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多年前的"韩琨事件",轰动全国. 1980年,时为助理研究员的韩琨,担任了上海一社队企业的顾问,救活了濒临倒闭的橡胶厂.为表彰他的贡献,公社和工厂奖励了他1200元.  相似文献   

2.
姬婧 《公民与法治》2010,(23):45-46
加班费和津贴能计入最低工资标准吗? 一农民工在一家工厂打工,当时厂方和他签订了一份劳动合同,有效期为3年,合同约定:月工资500元,食宿自理,厂方每月补助伙食费等津贴150元。后来这位农民工得知,省里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为760元。于是他向厂方要求,  相似文献   

3.
《法制与经济》2010,(13):57-57
问:某工厂为扩大再生产,于2009年2月向工商银行贷款30万元,贷款期限二年,并以其新购置的价值80万元的一套设备作抵押,双方到工商部门办理了抵押登记手续。2009年8月,该工厂又以资金周转紧张为由,向农业银行借款20万元,期限为一年,并以已经设立抵押的那套机器设备再次抵押。双方也到了工商部门办理了抵押登记手续。  相似文献   

4.
甲工厂的行为是否构成诉讼时效中断?编辑同志:甲工厂于1986年6月借乙公司人民币50万元,约定1987年7月全部还清。到期后,甲L厂至1989年5月共归还25000元,从此至199d年3月近5年期间,乙公司从未向甲L厂主张权利要求归还其余借款,甲工厂...  相似文献   

5.
健谈、和善。语气坦诚实在。讲话条理清楚。这是被告人赵庆山给检察官的印象。曾是工厂厂长的他。检察官不能理解他为啥走上招生诈骗的道路。讯问他时,他只是摇摇头说:“一时糊涂!”4月25日。在妻子儿女的注视下。58岁的赵庆山被山东省即墨市法院一审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5万元。  相似文献   

6.
戴振祥冤案平反始末及其反思——建国以来法学界重大事件研究(十四)●张传桢李志刚戴振祥冤案的平反是《法学》月刊继公开讨论韩琨案功与罪之争后又一起同类性质案件功与罪之争的重大事件。这一案件涉及面之广,影响之深,争论时间之长,都是十分罕见的。经过近8年的...  相似文献   

7.
常州戚墅堰发电厂厂长杨德亮,60年代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毫不夸张地说,他是电力行家。然而,就是这位十分精通电力的行家,却碰上了“高压线”,触“电”了,犯了三种罪,其中一条玩忽职守就使工厂的几千万元“流”了出去,工厂还要承担900万元的担保责任,好端端的一个工厂败在了他的手上。其实,得益的人也没有多大的“法宝”,仅是用女色开路。  相似文献   

8.
韩琨案功与罪之争——建国以来法学界重大事件研究(七)●张传桢在祖国神州大地,我国人民在小平同志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广大知识分子的智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凡是作出有利于经济建设、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有贡献...  相似文献   

9.
读者来信     
2013年8月23日,河北省肃宁县名叫孙公正的读者来信询问关于他儿子公伤的事。问:我的儿子孙某是北京某工厂的一名合同工。2012年10月,孙某去工厂食堂打饭时,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碰坏了门牙。事后,厂方未作工伤处理,孙某请假就医被扣奖金和工资,  相似文献   

10.
1983年,山西省太原市光学仪器厂职工刘×借工厂创收之名借用了工厂几间门市房,并将其卖出,他仅仅凭借与同伙伪造的一张房产证明,就把75万元占为已有。工厂几次想清查他的问题,但苦于没有有力的证据。 太原市公安局送检刘×在1989年9月伪造的“房产证明”,要求公安部二所检验“证明”上的印文形成的先后顺序,因为检材质地很薄,印章盖得很淡,要求不能破坏原文件,检验难度较大。二所四部理化室副研究员刘莉同志接到此任务后,克服困难,经过深入分析研究,利用显微分光光度计和新技术在1995年12月8日得出了罪犯伪造  相似文献   

11.
易波 《法庭内外》2008,(7):60-60
法官:今年3月,我在工厂上班时因为操作失误,致使一些产品质量不合格,对厂里造成2万余元的经济损失,按照我们所签的劳动合同,我个人应赔偿8800元。现在,工厂每月扣除我一半的工资作为赔偿金,这影响了我的家庭生活。请问:因为我操作失误给工厂造成经济损失,就可以扣除我的工资赔偿吗?  相似文献   

