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马杰 《黄埔》2011,(1):58-59
我与亚仑兄相识,是在著名佛像画家郑玉阗先生的画展上。他朴实、谦逊的为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时,亚仑兄为玉阗先生画展题诗。诗的内容不  相似文献   

2.
孙仁歌 《台声》2004,(12):72-73
我与台湾师范大学教授,著名书法家陈大络先生相识于1996年。 那年3月下旬,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第八届"海峡情"征文评审结果揭晓,陈大络先生以一篇《正义的呼声,和平的旋律》获得特别奖。巧  相似文献   

3.
陈大络印象     
孙仁歌 《两岸关系》2004,(12):21-22
1996年3月下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第八届"海峡情"征文评审结果揭晓,陈大络先生以一篇《正义的呼声,和平的旋律》获得特别奖。巧合的是,我的一篇拙文也在这一届征文评审中得奖。这样,我与同期抵京的陈大络先生便得以相遇、相识。陈大络先生在整个颁奖活动期间所表现出来的豁达、谦和、贤明、健谈的学人风范,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4.
饶秀峰 《台声》2011,(3):57-57
今年春节期间,我又一次收到吕传胜(吕秀莲胞兄)先生从宝岛台湾寄来的贺年卡,不由想起与吕先生相识、相知18年的往事,他6次率领宗亲回祖籍地福建省南靖县寻根谒祖的感人事迹立时再现眼前。  相似文献   

5.
正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建立了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我姑父赵子立系黄埔一员。现仅就先辈讲述及与姑父的交谈,简叙如下:我的父亲靳中山(1904—1947),号嵩峰,与姑父同为河南省永城人,二人从小相识,是要好的朋友。后来又成了姻亲,  相似文献   

6.
赵辉 《台声》2011,(5):94-97
与刘国松先生的初识还是1999年4月,记得那年中国美术馆举办“刘国松、丁绍光、徐希、宋雨桂、石虎”5人联展,借着友人的介绍与刘老师相识,他为人敦厚、真诚、待人和善都给少年的我留下极深的印象。如今十多年过去,我从当年的高中生,到如今工作已好几年。  相似文献   

7.
与杜建民同志相识有年,其朴实低调之为人,谦虚勤勉之学习态度,均令我印象深刻.近年来,杜建民求学于京华,受业于当代书坛大家沈鹏先生、曾来德先生,又转益多师,问教于诸前辈名家,眼界心胸,均有极大之拓展,不数年,艺事大进,令人欣喜.  相似文献   

8.
《台声》2020,(8)
正台北女孩宓欣怡的成都生活开始于2009年。那一年,她因爱情放弃了海外的工作,来到成都定居。在朋友的鼓励下,她决定创立甜品品牌——仙草宓,将台湾的"仙草味道"带到"天府之国"。舌尖上的家乡味道10年前,宓欣怡与先生在南非工作中相识,后来跟随祖籍是成都的先生来到四川。宓欣怡说:"刚开始,我  相似文献   

9.
宝岛叙族情     
相逢是歌,相识是缘。8月24日,在高雄县妇女会聂惠如理事长的欢迎午宴上,聂理事长特意安排了她的先生蓝鸿满与我们共进午餐。在宝岛台湾见到本姓人感到特别的亲切,我一连串地提问:"畲族在台湾有多少人?"、"您们到台湾居住了  相似文献   

10.
沈维德:受益于瑜伽功的老人谢军我与沈维德先生相识,是在一个春光明媚的周末。那天清晨,我与夫人一同到距家不远的元大都公园散步。公园里大部分是来此晨练的人,有跳老年迪斯科的,有跳交谊舞的,有打太极拳的,有舞剑的,也有朗声背诵外语的……在一个较僻静处,一位...  相似文献   

11.
与纪鹏先生的相识纯属偶然。 1994年10月底,应邀到承德参加一个全国性的散文诗会。 同房间的是一位满头华发但却精神矍铄的老人。稍事寒喧后我们便十分随意地谈起了文学,谈起了散文诗的现状,直到最后互相交换名片时,我才知  相似文献   

