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扇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从新疆阿斯塔纳出土的一把团扇证实扇子已存在3000年。扇子的形状,分团扇、折扇两大类。团扇娇美如明月,形状有圆形、椭圆形、长圆形、腰形、鸡心形、玉佩形等,其中以圆形扇最为流行。关于折扇,据说是宋太宗时期从日本或朝鲜传入中国,至明代开始兴盛。折扇有"三友"——扇面、扇骨和扇套。清代和民国年间是折扇的黄金时期。吴门画派将中国传统的文人画绘制在折扇上,使集诗书画为一体的大量扇面风靡一时,大有取代团扇之势。传说一柄空白成扇,唐寅在反面画一枝桃花,张灵在桃花下添半身美女,祝允明在正面写下崔护的"人面桃花相映红"一诗,时值20两银子,大大提高了扇子的身价。好马配好鞍,好扇面还要好扇骨相伴。扇子大骨两侧的雕刻是扇骨的"脸面",因此,装  相似文献   

2.
扇子漫谈     
扇子是一种驱暑纳凉的用具。在灿烂的文化园林中,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到的艺术特点。 扇书:书法艺术运用于扇面由来已久,最早见于《晋书》。说书圣王羲之曾为一老媪题扇,老媪每字售价百钱。扇子品种繁多,扇书大多只适于绢制的团扇和纸制的折扇。  相似文献   

3.
新会葵扇     
中国的制扇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巧手的艺人,利用各种不同的原料制成各种款式的扇子,如羽扇、折扇、绢扇、檀香扇等等,而广东新会的葵扇以它的朴素大方,坚固耐用,价格低廉,却暑生风等特点,成为广大消费者欢迎的扇子之一。葵树和葵扇是新会县的特产,据县志载,当地制作葵扇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这里的葵扇以色泽明亮,叶边稠密,扇柄坚挺而闻名遐迩。早在三十年代,新会葵扇就已远销美、英、澳洲和东南亚各国。当地群众无论是外出旅游或夏夜乘凉,都是手持一把葵扇,既是消暑生风的工具,又是供人观赏的工艺品。葵扇系蒲葵叶制成的。蒲葵原产於福建、广州等地,以新会的最为著名,新会也因此有“葵乡”之称。这里的葵叶掌面阔大,蒂正骨直。若把葵叶割下晒干、压平,经洗刷、火烘後,用竹丝、藤或线织上边,便成为轻巧的扇子。这种葵扇经济实用,销售量大。把葵叶撕成穗状,织成扇,或再画上彩  相似文献   

4.
杭扇传奇     
杭州,中国制扇明域,自古以来就有"杭州雅扇"的说法。特别是南宋建都临安(今杭州)后,不少制扇艺人汇集杭州,店坊云集,"买卖昼夜不绝"。到了清朝中叶,"杭州经营纸扇者总计有50多家,工人之数达四五千人"。从那时起,杭州扇子与杭州丝绸、龙井名茶齐名,并称"杭州三绝"。素有"扇子总汇"之称的杭州王星记扇庄(现在的王星记扇业有限公司的前身),由制扇名匠王星斋创建于清代光绪元年。他坚信"精工出细活、料好夺天工",刻苦经营,创制了洒金、泥金、贴花黑纸扇,工艺精湛、花色时新,多次作为杭州特产进贡朝廷,因而又有"贡扇"之称。  相似文献   

5.
朱诗琪 《今日浙江》2021,(19):46-47
扇子与杭州有着不解之缘,而王星记扇正是杭州一众"雅扇"的鼻祖.从1875年创始王星斋扇庄至今,王星记已走过100多年的岁月,一代代制扇人传承杭扇制作技艺,始终坚持纯手工制扇.正是因为这百年传承的匠人精神,让它成了今天人们心中能够代表杭州这座城市的"名扇".2008年,王星记扇制作技艺被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相似文献   