12.
沪家解忧     
我的困扰: 2006年,我和我男友一起购置了一套房屋,产权登记在我们两人名下,该房价格62万元,我付20万元,我男友付12万元。我作为借款人。我男友作为共同抵押人贷款50万元,贷款每月由我独自还款。我们这几年也未共同生活,现我准备和他分手,但他提出房屋均等分割,请问他的要求合理吗?  相似文献   

13.
《法治与社会》2007,(1):41-41
问:几个月前,我来到一家加工厂,工厂老板和我口头商定每月给我600元工资,不过得先试用3个月,试用期间每月工资400元。试用期满后,我多次找到工厂老板,要求签劳动合同,可老板却总是推托,工资也不按时发放。不久前,我提出要辞职,想要回工厂拖欠的工资,但是老板却说我只是个试用工,没有跟厂里签订劳动合同,我想走就走,工厂没有义务给我补发工资。请问:没签劳动合同能否申请仲裁?  相似文献   

14.
文柳山还在大连市第一律师事务所的时候,一天,年轻律师车变突发奇想──查查在文柳山的底细文柳山1989年1月开始做律师,仅六年时间,就成为了大连市几乎家喻户晓的人物,他靠的是什么?车变把关于文柳山的一切案卷材料都摆了出来,一件一件地翻阅……,他终未找到一件令他惊心动魄的大案要案,却被一连串的数字深深吸引住了──文律师的办案收费额几年翻番上升,第一年1万元,第二年2万元,第三年4万元,第四年8万元,第五年16万元,第六年近百万元—…·。文律师是鞍山人,大连对他来说是个陌生的地方,他没有投机取巧的机会,也没有走…  相似文献   

15.
吴庆五,又名沈诚,1954年10月19日出生在江苏省南京市一个工人的家庭。1970年初中毕业后即被分配到南京市汽车修理厂当了一名技术工人。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轰轰烈烈之际,吴庆五有文化.脑子又灵,能说会道,在当时的工厂里算是个人才,参加工作不久就入了团,1973年又入了党,第二年又被提拔为厂里的中层管理干部,那时他才刚满二十岁。是党组织看好和培养的后备干部苗子。1975年.南京市委要重点培养一批青年干部,吴庆五有幸被选中.进入南京市委组织的青年干部学习班学习。这次离开工厂他再也没有回去过。一年后,吴庆五从市委青年干部学习班结业后被留在南京市革命委员会做秘书,从此步入政界.开始了他一生的秘书生涯。  相似文献   

16.
马丽 《法人》2009,(9):18-23
在深圳阳光塑胶当了16年的保安员,每个月拿着2000多块的工资,廖贤金一直很知足,他从来没有想过跟他八竿子打不着的必维集团会让他的工作出现危机。在记者面前,廖贤金细数着工厂的种种好处:工资按时发,不拖不欠,加班有加班费……这可能是廖贤金有史以来夸自己工厂最多的一次,也是第一次他意识到达份稀松平常的工作其实多么可贵。  相似文献   

17.
李杰 《公民与法治》2006,(10):24-25
1987年31岁的机关干部王金铎受上级党委委派,担任河北省涞水县一家集体小企业“碳素厂”的厂长。当王金铎以厂长的身份踏进工厂时,他知道从此他将走上一条充满艰辛和坎坷的路。这条路他义无反顾的一走就是十八年。  相似文献   

18.
《法律与生活》2010,(11):62-62
尊敬的《法律与生活》杂志社:我是浙江省宁波市人叫李信。我于2008年被单位同事奉化人胡绪以诈骗的形式骗走1700元。当时他说叫我把钱借给他急用一下,1万元钱一个月给我500元利息。他给我出具了借条,但借条上只写了本金17000元。后来经我多次催讨,要回了12000元,而剩余的5000元他至今都不肯归还。  相似文献   

19.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国改革开放刚刚起步,计划经济体制仍占统治地位,"左"的思想依旧没有得到彻底纠正,而当时的法律对于知识分子利用业余时间提供技术取得报酬的做法常常会以行贿、受贿行为予以打击,从而大大挫伤了广大科技人员和知识分子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其中一些案件被媒体报道后,引发了社会的巨大反响,比较典型的就是韩琨涉嫌受贿无罪案。  相似文献   

20.
他成名了。从一个拾破烂的农家子弟,短短十年时间营造了一个庞大的企业帝国,集团总资产达到47亿元,触角伸向众多产业。他以144亿元身价登上“2004胡润百富榜”和“《福布斯》大陆富豪榜”。他头顸上有着诸多光环:堵人大代表、政协副主席等。 他落马了。产业几乎全军覆灭,集团一夜间几近崩溃。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河南首富”14亿元的身价当中,竟有13.6亿元来自银行诈骗,一个企业的神话破灭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