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为了警示近年来我国司法话者识别领域中出现的一些崇外、盲目追求快速与省事的苗头,结合话者自动识别系统的研究、应用状况,从语音的共性与个性、话者识别结果的相对性与绝对性出发,通过分析比对话者自动识别与语音识别所用的特征参数及实现过程,辨证分析了制约话者自动识别系统准确率的根本原因。指出了话者自动识别系统尚无法达到人们对其的期望,以及适合于司法诉讼领域的话者自动识别系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4.
5.
6.
目的探究语音情感分析系统(Layered Voice Analysis,LVA)在不同情况下的表现,并通过分析数据找出影响系统识别率的因素。方法设置两种不同场景对20名研究对象进行提问,并录音。通过LVA语音系统对语音样本进行分析,使用SPSS统计软件对系统生成的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未告知研究对象实验真相的情况下LVA语音系统平均识别率为91.75%,要远高于研究对象在知情情况下的识别率。在询问过程中,当未涉及敏感问题时,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对象的心理压力逐渐减小。结论LVA语音系统具有良好的情感分析和识别能力,可为司法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汉语普通话是声调语言,不同话者在基频水平和声调变化规律方面存在差异。本文利用常规软件分析不同话者的基频数据变化规律,经过归一化和多次曲线拟合后,形成具有明显形态特征的音高模式曲线。通过比对分析音高模式曲线的形态和模式参数差异,可以帮助实现话者鉴别的目的 。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目的探讨医学影像资料法医学同一认定的鉴定原则、思路及方法。方法总结华西法医学鉴定中心1992—2012年受理的30例医学影像资料同一认定案例,对影像资料数量、种类,鉴定利用的识别点及其类型、间隔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胸部X线片为最常见的鉴定资料类型。利用的识别点共有33处、6种类型,包括:自身惟一性特征、骨骼自身结构的变异或发育畸形、疾病或退行性变、创伤后病理变化、医疗后果和正常形态的多处一致。结论影像资料常规审查是案件受理前提之一,同一认定时结合资料类型、投照部位及案情特点选择相应识别点,自身惟一性识别点最佳,多种类型识别点联合使用,识别点多处表现一致得出肯定结论者可应用于鉴定实践。 相似文献
13.
14.
张锐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4,6(5):127-131
司法鉴定的基本理论即支持司法鉴定存在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司法鉴定最基础的内容,而与司法鉴定有关的其他理论和价值都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不从基础着手而擅对司法鉴定制度进行改革与完善,则如空中楼阁,缺少理论基础的支撑。进一步讲,也不会达到真正有效的改革与完善,因为这些理由和建议难免牵强、无力。只有从根本出发,抓住司法鉴定的基本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对司法鉴定制度进行改革与完善,并且使这种改革与完善更加具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眼外伤的特点及其损伤程度法医学鉴定要点。方法对60例眼外伤的法医学鉴定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案例按照性别、年龄、职业、致伤物及损伤类型进行分类研究。结果眼外伤中农民、工人占61.7%,钝性损伤达85.0%,且大多属单纯挫伤,占63.3%。结论眼外伤大多属钝性外力所致,眼底病变是影响视力的重要原因,对外力与视力受损关系的评价要充分考虑致伤物种类、打击部位及伤前眼病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法医毒物鉴定报告是毒物鉴定结果的表述模式。通过对国内外毒物鉴定报告形式和内涵的比较分析,认为我国现行按照《司法鉴定程序通则》规定出具的通用型的毒物鉴定报告尚不够专业、严谨、科学、充分,由于毒物鉴定报告的简约性和模糊性,证据的可靠性、科学性尚存在质疑,毒物分析结果的有效、充分利用尚不能实现。据此,提出毒物鉴定结果表述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降噪处理及其对语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声学中有两种导向的降噪处理模式:一是在语音内容辨听鉴定中。通过降噪处理,减弱噪声的掩蔽效应。提高语音听觉的清晰度和可懂度:另一种是在说话人鉴定中,通过降噪处理,减弱噪声对语音声学特征的干扰。使语图更为清晰可辨。本实验中。录制了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20余种噪声。通过混音,对每一个噪声合成出四个等级信噪比的含噪语音声样。然后,利用STC降噪系统、Adobe Audition软件和VS6.0语音工作站,分别对含噪语音进行降噪处理。实验发现。经过降噪处理,多数声样的噪声掩蔽效应能够减弱.部分声样的宽带语图得到改善。最后讨论了降噪处理对语音的影响及利用降噪语音进行说话人鉴定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9.
通过100例法医文证审查案件的分析,发现在目前检察机关文证审查工作中,存在委托数量不足、委托程序不规范、送检材料不全面等问题;在送审鉴定文书中,也存在标准条文掌握不当、鉴定人基础知识欠缺和粗心大意等问题。同时发现,鉴定文书的规范化程度和采信率已经得到有效的提高;且规范化越高的鉴定机构,则其鉴定文书的准确率越高,被采信率也越高。目前有必要加强检察技术部门文证审查的技术水平,进一步积累办案经验,切实增强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能力。 相似文献
20.
Dirk T. Van Der Meer D.M.D. Paula C. Brumit D.D.S. Bruce A. Schrader D.D.S. Stephen B. Dove D.D.S. M.S. David R. Senn D.D.S. 《Journal of forensic sciences》2010,55(6):1499-1503
Abstract: An online forensic dental identification exercise was conducted involving 24 antemortem–postmortem (AM–PM) dental radiograph pairs from actual forensic identification cases. Images had been digitally cropped to remove coronal tooth structure and dental restorations. Volunteer forensic odontologists were passively recruited to compare the AM–PM dental radiographs online and conclude identification status using the guidelines for identification from the American Board of Forensic Odontology. The mean accuracy rate for identification was 86.0% (standard deviation 9.2%). The same radiograph pairs were compared using a digital imaging software algorithm, which generated a normalized coefficient of similarity for each pair. Twenty of the radiograph pairs generated a mean accuracy of 85.0%. Four of the pairs could not be used to generate a coefficient of similarity. Receiver operator curve and area under the curve statistical analysis confirmed good discrimination abilities of both methods (online exercise = 0.978; UT‐ID index = 0.923) and Spearman’s rank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alysis (0.683) indicated good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results of both methods. Computer‐aided dental identification allows for an objective comparison of AM–PM radiographs and can be a useful tool to support a forensic dental identification conclusio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