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近年来,赤壁市旅游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实施"旅游旺市"战略为主导,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改革创新的精神动力,着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着力彰显"三国赤壁"魅力,取得了显著成效。2012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68.6万人次,旅游门票收入4845万元,实现旅游总收入18.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2%、26.9%、32.1%,赤壁市被省旅游局评为"旅游发展先进县市"。2013年赤壁市游客满意度调  相似文献   

2.
《实践》2018,(2)
正2017年,乌兰察布市以发展全域旅游、全年旅游、全类型旅游为目标,深入实施"旅游+"战略,紧紧围绕打造"京郊草原·避暑之都"品牌,切实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强化宣传促销,高效整合资源,大力推动招商和项目建设,集中力量推动旅游资源开发上规模、出精品,全市旅游业呈现环境优化、增长强劲的发展态势。全年接待各类游客1600万人次,增长16%,实现旅游收入150亿元,增长25%。  相似文献   

3.
九面热风     
《当代贵州》2013,(7):8-8
贵阳旅游产业实现新春"开门红"春节黄金周期间,贵阳市各地文化旅游活动精彩纷呈,全市共接待游客156.62万人次,同比增长32.52%;实现旅游总收入6.32亿元,同比增长36.5%。青岩古镇推出的地戏、舞龙、新年祈福法会等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娱乐活动吸引游客5.82万人次,创下历史新高。同时,乌当"泉城五韵"、花溪龙井乡、开阳十里画廊等乡村旅游景点的游客接待数和总收入同比均出现强劲增长。  相似文献   

4.
正黎平县按照"守住两条底线,用好两个宝贝,打造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总要求,依托侗民族文化、"一村一品"等特色优势,以中国传统村落为平台,以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为抓手,用好结对帮扶力量,开发旅游文创产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成效明显。2019年,全县共接待游客580万人次(乡村旅游接待35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9.84亿元(乡村旅游综合收入33.98亿元),同比增长16.18%,旅游产业带动6157人实现增收脱贫,助推全县整县"减贫摘帽"。  相似文献   

5.
郑桂章 《新湘评论》2007,(12):39-39
随着人们的旅游消费观念进一步增强,旅游消费越来越看好,被喻为“无烟工业”、“朝阳产业”的旅游产业成了全国各地极力推崇的新型产业。永顺县依托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大力培植旅游产业,发展旅游经济,已经取得一定的实效。2007年上半年,接待游客55.2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36.9%,预计全年接待游客可突破11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可实现3亿元。  相似文献   

6.
体验生态博物馆——黔东南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黔东南接待境内外游客约17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10亿元;四年后的2007年,这组数据飙升为884万人次和60.7亿元.  相似文献   

7.
省内聚焦     
《党的建设》2014,(6):8-8
5月4日.省旅游局发布数据称:“五一”小长假期间,全省共接待游客556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1.86亿元。  相似文献   

8.
李坤 《当代贵州》2012,(31):34-35
"中秋、国庆"长假8天,贵州全省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327.4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06.97亿元。其中10月1日至7日,共接待国内外游客和实现旅游总收入分别同比增长37.7%、39.2%。"双节"长假以来,贵州秀丽的自然风光、厚重的历史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以及热情周到的服务,让中外游客流连忘返。据全省各市州假日办统计数据测算,"中秋、国庆"长假8天,全省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327.41万人次,实现  相似文献   

9.
春节后,四川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消息:2011年春节黄金周,全省共接待游客2430.06万人次,同比增长25.4%;实现总收入83.13亿元,同比增长35.8%,名列全国第二。其中,成都、德阳、绵阳、广元、雅安、阿坝等6个重灾市(州)共接待游客1042.5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33.59亿元。  相似文献   

10.
蒙隽  王永杰 《当代贵州》2016,(29):74-75
正作为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贵州省旅游示范县,荔波正全面引爆贵州南部旅游"井喷"。7月19日,2016意大利传奇巨星中国行第二站荔波站比赛打响,这场中国元老明星足球队和意大利传奇巨星足球队的比赛吸引上万名游客涌入荔波。作为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贵州省旅游示范县,荔波正全面引爆贵州南部旅游"井喷"。2015年,全县游客接待人数突破10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86.75亿元。  相似文献   