6.
《小康》2017,(18)
正一把折扇,轻轻打开,道出的是对历史与文化的认同与追逐,由来自东方的八位"青春勇士"组成的"花少团",在拉美这片炙热且充满活力的土地上,以"花儿与少年"特有的方式打开拉美这把"折扇",尝试着用立体的方式展示遥远国度的历史与文化。里约热内卢市中心的桑巴大道上,被誉为"地球上最盛大表演"的巴西狂欢节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来自不同舞校流光溢彩的花车和热情洋溢的表演者构成一道流动绚丽的巡游彩虹,两边看台上观众的欢呼声一浪盖过一浪。  相似文献   

7.
宏寶堂     
正宏宝堂二十周年店庆暨第二十届书画名家百扇展,于2017年6月8日上午10时盛大开幕!1997年的6月8日,宏宝堂诞生于琉璃厂西街金角银边的绝佳位置,历经二十年的摸爬滚打,不断进取,如今已经成为北京小有名气的传统文化交流地。当天由北京宏宝堂文化有限公司主办、著名主持人赵保乐主持的"宏宝堂二十周年店庆暨第二十届书画名家百扇展"隆重举行。折扇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扇画是中国传统书画形式之一,历代文人墨客在扇  相似文献   

8.
宏寶堂     
正宏宝堂二十周年店庆暨第二十届书画名家百扇展,于2017年6月8日上午10时盛大开幕!1997年的6月8日,宏宝堂诞生于琉璃厂西街金角银边的绝佳位置,历经二十年的摸爬滚打,不断进取,如今已经成为北京小有名气的传统文化交流地。当天由北京宏宝堂文化有限公司主办、著名主持人赵保乐主持的"宏宝堂二十周年店庆暨第二十届书画名家百扇展"隆重举行。折扇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扇画是中国传统书画形式之一,历代文人墨客在扇  相似文献   

9.
杭扇古今谈     
扇子在我国约有三四千年的历史。杭州的扇子,早在南宋时就负有盛名。当时有许多制扇工匠和书画艺人随着宋室南渡,集于杭州,扇子也  相似文献   

10.
制扇至善     
肖芃 《群众》2014,(10):63-63
<正>扇者,善也。晋人崔豹《古今注·舆服》有言:"五明扇,舜所作也。既受尧禅,广开视听,求人以自辅,故作五明扇焉。秦、汉公卿、士大夫,皆得用之。"扇,是引风之物,纸面若有花鸟,摇起来便颇感性灵。有诗云:"扇子解招风,本要热时用。秋来挂壁间,却被风吹动"。此中本有禅意,可想来扇面上的画中或山水或花鸟,随风摇曳起来,便更生意趣。我自小喜爱这灵动的美,可惜此中意境,须得心平气和。但常年  相似文献   

11.
在素有制扇王国之称的中国,各地创造有数以千计的各类多功能的扇子。扇骨主要是毛竹、棕竹、湘妃竹、梅鹿竹、象牙、檀香木、玳瑁、鸡翅木、乌木、桃丝木等。扇面主要材料是纸、绢、纨、绫、缯和各种飞禽翎毛等。其它如棕榈叶、麦杆、蒲草等也能编织或制成各种千姿百态的日用工艺扇,造型优美,构造精制,经能工巧匠精心镂、雕、烫、镶或名人挥毫题诗作画,使扇子艺术身价百倍,而畅销国内外。各种扇子因产地不同,形成各地独特风格。比较著名的有川扇、苏扇、岳州扇、粤扇、金陵扇等  相似文献   

12.
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发现在酷热难熬时,用一片棕榈叶在面前挥动,便有习习凉风逐暑解热,这便是扇子的初源。晋人崔豹著《古今注》中记载,“舜作五明扇,此箑之始也。”(“箑”即古代扇子的又名。)据此推算,扇子至今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了。尧舜至夏商春秋时期是我国扇子的定形起始阶段。那时的扇子多数是用大片羽毛以竹为柄架  相似文献   

