生第一重要的东西,就是做人。“不管你在名利场和情场上多么春风得意,如果你做人失败了,你的人生就在总体上失败了。”可做人难啊!面对上司,如何才能不落得个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的名声;同事相处,怎样才能不给人清高孤傲、冷僻怪异的印象;公私面前,如何权衡才能既不悖情理又不违法理;老实本分、勤勤恳恳,却往往被视为“傻瓜”一个;匡扶正义、侠肝义胆,免不了有人斥之为“多管闲事”……真的是“人字好写,人却难做”!睁只眼、闭只眼,糊里糊涂是做人;得过且过、抱残守缺是做人;积极进取、执著追求、不屈不挠也是做人………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最大的亮点。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要求、目标、任务和措施无不体现着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人类发展理念的最深刻的变革,体现了从物本到人本的转向、从唯经济主义到全面进步的转向、从“现代人”到“未来人”的转向三个根本性的转向。  相似文献   

8.
基层工作如何体现“以人为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密云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黄松柏问:“以人为本”是一个理论问题,对于基层工作者来说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在基层工作中,我们一方面有“‘以人为本’是个筐,什么都可往里装”的感觉,但另一方面又对基层工作究竟如何具体体现和实现“以人为本”这一问题困惑不解。“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究竟是什么?如何在理论和实践的不同层面上正确理解把握“以人为本”?在实际工作中是否做到了“以人为本”,它的科学标准是什么?我们期盼得到专家的答复。 基层工作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精神?这里面包含着一个如何从理论向实践飞跃这样重大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  相似文献   

9.
黄建国 《党课》2008,(9):57-59,65
德才兼备,是我们党用人的大政策、大原则、大标准。德与才是相辅相成的。德和才是支撑人字的撇和捺。没有“德”字这一撇,不成其人;没有“才”字这一捺,人难自立。德是才的统帅,才是德的资本;德乃人之魂,才乃人之胆;德胜才是君子,才胜德是小人。德才兼备德为先。成人比成才重要,为官应重德行。做人要通过做事来体现价值,检验成败。做事要通过做人来引导方向,提供动力,保证效果。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对历史过程有过三种不同的解释:(1)马克思把历史过程解释为人的发展过程:“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过程。”①“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而不管他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②纵观历史,人们不会怀疑,历史过程是人不断发展的过程。尽管经历着曲折的道路,但人类总是在发展的,人永远不会返回到猴。(2)马克思把历史过程解释为人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③“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的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④除却人的实践活…  相似文献   

11.
一赦难了之     
曾晖 《廉政瞭望》2013,(15):22-23
采取“赦免”,既伴随着一些地方反腐败“失之于软、失之于宽”的争议,又体现了现实反腐的矛盾,是矛盾妥协的产物。作为不公开的局部实践,其政策效果也难以评估。不过,从如何发挥其反腐败的积极作用考虑,必须审慎为之。  相似文献   

12.
“开篇谋局”的能力,是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体现。关于“局”,会意的理解为从尺、从口。“尺”表示规矩法度,解字的说法为“口易出错,故以尺相拘束”。“局”字有多种解释,从“局”字表示一种时机和形势、情境和局面的这层意思入手,在面对百所未有之大变局、推动“十四五”开局之际,浅谈对领导干部如何开好篇、谋好局的认识。从逻辑关系讲,识局方可谋局,谋局便能开局,开局才能赢局。基于这样一个认识,重点交流一下对识局、谋局和赢局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抓住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中文“文化”二字最初的含义与人的文明教养道德知识相关。“文”,《说文》释为“错画也”。其篆文字彤行,上面一个人字下面一个叉,象征人相交流,可以理解为人互相交流(交错)有文。  相似文献   

14.
世纪贤伉俪     
在成都人民公园里,巍然屹立着一座石碑。碑分四面,坐北向南,碑基上刻着火车的年头、铁轨、路标,每面都刻着十个人字:“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这些字,都出自当时川中著名书法家的手笔。其中,南方正面为颜楷所书,笔锋雄浑挺拔,让人感到一种冲霄汉惯长虹的气概。  相似文献   

15.
“三羊开泰”是中国羊年春节人们互致问 候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但如何解释“三 羊开泰”却少有人知。 一位老板拜年时一口一个“三羊开泰,万  相似文献   

16.
《辞海》对“剂”的解释是:调节;调和。其剂诸如散剂、注射剂、溶液剂等。此类剂类的产生无不与其本身“质”的调节、调和的直接作用反应相关联,由此可见“剂”的调节调和千变万化,其结果更是千姿百态各得其所,并当然地充当着“客体”,心甘情愿地为主体“我”所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的历史条件下,企业思想工作面临着历史条件新、党的任务新、工作对象新等全新的课题。然而,如何全方位、全员、全过程调节、调和影响人的思想“三大因素”即:物质因素、政治因素、精神因素,使人的思想和行为达到所期望的最佳最优境界?鉴此,笔者欲对新时…  相似文献   

17.
敬告读者     
楼兰 《党员文摘》2007,(3):24-24
美国人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个特点就是“有约在先”.这里面体现着美国人讲信用的品质。  相似文献   

18.
叶澜说过.“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来看课堂教学。课堂应该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在品德课堂中.如何体现品德学科的“生命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我常常思索着: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如何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品德教师.应该比别的教师更充满激情,要把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精辟地概括和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作为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重任的教师,应该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如何以身示范,很好地践行“八荣八耻”,笔者认  相似文献   

20.
国家的经济实力不是体现在“量”上,而是体现在“质”上,不是国内生产总值的数量之“大”而是其质量之“强”;为此,要将关注的焦点从“生产什么”转向“如何生产”,通过改进生产方式降低GDP的重量,提高GDP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