11.
张家界用特色文化演绎自然山水、提升旅游品质、促进产业升级,形成了文化与旅游互促共进、融合发展的文化旅游“张家界现象”。2013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44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2亿元,旅游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超过50%,旅游就业超过10万人。张家界文化旅游发展历程,主要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赤壁市旅游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实施“旅游旺市”战略为主导,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改革创新的精神动力,着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着力彰显“三国赤壁”魅力,取得了显著成效。2012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68.6万人次,旅游门票收入4845万元,实现旅游总收入18.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2%、26.9%、32.1%,赤壁市被省旅游局评为‘‘旅游发展先进县市”。2013年赤壁市游客满意度调查位居全省前三甲。  相似文献   

13.
2006年,成都扎实推进"创佳"工作,完善了城乡旅游文化功能,优化了城乡旅游文化环境,提升了城乡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竞争力.全年旅游总收入37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03%.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57.5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2亿美元;接待国内旅游人数420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310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4.
省内聚焦     
《党的建设》2014,(3):8-8
2月7日.省旅游局发郁数据称:今年春节“黄金周”期间,我省各地共接待游客40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5.6亿元.  相似文献   

15.
李旎 《当代贵州》2014,(26):I0001-I0001
正8月2日,七夕,黔西南州贞丰县境内的双乳峰景区里歌声回荡、舞姿飞扬,第二届"七夕约会节"暨"寻找贵州双乳峰景区女神"决赛在此举行。美丽怡人的风景、丰富多彩的活动、美味可口的小吃让众多游客应接不暇、流连忘返。这是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促进旅游产业大转型、大提速、大发展,知名度不断提升、各地游客纷至沓来的一个缩影。2013年,黔西南共接待游客1260万人(次),同比增长28.49%;实现旅游收入89.54亿元,同比增长31.7%。今年1至5月,全州共接待游客699.02万人(次),同比增长29.8%;实现旅游收入51.03亿  相似文献   

16.
2006年是全省旅游业发展形势最好的一年。预计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4.2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322万美元,分别较2005年增长20%和20.2%;接待国内旅游者810万人次以上,国内旅游收入34.5亿元人民币,增长27.9%和39%;实现旅游总收入35.6亿元人民币,增长38.4%,旅游接待总量和旅游收入创历史新岛。  相似文献   

17.
数字     
3124.51万人次 据因家旅游局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办公窜消息,全国纳入监测的125个直报旅游城市和景区点国庆黄金周期间共接待游客3124.5l万人次,同比增长6.8%;累计门票收入16.6亿元,同比增长10.33%。  相似文献   

18.
<正>黔南州明确将旅游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陆续推出一批景区景点和线路,逐步构建起全域旅游新格局,旅游经济呈现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今年国庆、中秋假期,黔南旅游市场持续火爆,共接待游客997.1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3.65亿元。近年来,黔南州明确将旅游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陆续推出一批在省内外有影响力的景区景点和线路,逐步构建起全域旅游新格局,旅游经济呈现  相似文献   

19.
红色旅游方兴未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一"黄金周,贵州各红色旅游景区(点)接待游客、旅游收入均创新纪录:全省接待海内外游客306万人次,旅游收入破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9 87%和53 69%,均创历史新纪录.  相似文献   

20.
胡伯俊 《新湘评论》2006,(10):26-27
我国旅游业总体上正处于一个转型期。其发展应该按照科学发展观来指导.走一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以促进旅游、经济社会和人的和谐发展。建市以来。张家界市委、市政府充分发挥张家界奇绝天下的旅游资源优势。致力张家界旅游品牌形象建设。先后成功打造了“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4A级旅游区”等旅游品牌。使旅游业迅猛发展成为全市的支柱产业。2005年。全市共接待游客145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44L元。分别是1989年的25.7倍和256倍.其中接待境外游客128万人次.创汇2.57亿美元。分别是1989年的76.2倍和2500多倍。“十一五”期间,我们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以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为切入点.在旅游设施、旅游产品、旅游城市形象、旅游环境等方面创最佳、争一流。努力将张家界打造成“世界旅游精品”.推进全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