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在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古塘村村委会对面的"黄志丽法官工作室",人们时常会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端坐在窗前。她就是省人大代表、芗城区人民法院巷口法庭庭长黄志丽。多年来,黄志丽坚持每周两次进社区、下农村,开展巡回办案、诉前调解、法律咨询,收集民情民意。"作为一名法官,我深知每一个案件的背后,都是群众的疾苦,而人大代表的身份,让我多了一个平台去接触到不同群体的百姓和诉讼之外的诉求。"黄志丽说。  相似文献   

2.
大湾区快报     
《小康》2021,(29)
正深圳出台全国首个专业性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地方标准深圳于日前出台《深圳市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规范》。据了解,这是全国范围内出台的首个专业性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地方标准,明确了劳动争议调解组织、调解员、调解办案等方面的工作规范和具体建设要求,将为全面提升深圳市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规范化、专业化、数字化水平提供重要支撑。劳动争议调解是劳资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劳资双方合法权益,保障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3.
高艳 《理论月刊》2008,(1):95-97
如何组建劳动争议调解机构直接决定调解工作的实际效果,应构建以区域性劳动争议调解机构为主导,用人单位内部劳动争议调解机构为补充的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体系.结合我国劳动争议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应遵循"三方性"原则建立以劳动行政部门为主导的区域性劳动争议调解机构.  相似文献   

4.
黄恒学  杨华 《人民论坛》2012,(17):96-97
劳动争议调解是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中的一项重要制度。相较于劳动争议仲裁、劳动争议诉讼,调解能够更简便、迅速地解决劳动争议。其整个过程应都本着合法、公正、及时处理、注重调解、自愿、民主说服的原则进行。应强化和完善劳动争议调解制度,以保证劳动调解制度的规范性,运行的有序性,及执行的公正性。  相似文献   

5.
劳动争议调解制度能够维护稳定的劳动关系,并且能够较为迅速且高效的解决劳动争议,是调解劳动争议的重要方式。但是我国的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在制度构建方面存在一些弊端,导致调解制度的功能无法充分发挥,应当对现行的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加以完善,重点关注制度设计和运行程序,以期取得更好的调解效果。  相似文献   

6.
今后,北京市将重点指导出租汽车、餐饮服务、建筑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建立行业性调解组织,以便积极调解劳动争议案件,有效化解矛盾。近日,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的工作意见”。  相似文献   

7.
鄂政办发[2008]50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已于2008年5月1日起施行。为贯彻落实《劳动争议调解仲裁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对我国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制度进行批判性思考的基础上,提出对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予以制度重构的具体思路:改革现行工会制度,加强劳动者的结社权和集体谈判权,将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改组为企业内劳资纠纷协商的平台;由"第三方机构"依据"三方原则"在企业外设置独立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有效发挥劳动争议调解的制度性优势。  相似文献   

9.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通常可以通过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协调解决,但有些时候,劳动者对本单位设立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缺乏信任,不认可调解方式或结果。这时,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就成了解决劳动争议的必然选择。但是,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应注意些什么事项呢?  相似文献   

10.
《劳动保障世界》2010,(3):42-43
特别提示:哪些劳动争议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安阳县人民法院不断加强与人大代表的联络工作,通过座谈建言、诉前调解、参与陪审、见证执行等,搭建了宽阔的"司法大舞台",保障人大代表发声、发力,走出了一条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特色创新之路。"一站式"服务促调解2017年9月初,安阳县人民法院在诉讼服务中心正式成立"人大代表工作室",主动邀请辖区德高望重、经验丰富的人大代表担任调解员,具体承担  相似文献   

12.
试析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进步与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立法的不足,以适应新形式下劳动争议的不断发展与变化。但该法仍存在一些缺陷及不足。进一步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需要建立多元化调解模式,切实发挥调解组织的调解作用;完善一裁终局,实行两裁终局;建立劳动争议仲裁的反申诉制度,保证当事人反诉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题组对<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后,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实际运作情况进行了调研,发现存在劳动争议预防机制不健全、协商程序流于形式、调解机构不健全、仲裁不堪重负、各种机制衔接不畅、执行难等问题,提出了建立多元化解决机制,完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4.
新闻视窗     
视点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获审议通过从今年5月1日起,劳动者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将不需负担任何费用。近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该法已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劳动争议耗时长、申请仲裁时效短、举证  相似文献   

15.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我受委员长会议委托,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草案)》的说明。根据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从2005年开始起草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草案),2007年4月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印发有关单位、地方征求意见,并多次召开座谈会听取一些全国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劳动争议日益增多,但劳动争议案件维权效果却不容乐观。我国劳动争议案件维权应涵盖劳动争议全过程,从劳动争议处理、调解、仲裁、诉讼和问责五个环节寻求相应的对策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7.
劳动争议处理中的工会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我国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劳动争议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等手段予以解决。工会是劳动者利益的维护者,其在劳动争议处理方面存在着参与协商的操作性规范缺失、在调解制度转型中角色定位不清等问题,可以通过探索工会处理劳动争议的新路径,保障争议处理中劳动者权益的实现并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8.
200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称《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正式施行。日前,吉林省内各大主流媒体就该法施行后对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所带来的新影响专访了吉林省劳动保障厅厅长骆德春。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争议调解案件随之不断增多,案件情况复杂、劳资矛盾加深,对建设和谐的社会关系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社区治理的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社区作为第三方进行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将矛盾化解在基层阶段,及时避免双方矛盾的进一步加深,对社会发展、社区治理、群众服务有着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分析广东省中山市永宁社区劳动争议调解机制建设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对当前社区劳动争议调解机制的发展提出一些见解与建议,希望为推动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提供参考路径。  相似文献   

20.
诉讼调解具有统筹各方解纷合力、避免裁判结案程序空转等优势,对于“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的时代命题具有重要价值。当前,司法实践中行政诉讼调解存在宏观层面受案压力与日俱增、中观层面孤军奋战格局日显、微观层面化解争议功能未彰等缺陷。究其原因,主要有行政诉讼调解的制度设计存在弊端、解纷功能开发不足和实践环节运行遇阻。从行政诉讼调解的逻辑机制和我国具体实践来看,未来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应当结合本国司法实践传统与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需要,深刻汲取诉调合一与诉调分离模式各自优势,合理调整诉前调解和诉中调解的结构布局,通过更替主导力量、更迭适用范围、更张参与主体、更近法律效率等具体途径,全面激活诉讼调解实质化解行政争议的制度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