12.
↑萧万长先生(左二)为镇江博物馆题词:馆展文物是镇江之宝亦是华夏之光(右一:镇江市台办主任左金霞,右二镇江市委副书记吴树南)2006年4月25日,应江苏省镇江市台办的邀请,台湾两岸共同基金会董事长萧万长先生、台湾华新丽华集团董事长焦佑纶先生等一行15人来镇江访问。笔者在接待中深深感受到了萧万长先生与镇江不解的情缘。从知道镇江到走进镇江上午11时,镇江市市长许津荣女士会见了萧万长先生一行。萧万长先生高兴地说,以往从许多中国传统名著、名篇中知道了镇江;后来我从老朋友那里渐渐了解镇江;15年前与镇江籍的一位名人相识并成了好朋友…  相似文献   

13.
我是从爱读书成为爱编书的。作为一名编辑,时常会萌发一些念头,或者说是设想:要把这些没想化为版面上的文字,就得去组稿,如果无法组稿,就得自己去采访。赵家璧先生是我心仪已久的学者、著名编辑家,他在鲁迅研究方面的成就,早已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更令我钦佩不已。我与赵先生相识,始于1981年。是年夏天,我参加了在青岛举行的山东纪念鲁迅诞辰100周年学术讨论会。  相似文献   

14.
《春秋》2016,(6)
正我与孔令仁先生相识,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1961年底我调到山东大学历史系工作,蒋捷夫同志任总支书记兼系主任,我任总支副书记。孔先生当时任近代史讲师,时年30多岁,正是风华正茂时。我有时参加近代史教研室政治学习,有时去其家拜访,无太多交往。1966年"文革"开始后,历史系的"思想史讨论班"首当其冲被打为反革命组织,上有副校长吴富恒,下  相似文献   

15.
徐思民 《春秋》2012,(1):32-33
我和朱铭先生相识,因一个“缘”字。 1979年初,我被单位当时的山东省工艺美术学校,派到南京艺术学校美术系进修,本来随堂听课是吴山先生的《中国工艺美术》,由于是初学,什么都不懂,什么都新鲜,也的确什么都需要学,所以经常对着课表听不司教师的课,像温肇桐、林树中、张道一、奚传绩、周积寅等先生的中外美术史、中国画论、艺术概论...  相似文献   

16.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顾问、著名书法家赵朴初仙逝已4年了,但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还深深烙在笔者的脑海里,怀念之情与日俱增。笔者与赵朴初先生相识是在  相似文献   

17.
正在《前进论坛》(《前进》)创刊60周年之际,不由想起了很多与这本党刊难忘的人和事。记得1983年12月25日,农工党第九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友谊宾馆的大礼堂召开,我和时任农工党中央副主席的沈其震先生相识。他在小组讨论中对我说:"你们是对外改革开放城市,你是搞抗衰老药物研究的,可以做点这方面的文章给《前进》。"我回到宁波,按着沈其震副主席的建议,开始给《前进》写稿,  相似文献   

18.
郭平坦 《台声》2011,(6):64-66
今年是著名台籍历史学者戴国烽先生逝世十周年。自1988年我与戴教授相识于东京,至他2001年离世,前后十多年的时间,常与他一起探讨两岸关系的未来。在戴教授众多两岸关系的论述中,关于“台湾结”与“中国结”融合的愿望令我感触至深。今年是戴国焊教授逝世10周年、80岁冥诞。作为著名台籍学者,他热爱台湾,更热爱中华民族,一生的愿望都期盼着中华民族的大融合、大团结。  相似文献   

19.
西班牙老华侨齐治平先生不幸病逝 的消息是在事隔两月之后才向外界披露的。噩耗传来。他在北京的挚友均悲痛万分,无不伤今怀昔。 齐先生从80年代起就是我刊的撰稿人。为了抒发对祖国与乡土的眷恋之情,为了表达对大陆建设成就的由衷赞美,他曾写下无数感人肺腑的诗篇,其中几首曾刊经登在《今日中国》杂志的中文版上。 早在 1986年 7月,我在西班牙进行考察访问时,与齐先生相识交往。 1989年5月,我和其他同仁又在北京接待他回国观光探亲。此后十几年来,我们韦信往来不断。诉说万里长情。谁知,岁月无情,病魔无端。这位精通…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7,(8)
<正>祝福与诅咒是天平的两端,还是天堂与地狱的距离,或是平行又交迭地同时存在?与两位相识很久,彼此看着对方的生命历程,经常吱吱喳喳互诉心事的闺蜜产生些心理变化。芳与先生来自很传统的家庭,情感恩爱。但是,芳很没安全感,经常偷偷侵入先生的笔记本电脑与手机,探查他发给朋友的信息。我多次提醒她,每个人都有权利保留隐私,万不可侵入别人(即使是家人或亲密伴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