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你是一个中国人,你爱你的祖国是天经地义的,因为你的血液里浇筑了炎黄子孙的图腾,擦不掉抹不去,不管你走到哪里,你都是一个中国人,爱你的祖国,不需要任何附加的条件。你是一个中国人,你是五千年传承而来的中国人,这个叫中国的地方,长眠着你的祖先,深埋着你的根,是你血脉中的基因,洗不掉的标签,你爱她就是爱你的生命你的传承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6,(1)
对幸福的渴望是千百年来人们奋争不息的动力源泉。中国人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体现出了集体主义的特点,同时也受到了中国文化价值观中两大幸福观的指引。本文从对中国人幸福感影响较大和具有指引作用的三大幸福观——集体主义幸福观、追求理性之乐的幸福观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幸福观三个方面入手,具体探讨了三大幸福观对中国人幸福感的影响,期望人们能够在正确幸福观的指引下获得深刻而持久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3.
王军 《瞭望》2008,(27)
2008年注定是中国历史上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的不平凡,不仅仅在于,在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中国人迎来了期盼了百年的由中国人自己举办的奥运会;还在于,经历了南方雨雪冰冻、汶川大地震这一场场罕见的自然灾害,中国人始终坚守着自己对奥林匹克的承诺。  相似文献   

4.
陆璐 《侨园》2004,(3):12-13
海外发生什么突发涉及海外中国人的事件,中国政府就会提醒当地的中国人,一旦危害生命或财产安全,请及时与中国驻当地使馆联系,以便得到中国使领馆的救助。这说明中国的领事保护正在不断加强。我驻外使领馆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领事保护工作,深深地得到了海外中国人的拥护,海外的中国人已不再是“海外孤儿”。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不怕大灾大难,怕的是忘乎所以。面对洪灾、朝鲜战争,中国人都能团结起来对抗。但是,中国人就怕忘乎所以。比如说,国防现代化是必要的,但是否美国人有什么,我们就要有什么?苏联垮掉的原因之一就是与美国搞军备竞赛。  相似文献   

6.
人生隽语     
《民主》2021,(6)
正赵丽宏:如果时光退回到七十年前,谁会想到似乎辽阔神秘的世界会离中国如此近呢?在国外,几乎已经没有机会介绍自己是中国人,因为人人都知道,没有必要再说。可是,在我心里,这五个字比从前更使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相似文献   

7.
编者寄语     
《瞭望》1990,(17)
编毕这一期稿件,掩卷默想,有不能已于言者。 我们这个国家,已经有5000余年的历史。我们曾经创造过光辉灿烂的文化,无论是哲学的思辨,科技的工巧,工程的浩大,文艺的绚丽,都足以令世人叹服。中国的落后,不过是近一二百年的事。然而,即便在这一二百年间,中国人也没有甘于沉沦。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了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昌盛,前仆后继,从不曾中止过探索和斗争。这其间,中国人争取过立宪,开创过共和,倡导过坚甲利  相似文献   

8.
在追逐中国梦的征程中,应当如何构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我们不妨放宽历史视野、穿越岁月长河,分析核心价值观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对国家治理所产生的影响,回顾中国近代以来重建核心价值观的历程,探究其中的历史规律性,或许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正>应该怎么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只能以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为背景才能去回答。中国人的心灵世界中究竟有什么?这只能以西方文明为参照系才能去回答。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是谁?这只能以人类历史发展的前途命运为指向才能去回答。这是一个大得吓人的题目,够学者们研究几百年的。但是,有一点今天就可以点明:中国人的突出优势在于无与伦比的学习能力。中国人乐于、也善于学习其他民族文明中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4,(33)
两次鸦片战争的惨败深深震撼了中国人,在西方列强面前,过去"天朝上国""泱泱大国"的尊严丧失殆尽,"天朝礼制"土崩瓦解。洋务运动虽然不可避免地以失败告终,但是在举办洋务的过程中,中国人的对外思维方式和对外观念逐渐发生了重大转变,这种转变对中国迈向现代社会、融入现代世界体系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扈永顺 《瞭望》2016,(15):42-43
“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除了我们的黑眼睛、黑头发和黄皮肤之外的,所有决定我们是中国人,而不是外国人的文化要素。”  相似文献   

12.
边群 《理论视野》2012,(10):79-80
西哈努克辞世触动中国人记忆《参考消息》2012年10月16日转引《香港星岛环球网》10月15日的报道,在一代中国人的眼里,西哈努克是国际友人的象征;在中国相对孤立的年代,西哈努克永远的微笑代表着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和善面孔,让中国人在孤独中感到一丝温暖。1970年3月18日,在美国的阴谋策动下,柬埔寨朗诺-施里玛达右派集团发动政变,趁西哈努克出国访问之  相似文献   

13.
非典疫情的发生虽是一件坏事,是一场天灾人祸,使人们始料不及,但却是可以抵御和战胜的。非典正在检验、考验每一个中国人,也在检验、考验我们的各级政府。  相似文献   

14.
一个多世纪之前,马克思指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然而,这三大发明却没有使它们的发祥地——中国——受惠。中国人发明指南针至少比欧洲人早100年;中国人发明活字印刷之后400年,德国人才懂得铅字印刷;至于火药的应用,欧洲差不多晚了整整7个世纪。从公元3世纪到  相似文献   

15.
孔夫子说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是两千几百年前的老话了。看来,中国人的好客,确有悠久的历史。 然而中国现代的一个哲人又说:“中国人对于异族,历来只有两样称呼:一样是禽兽,一样是圣上。从没有称他朋友,说他也同我们一样的。”(《鲁迅  相似文献   

16.
不争之争     
冯仑 《党政论坛》2014,(6):61-61
中国人这种拉长时间看问题的方式很有辩证的眼光,比如在争与让的问题上,就认为不争是最大的争。  相似文献   

17.
最近几十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人的自尊水平可能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通过多截面元分析,对使用"罗森伯格自尊量表"进行测量的314篇相关文献进行了元分析。这些文献共涉及160712名中国大陆被试,这些被试的出生年份从1935年一直延续到2003年。元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人的自尊水平随出生年份的变化而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中国人的自尊水平随出生代际的变化而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中国人出生年份的变化同其自尊水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其背后的机制可能是现代性;至少从1975年开始,中国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显著影响了中国人自尊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日本渠道十月革命前,中国人主要接受的是日本式阐释的社会主义理论.如久松义典的《近世社会主义评论》,福井准造的《近世社会主义》,村井知至的《社会主义》等.马克思主义的许多原著的节译文,也是从日本译介而来的.当时宣传社会主义的许多报刊如《民报》、《新民丛报》均在日本.十月革命后,由于中俄交通隔绝和新闻封锁,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仍然主要是通过日本.1919年中国人译介的日文马克思主义文章主要有9篇,1920年为9篇,1921年为12篇,1922年为7篇.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大多是通过学习和研究从日本传来的马克思主义典籍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中国人介绍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大多也是根据日本译  相似文献   

19.
信息动态     
《瞭望》2020,(4):44-45
春运是交通现象,也是独特的文化现象。无论山多高、水多长、路多远,普天同庆的春节,中国人都要努力回到家乡。看,火车正进站、汽车在归途、飞机已起飞。手握一张小小的车票,踏上一场温馨旅程。春节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相似文献   

20.
夏葫 《党政论坛》2011,(16):42-43
2011年《社会心态蓝皮书》显示,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中国人的生活形态亦出现了新样式、新格局。当代中国人生活形态变化的背后有着强大的生活动力,呈现相对稳定的多元化格局。调查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