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耀邦家风     
钱江 《党史博览》2007,(3):16-18
三个侄辈里先帮一个 胡耀邦的长兄胡耀襄1930年去世后,生于1911年的胡耀福是胡耀邦唯一的亲哥哥.在土地革命岁月中,胡耀福在家乡闹出的响动,比弟弟胡耀邦大多了,而且使弟弟深受鼓舞.  相似文献   

2.
1984年的一天,从与北京中南海一墙之隔的一个古老院落里,突然传出了激烈的吵架声。人们不会想到,吵架的人,一方是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另一方则是他的哥哥胡耀福。这年,胡耀邦69岁,胡耀福73岁。人们不禁纳闷:这兄弟二人哪来那么大火气吵起架了呢?  相似文献   

3.
胡耀邦的党性与亲情余振魁党性与亲情哪个重要?这在理论上并不难回答,但在实际生活中并不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都能处理得好的。在这个问题上,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胡耀邦为全党做出了榜样。1960年12月,胡耀邦的胞兄胡耀福携带次子德滋去北京探望...  相似文献   

4.
1984年10月,旅日华侨韩洪烈给胡耀邦写信,反映他在锦州的弟弟韩仲元因父亲“文化大革命”期间被遣送农村,失去上学机会,最终犯罪并被判刑。  相似文献   

5.
1977年12月,胡耀邦出任中央组织部长。在胡耀邦的主持下,全国各个领域开始了大规模的拨乱反正。几十件影响巨大的冤假错案在胡耀邦的亲自过问下得以平反纠正。  相似文献   

6.
梦菲 《党史文汇》2011,(12):39-39
胡耀邦和李昭相识、恋爱是在1942年,这一年,胡耀邦27岁,李昭不满21岁。 一个月明风清的夜晚,胡耀邦和李昭在延安郊外畅谈心曲。“李昭同志,我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共同的理想和事业,是建立家庭的基础,你说对吗?”胡耀邦富于哲理的倾吐,打破了夜晚的沉寂。  相似文献   

7.
尹北海 《湘潮》2008,(1):7-8
1962年11月至1964年6月,胡耀邦从中央来到湖南,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兼湘潭地委第一书记。在湘潭地区工作的近两年时间里,胡耀邦深入调查研究,密切干群关系,给当地干部、群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我在地区农业局工作,亲历亲闻了胡耀邦对农技人员的关心与爱护。  相似文献   

8.
第一期周恩来与新中国体育事业的腾飞…………………………………南山是谁发起、决策并参与逮捕“四人帮”(上)………………………肖思科邓小平长江三峡行…………………………………………………李兵走向现代化的中国陆海空三军……………………………………陈辉胡耀邦和哥哥胡耀福………………………………………………钱江中国航天城首任司令员孙继先中将传奇…………………………董保存我参与审判吴法宪…………………………………………………郑振东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林木鹿海鹰“红军博士”涂通今的多彩…  相似文献   

9.
2005年,在胡耀邦诞辰90周年之际,北京出版社推出了满妹的《思念依然无尽—回忆父亲胡耀邦》一书。  相似文献   

10.
陈怀奇 《党员文摘》2007,(12):14-15
1962年,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经毛泽东同意,到湖南省委挂职,任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兼湘潭地委第一书记。此后两年,胡耀邦与家乡的干部群众生活在一起,留下许多佳话。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离休干部邹雅林曾在青年团工作过18年,以后又在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担任过领导职务。因工作关系他先后七次接触过胡耀邦同志,有几次胡耀邦还与他单独进行过交谈。他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此生他最值得记忆、感慨最多的是同胡耀邦同志的相识和接触。胡耀邦同志博学多才,一贯朝气蓬勃、光明磊落、无私无畏、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感染和影响了他多半生。  相似文献   

12.
康登勤是山东省鱼台县谷亭供销社退休职工,国家特一级摄影师,鱼台县第二、三、四、五届政协委员。1961年,时任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到山东省金乡县看望下放的团中央干部,26岁的康登勤被派去给胡耀邦拍照。1984年,康登勤因落实政策的事,给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去信反映情况,胡耀邦很快就指示中共中央办公厅作出了回应。1961年,我在金乡县城关供销社照相馆工作,9月的一天下午,县委通知供销社,让我们照相馆派我和一名政治上可靠的人去县委大院里拍合影。  相似文献   

13.
胡耀邦在革命战争年代是著名的“红小鬼”,参加革命后多年从事党领导下的青少年工作,为党的青年工作贡献了力量。1937年,胡耀邦离开青年团工作岗位,进入中国抗日军政大学,走上了新的学习和工作道路。“抗大”对胡耀邦一生有重要影响。在这里,他有了与毛泽东近距离交流甚至交谈的机会。  相似文献   

14.
从上个世纪30年代毛泽东在陕北初识胡耀邦,到五六十年代胡耀邦到团中央,毛泽东一直比较赏识器重胡耀邦。对毛泽东的关怀、教育和培养,胡耀邦也始终,心存感激。  相似文献   

15.
1915年11月20日,胡耀邦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中和乡苍坊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苍坊村坐落在一片僻静、封闭的山坳,山青水秀,外人罕至。胡耀邦的父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终年勤劳,也只能勉强度日。由于家境困难,5岁的胡耀邦就跟着哥哥上山拾柴,早早地咀嚼生活的艰辛。  相似文献   

16.
1989年4月15日,胡耀邦在北京逝世。胡耀邦生前对福建的改革开放、落实地下党政策、平反冤假错案等工作,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支持。今天,在纪念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之际,本刊发表陈金添撰写的亲历胡耀邦对福建的几次批示的一些情况,即是对他的缅怀,也是对历史的最好纪念。  相似文献   

17.
南京市北京西路是贯通鼓楼的“园林景观道路”之一。安全岛上竖立一块太湖石,上面镌刻着“青年绿岛工程”六个大字,这是1984年6月3日,胡耀邦总书记题写的。今年是胡耀邦题字25周年,也是胡耀邦逝世20周年。胡耀邦一生题字很少,为什么能给“绿岛工程”题字?这里有一段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8.
胡耀邦同志视察兴文时间考黄志林《四川党史》1995年第6期第30页刊登的《忆胡耀邦同志视察兴文》中写道:“1982年12月30日上午11时,总书记胡耀邦,在四川省委书记杨汝岱、省委顾问委员会主任谭启龙、省委常委公安厅长白尚武等陪同下,冒着刺骨的风雪,...  相似文献   

19.
胡耀邦在革命战争年代是著名的“红小鬼”。参加革命后多年从事党领导下的青少年工作,为党的青年工作贡献了力量。1937年,胡耀邦离开青年团的工作,进入了中国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走上新的学习和工作道路。“抗大”对胡耀邦一生都有重要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改变了他一生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李昌与胡耀邦是患难与共的莫逆之交。他们都是湖南人,李昌是永顺县塔卧乡人,生性内刚外柔,温文尔雅;胡耀邦是浏阳时文乡(今中和乡)人,秉性耿直豪放,智勇双全。他们先后5次共事,生死与共,甘苦共尝,谱写了一部动人的乐章。(一)1939年党中央成立华北华中工作委员会,王稼祥任主任,王若飞任秘书长,李昌与胡耀邦都是委员。其时,胡耀邦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组织部长,李昌任中央青委组织部长。胡耀邦24岁,李昌25岁,正是血气方刚,风华正茂。工作委员会几乎每两周开一次会,李昌与胡耀邦经常见面,促膝谈心,相互倾吐美好的理想和执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