13.
欧阳 《传承》2009,(21):53-55
扇子在我国已有近3000年的历史,它不仅是纳凉之物,而且是精美的艺术品,为历代名人所钟爱。他们在用扇之外,或将扇子作为文学描写的素材,  相似文献   

14.
正"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这首歌伴随我一生,唱了一遍又一遍,我常常热泪盈眶。这首歌让我爱憎分明、立场坚定、励志奋斗、懂得感恩。不忘党恩发奋图强我幼年时,父母因痨病撒手西去。我们兄妹三人顿成孤儿,流落街头。年幼的哥哥给一家老板当了学徒,吃尽苦头。5岁的妹妹被迫给一户人家做了童养媳,挨打受骂,受尽折磨。我时年8岁,无路可走,主动要求跟着一位远房亲戚,她是位老师,我想边干活边读书。亲戚住在一座山上,嫌我命差,温暖甚少。我每天要从山下往山上挑水做饭,还要砍柴、  相似文献   

15.
杨绍文 《人民公安》2008,(14):62-62
知道诸葛先生喜欢用扇子是很久的事了。早年看戏,无论是“借东风”还是“空城计”,都见一老者,仙风道骨,手摇鹅毛扇,边唱边做沉思状。后来看书,虽然没有具象,但也觉得诸葛亮用扇子是天经地义的,就像他穿的衣服,你总不能让他裸体出征吧?但这样一来,扇子就成了必备的道具。没了扇子,怎么看怎么不像诸葛亮,就好像诸葛亮真的裸体站在你面前,你也不敢认为他就是诸葛亮了。  相似文献   

16.
中国历代著名的书画家都喜爱在扇面上题诗作画,逐渐形成了书画艺术中的“别体之作”,扇子由此也成了熔书、画、工艺为一体的精美艺术品。丰子恺先生在《扇子的艺术》一文中写道:“扇子是在中国特别发达的一种书画形式。”在扇面上题诗作画始于三国时代,渐盛于魏晋南北朝。《历代名画记》中载:南朝画家蘧道愍“兼能画扇,人马数分,毫厘不失,别体之妙,可谓入神。”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唐代《纨扇仕女图》,形象地描绘了  相似文献   

17.
《小康》2020,(12)
正近年来,荣昌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利用工作,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利用,让非遗活起来传下去,打造非遗产业群。荣昌有"三宝",一块布、一把扇、一片陶。去年5月28日,在重庆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上,重庆市荣昌区委书记曹清尧向游客推荐荣昌三宝,荣昌陶、夏布、折扇三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惊艳亮相第二届"巴渝工匠"绝  相似文献   

18.
王韶锋 《中国保安》2014,(16):146-146
听过“单口相声”的人都知道,一把折叠扇、一块惊堂木,没有捧哏,孤芳自赏。我的地盘听我的,看起来是那么的潇洒自如。正如某些基层管理者,随着阅历的增加和自信心的膨胀,也越来越喜欢抖抖扇子、拍拍惊堂木,常把组合好的故事不辞辛苦地讲给员工听。管理者貌似演员,而员工俨然已成为了观众。显然,“单口相声”的管理方式已无法满足当前队伍的管理需要,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保安基层管理者,我认为,要甘心做一名配角,充分发挥队员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9.
李小晟 《乡音》2014,(9):49-50
扇面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东晋时王羲之为老媪题书的故事,可谓脍炙人口。唐代时.扇子已广为人用,扇上题诗画,时人以此为时尚。诗人杜牧就在其《秋夕》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至宋代,由于皇帝对绘画的重视,文人与扇面的关系日趋密切,其间创作的扇面,  相似文献   

20.
古人曰:扇子好清风,时常在手中;一时不在手,何处得清风!每逢夏至酷暑来临,人们很自然地想起用扇子作纳凉的工具。在扇面题诗作画,或收藏书画名扇珍品,更是华夏民族文化名人其乐无穷的盛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